电弧放电特点及危害
当开关电器开断电路时,如果电路电压超过10~20V,电流超过
80~100mA,触头刚刚分离后,触头之间就会产生强烈的白光,称为电弧。
电弧是开关电器在开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电弧的实质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放电现象,如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弧放电的特点及危害,其次介绍了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最后阐述了电火花放电和电弧放电的区别,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电弧放电简介
两个电极在一定电压下由气态带电粒子,如电子或离子,维持导电的现象。
激发试样产生光谱。
电弧放电主要发射原子谱线,是发射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
通常分为直流电弧放电和交流电弧放电两种。
电弧放电(arc discharge)是气体放电中最强烈的一种自持放电。
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极间电压不需要太高(约几十伏),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几安至几十安),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这就是电弧放电。
电弧是一种常见的热等离子体(见等离子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