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为了全面掌握麻醉期间的输液原则,必 须对输液的基本概念、定义,体液平衡 失调类型,常用输液制剂特性及其临床 应用作进一步了解。
一、体液的基本生理概念
体内水的分布,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女性 占55%
分为细胞外液(ECF)和细胞内液(ICF).前 者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隙,是细胞进行新陈代 谢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只含小量蛋白质,其它 基本成分与血浆相似。
胶体渗透压: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 质(分子量大于30000)溶质颗粒产生的 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容量和防止组织水肿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
注意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是相 对的。葡萄糖对于细胞膜来讲是有效渗 透分子,而对于血管壁则是无效渗透分 子。
正常人体的血浆渗透浓度为280-32 0mmol/l。
体内水分布特点
年龄差别:小于2个月,水份占体重的 64.5%,1~10岁为61.7%,18~60岁男性占 60.6%,女性占50.2%,大于60岁男性占 51.5%,女性为45.5%
男女差别:肌肉含水量大于脂肪含水量。
代谢差别: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 占20%
所以计算体液总的渗透浓度可以通过 Na+、糖和尿素氮来计算。
正常人体的血浆渗透浓度为280-32 0mmol/l。
注意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是相 对的。葡萄糖对于细胞膜来讲是有效渗 透分子,而对于血管壁则是无效渗透分 子。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可以和血浆交换的部 分称为血管外功能性细胞外液。它和血浆(血 管内细胞外液)共同维持循环的稳定。
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实际值与 计算值之差.正常为5-8 mmol/l,当其大于 20-30,提示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内 源性有毒物质增多
非电解质:凡是在溶液中既不导电, 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 的溶质,如葡萄糖称为非电解质。
晶体:溶质分子和离子小于1nm或1光束通过时 不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晶体。
晶体渗透压: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 离子物质(分子量小于30000)溶质颗粒 产生的渗透压。
胶体:溶质分子大于1nm,而小于100nm或出 现光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



Na+
K+
Ca++
Mg++

Cl-
HCO3-
HPO4-
SO4-




血清(血浆)
142
5
5
3
155
104
27
2
细胞外液
145
4
3
2
154
115
28
3
1
5
16
2
5
1
细胞内液
30
150
10
5
195
5
10
100
15
65
名词解释
体液——溶剂:水,溶质:电解质和 非电解质。
电解质:凡是在液体中离解成阴阳离 子的溶质叫电解质;
成人血容量约60-65ml/kg,其中15%分布于动脉, 85%分布于静脉系统。
体内水分布具有三个差别,年龄、性别、代谢 差别,在计算液体量时应予以考虑。
由于细胞膜通渗性(由钾钠泵控制)的限制, 细胞内液和细胞间液的成分相差悬殊(见表一)
但是阳离子总和与阴离子总和相等,并且保持 渗透压的平衡和酸碱平衡,是构成机体内环境 稳定的重要条件
第三间隙再分布:又称第三间隙丢失,主 要由于组织水肿或跨细胞体液转移所致, 是属于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定:机体具有调节溶质浓度, 体液量和酸碱平衡的能力:神经内分泌 系统调节.
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渗透浓度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 微粒数
第二句:基本微粒所产生的渗透浓度均 相等
第三句:Na+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微粒之 90%。
血液高渗状态:血浆渗透浓度低于320 mmol/l.临床常见高钠性高渗,高糖性高渗, 诊断重点是病因.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积极 液体复苏,消除额外的溶质.
二、体液平衡失调
体液平衡失调
三种类型
容量失调:细胞外液过多或过少 浓度失调: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成分失调:酸/碱中毒、低/高钾血症、
低/高钙血症、低/高每血症
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几乎所有的手术麻醉病人,都应该开放 静脉输液通路,既可及时输液以维持有 效的循环容量,又便于使用静脉麻醉药, 麻醉辅助药及急救药物。
麻醉期间输液的掌握直接关系到病人术 中的安全,术后的恢复,经历了输等渗 盐水,等渗糖水,平衡液,胶体液时代 变迁。
术中宜予以输晶体液还是输胶体液,一 直存在争议。
细胞外液容量过多:输液过多,创 面吸水过多,检测:尿素氮,血红 蛋白,血细胞比积。
(二)、浓度失调
血l/L,低容量低钠血 症,如呕吐、瘘管、引流、腹泻。用电 解质含量较多液体,不用利尿药。
正常容量低钠血症:用等渗含钠液,不 用利尿药。
高容量低钠血症:用5%NaCl液和利尿药 高钠:Na+>145mmol/L,见于摄水量不足,
计算公式:
渗 透 浓 度 = Na+×2+( 葡 萄 糖 / 1 8 ) + (尿素氮/2.8),
例如:Na+135mmol 血糖 90mg/dl, 尿 素 氮 1 8 mg/dl, 则 渗 透 浓 度 =270+5+6.4=281.41 Osm/L
体液渗透平衡失衡
血液低渗状态:血浆渗透浓度低于280 mmol/l,临床常见低钠性低渗状态,低蛋白血 症,水中毒,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减少水的摄入,适当补充所缺的溶质.
渗透浓度:
即单位体积或重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有效 渗透克分子数,以毫摩每升(mmol/L)和 毫摩每千克(mmol/Kg)作为渗透浓度的 单位。法定单位为mmol/L,临床上习惯用 mOsm/L 。 如 葡 萄 糖 为 不 离 解 物 质 , 以 1 mmol/L=1 Osm/L;Nacl 为 离 解 物 质 , 1Na+ + 1Cl- ,1mmol/L=2 Osm/L;CaCl2 1Ca+2 + 2Cl-,1mmol/L=3 Osm/L。
(一)、容量失调:
渗透调节:渗透压受体: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系统(潴水) 肾——醛固酮系统(潴钠)
——心房钠利尿因子(排钠) 非渗透调节:容量受体
压力受体 通过交感神经——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
张素调节
细胞外液容量不足:呕吐、腹泻、 肠梗阻、引流、创伤、烧伤、感染。 表现为脱水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