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

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

论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
摘要:新闻报道的标准是在尊重和涵化新闻价值标准上的,伴随着传媒业
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新型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传媒手段各具其态,新闻报道的价值也更新到一个新的标准。

而新闻报道是以新闻价值为价值基础的,因而要考究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首先要认识和把握新闻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标准
要判断新闻价值选择出新闻的功能大小与否,首先还是从价值本身来考虑。

“对价值本质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价值哲学。

我们在理解新闻价值的标准时,不能把它理解成为一个价值模式,而是要从价值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去理解,这样才能选择出社会有用的,有价值的新闻。

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中理解价值、揭示价值的本质。

这是用来建立时间基础上的主客体关系方法论对价值问题的解释。

关系论反对把价值简单地归为客体对象固有的属性和特征,也反对把价值仅仅看作是主体人的欲望、兴趣、意愿或需要。

他们认为,应该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来理解只对人类社会才有意义的价值现象和价值的本质。

也就是说,在人与新闻,社会与新闻之间,存在着决定新闻作用的价值关系,“新闻价值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 而“这种价值关系制导着实践过程,制约着时间对象的选择与方法的抉择,制约并调节着人们的行动。

所以,我们所说的新闻,在选择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把我们的价值模式生搬硬套上去,而是要求记者在选择的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从社会的需要去考量新闻的本身属性,从而选择出有价值的新闻。

路透社的十条原则即使新闻报道价值标准和新闻价值选择的合理完整概述
路透媒体的10条绝对原则:
1永远神圣坚守报道的准确性;
2永远坦诚地纠正错误;
3永远为远离偏见保持中立而奋斗;
4永远向上级坦白工作与私人之间产生的利益冲突;
5永远尊重隐私信息;
6永远保护新闻的提供者免受权力的伤害;
7永远防止私人观点影响报道;
8决不捏造和剽窃;
9决不对图片或者视频进行质量调整之外的改动;
10决不为报道行贿也不接受贿赂。

以此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讨论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核心。

第一个获得信息是新闻报道者的工作,但是居于所有工作之上的是准确地获得信息。

准确性,与中立原则一起,其重要性永远优先于速度。

(1)纠正错误报道者当对于错误保持坦诚的态度。

应当迅速地、明确地纠正错误,不管错误是发生在文章中、标题中、图片中还是手稿中。

(2)新闻来源报道准确、追求自由、远离偏见的声誉,植根于信息来源的可信赖性。

明确的新闻来源永远好过匿名的新闻来源。

匿名的新闻来源是最无力的新闻来源。

以下是一些要点:
A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可以被明确的新闻来源。

因为明确的新闻来源将对其提供的信息负责,即使是报道者对准确性、中立性和法律风险负责任。

B一定要确保信息的提供者明确关于信息准确性的基本规则。

采访时要同时做笔记和录音。

C有必要的时候对信息进行比对复核。

两个或更多的新闻来源比一个新闻来源要好。

在评定来自匿名新闻来源的信息时,要权衡新闻来源的过往信用、职位和动机。

根据自身的常识对新闻来源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加以判断,如果感觉有问题,就要做进一步调查。

D要采访与交易、争论、谈判、冲突有关的各方的新闻来源。

E在采用和获取信息时要诚实。

要给出尽可能多的与新闻来源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细节,无论信息来源是可署名的还是匿名的,以便验证他们提供的信息。

F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发布来自单独的、匿名新闻来源的新闻,这样的信息必须来自可信赖的信息源,并且该信息源是信息的直接知情人。

发布单独信息来源的新闻,应当依照自身特定的授权程序进行。

(3)引用
引用是不容亵渎的行为。

决不可改变引用内容,除非是为了删除多余的词句,但这种删除决不能改变引用内容的意思。

对引用进行选择性地使用可能会导致对本意的曲解。

所以要确保引用的内容能够代表被采访者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对于被采访者身体语言的描述(微笑或是眨眼)可能会影响到被报道内容的意思。

当引用个人语言时,一定要给出引用的背景和环境。

剔除不雅词句让被报道人面子上好看,或是通过引用不雅词句来奚落别人,都不是我们份内的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让人两难的词句的报道可以被分解为“引用原话部分”和“释义部分”。

如果这很难做到,记者应当求教于更资深
的记者,共同讨论是否可以逐字逐句地对原话加以引用。

在引用时纠正语法错误有可能是正当的,但是改写语句是不正当的。

当把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时,应当使翻译符合语言习惯,而不是仅对字面意思进行生硬的翻译。

必须注意,翻译的语气应等同于原话。

要注意发表在报纸上的被翻译过来的引语可能被逆向地翻译回去。

(3)反映事实
准确性意味着我们的图片和故事必须反映事实。

夸大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对于记者来说是有诱惑力的,歪曲事实或者误导读者、观众,使他们获得错误的印象是有潜在害处的。

比如,记者所说的“移民潮”其实可能只有很少数量的移民,就像人们形容股票价格掀起“巨浪”,而实际情况是,股票只有很少的涨幅而已。

要停下来思考或者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用词,才能使表达更加精确,以减少潜在的伤害。

同样,摄影摄像记者也不能采取任何增减图像事实的行为。

在有些情况下,违反这一原则可能会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这样的行为将受到惩罚,包括解雇。

(4)电头和署名
电头和署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读者会想当然地认为署名的作者是在电头中的时间和地点的采写人。

我们在署作者名字时,应当坚持只署现场报道(或是采访后回编辑部写稿)的作者的名字。

(5)消息出处的归属
准确意味着报道者应当正确地标示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资料来源,不管是一篇报道、一张图片或是一段视频。

仅仅表明视频或者图片属于“引用”是不够的。

还应当清晰地表明资料的来源——比如“绿色和平组织视频”或是“美国军方图片”。

二、独立性独立性是作为一个无国别概念的全球新闻通讯社的根本原则,也是使得报道者能够从冲突或者争端的各个方面进行公平报道的基本原则。

在金融市场领域报道公司、公共机构和个人的能力至关重要,很多报道对象同时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客户,对此我们只需要考虑报道的准确、平衡和真实。

报道的独立姿态不仅源自社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来自作为记者的责任,那就是要避免因为报道者的报道而导致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或者引起各方产生冲突感。

三责任感与道德感
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道德是构筑新闻行道的重要条件,是保证准确和独立的坚实后盾。

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驾齐驱,必要时,择清合适的路径把真实可靠的新闻带给大众。

其次还要正视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的辩证关系,使报道的责任与道德合理化,规范化。

传媒行业的日新月异速度之快,必然要求从业者把握和践行新闻报道的一系列标准,促进传媒的时代化与新型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记者心理学》沈俊法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84年版
《中外记者经验谈》兰鸿文等著,人大出版社83年版
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