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管理 第六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维护.doc

企业战略管理 第六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维护.doc

企业战略管理第六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维护1第六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维护第一节: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溯源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他的提出不仅为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引导不少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由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学说,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

C.K.Prahalad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他认为,多样化公司就象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支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内部的知识汇总,尤其是如何协调纷繁复杂的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潮流。

核心竞争力是凝聚现有业务的胶水,也是发展新业务的火车头。

核心竞争力研究权威詹姆斯.迈天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各样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通俗的讲,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

美国麦肯锡咨询专家认为,“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他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该定义与 C.K.Prahalad和Gary Hamel强调的技能和知识的观点相似,但是却有了进一步的内涵,他把核心能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联系起来,成为核心能力的一个最终的价值取向。

美国商业在线的专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产业或国家内在的、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竞争者很难模仿,而且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

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⑴独具性:表现为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⑵持续性:即能够支撑企业具有持续竞争的优势;⑶延展性:他既通过“有效整合资源”而形成,又能延伸出具有竞争力的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⑷价值性:最终表现为企业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用户价值,从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具体来说,他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⑴核心竞争能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的、更全面的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⑵在竞争方式上,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因而企业可以依靠该能力赢得顾客的充分信任,形成特色,甚至部分垄断,从而使得该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独特的相对优势。

⑶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

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

⑷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

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他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

⑸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核心竞争力还有别于品牌、专利等可以估价的无形资产,不局限于个别产品,也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产品的资源。

因此,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

⑹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

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竞争力上取得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

⑺核心竞争力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另一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因此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

二、对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理解1、基于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C.K.Prahalad和Gary Hamel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观研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

他们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产品(技术)平台——核心产品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就伴随在企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

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专长。

梅约(Meyer)和厄特贝克(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它可分解为产品技术能力、产品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对创新产品投入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市场化能力等四个维度。

作为技术观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延伸,道西(Dosi)等人提出的“技术竞争力”概念,为核心技术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巴特尔(Parel)和巴维特(Pavitt)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概念,并就核心技术竞争力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作了研究;伽隆(Gallon)等人1995年进一步完整的提出了“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概念和结构。

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观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

其代表人物杰伊.巴尼认为,企业资源只有具备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这四个特征,才能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的资产、知识、信息、能力、特点和组织程序等要素,而且这些要素又可以方便的分成财务、实物、人事和组织资源等几个种类。

如果许多竞争者具备了相同或相似的资源,那么没有哪一家企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许多实物资源容易模仿,竞争对手可以建立相似的工厂或者对过程技术予以复制,而给予团队工作、文化和组织程序的能力则非常难以模仿,这些资源通常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形成企业特有能力的最重要资源。

克里斯汀.奥利佛提出,企业获得配置资源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获得较高额经济回报的可能;这些长期的、能获得高于正常利润回报的特性是企业在“有缺陷的”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性资产的能力所决定的。

因此,不同企业之间为获取这些战略性资源,在决策和获取过程上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资源类型看,该学派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具有稀缺性、独一无二性、持续性、专用性、不可模仿性、非交易性、无形性、非替代性等特征,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获取并拥有这些特殊资源的独特能力。

3、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观流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外泄的企业转有知识和信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其代表人物巴顿(Dorothy.Leonard.Barton)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包括技巧和知识基础、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等四个维度。

同时他还把企业能力归结为核心竞争力、辅助能力和操作能力三种形式,指出核心竞争力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他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1997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等人基于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分析,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他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这一提法,强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力之中。

4、基于组织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与系统观流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为企业在特定经营中提供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

具体的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同的集散地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和价值系统、结构系统等的有机结合,而体现在这种组织中的核心内涵是企业所转有的知识体系。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提高来看,作为核心竞争力载体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沟通、参与和跨越组织边界的共同视野和认同。

库姆斯(Coombs)于1993年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具有组织特性,他包括企业的技术专长(含产品和工艺在内)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组织能力。

5、基于文化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代表人物拉法(Raffa)和佐罗(Zollo)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操作子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子系统中;在知识密集的现代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中。

严格的说,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他是技术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文化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不可能在企业里分散开来加以定位。

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组织共识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解释——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价值链紧密联系的。

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从信息获得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价值链活动包括两个层面,即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和企业与外界交流的价值链活动。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价值活动两个层面的某一个或几个核心环节,是企业在这些环节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他可以表现为信息寻获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设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或营销能力,还可以表现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企业可以在企业价值链活动的两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

1、核心竞争力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系统竞争力的一部分。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化的积累性学识,而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系统竞争力单独存在。

2、核心竞争力是有层次的。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而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学习积累过程中质和量的区别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层次性差别。

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价值链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并且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能够为企业赢得教长时期的竞争优势,一般是差别化优势;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值链的生产环节,他易于被竞争对手模仿,只能够为企业赢得通常是短期的低成本优势。

据此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值和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

3、核心竞争力可以来自于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并不是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源泉。

领先的企业管理战略和市场战略也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核心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之一,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核心技术的升级直接增加产品附加值,并提高竞争对手模仿难度,实质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会为企业获得更多超额利润,使企业能够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促进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