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到来,新变革、新挑战、新问题、新要求应运而生,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发展内涵、发展要求,同时也面临着新定位、新使命、新调整。
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实践必须响应学校的发展战略,要深刻理解新变革,广泛利用新技术、做出新调整,适应新时代、创造新价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一、高校财务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一)信息技术发展倒逼高校财务转型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是当今人类所处时代的三大特征。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个体的人,拒绝大数据时代,可能会失去生命;如果是一个国家,拒绝大数据时代,可能意味着失去这个国家的未来,失去一代人的未来。
”[ 1 ]当然,一句话恐怕也不能算耸人听闻,但带来很多思考。
1.互联网在改变世界改变未来从蒸汽机的工业革命时代,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二元世界”生态系统的不断更新,人们比任何时候都依赖和着力改造基于互联网的“人造世界”。
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迅速迭代,工作、生活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谁能在互联网大潮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引领时代。
但如果你拒绝改变,就会丧失享受的能力,将丧失成为有用人的能力。
2.人工智能倒逼传统会计转型数字经济时代正加速到来,信息技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促进了人们的思维、管理及商业变革,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 2 ]。
其中,变革的关键要素就是数字和专业技能。
可以这么说: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已对财会人员和财经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财政建设要求高校财务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转型、八项规定、放管服、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绩效……成为近年来与高校财务有关的高频词、热词。
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是《预算法》出台20年后的首次修改。
十九大报告要求建立标准科学、全面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绩效预算制度,绩效管理不仅是花钱符合制度规定,而且要说明花钱的效果如何。
2018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这些都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財务面临的挑战(一)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1.技术创新正在改变一切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社会各业快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能和专业技能成为促进变革的关键要素。
学会计和学技术的有很大区别,当面对变化的时候,学技术的会想怎么去解决,学会计的会感到恐慌且大多不愿意去改变。
2.令财务人员不安的2017年2017年,连续发布几个新政均与财会人员有关:营改增、金税三期、三证合一、税收实名制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政府会计改革、财务机器人、电子发票推广、取消会计证、个税改革等,使财务人员更为忙碌,更为迷茫,使财会人员惴惴不安。
高校也不例外。
2017年10月,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确立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这一制度出台废止了执行不到5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革如此之快,对高校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会计将面临淘汰的可能2017年11月,《纽约客》杂志的一张封面刷了屏——“人类坐着乞讨”,机器人成了施舍者。
这意味着在未来,许多工作将被机器人剥夺,人们或将成为流落街头的弱者,会计人的前景又如何呢?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在未来“被淘汰概率”的365种职业,结果让人非常诧异:一向有着良好就业前景的会计竟然排在12种最容易淘汰职业的第3位,且被取代的概率高达97.6%。
这主要源于会计工作重复简单的搜集和整理,逻辑性强,要求的准确度又高,非常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不管实际怎样,笔者认为:不会学习、不会管理、不会沟通、不会业务、不会服务、不会转变思维、不会创造价值、不会大数据的财会人员,被淘汰是必然的。
当今世界,会计制度的持续变迁,再加上新技术、新要求不断颠覆财务工作模式,对财务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巨大冲击。
正所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二)高校财务面临新挑战进入新时代,高校财务工作无论从任务、内容、要求还是环境来说,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任务、新调整。
毛成银等[ 3 ]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是从政治上看,从严治党新要求对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教科研为主的高校对这种认识还没彻底到位,出现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二是从管理上看,高校缺乏“成本管理”理念,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与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同等重要认识不到位。
三是从发展上看,财务工作面临着如何引导和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一些高校的精力、资源、政策还没有彻底转到内涵建设上。
四是从队伍建设上看,学校对财务队伍建设还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地位普遍不高,发展空间受限。
五是从矛盾方面来看,财务工作的要求与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和期盼存在较大差距。
六是从激励看,现有绩效分配制度与市场脱节,极大制约了高校发展。
七是从投入上看,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仍较单一。
八是从内控上看,财务工作面临着如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问题,高校领导者对内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仍停留在“要我内控”上,对内控大多不重视。
此外,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财务人员思维过于固化众所周知,专业技能能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方法能帮助人高效地理解与解决问题,甚至在工作之外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
首先,合规、合法、求稳、讲证据、讲流程、对数据一丝不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共同特点。
其次,高校财务人员埋头干活的较多,抬头看路的较少,无法体现财务所创造的价值,求稳、怕风险、保守、讲证据、讲流程是高校财务人员的共同特质。
有的时候,注重成本管理、对数据一丝不苟、有极强风险意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其缺点是缺乏大格局,没有全局意识。
这也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往往不具备锐意进取的大胆作风。
2.缺乏财务管理及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财务报表分析转化到高层预算管理和数据分析。
财务人员虽然对计算机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离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高价值的内容同时具备数据分析及管理的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
3.财务预算管理理念缺失(1)预算管理存在“四重四轻”。
即重申请、轻管理,重分配、轻控制,重增量、轻存量,重规模、轻效益,从而导致大多预算执行难以监管到位,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不高。
(2)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多数高校在履职过程中缺乏成本控制和效益意识,即缺乏“经济”考虑,一方面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加剧了财务资源供需矛盾。
(3)全局观念和配合意识薄弱。
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责任主体意识不强,编制工作基本以财务部门为主导,业务部门(用钱的主体)成了被动参与。
据调查,中国高校中普遍认为预算编制原本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且应付的多、主动的少,要钱的多、做事的少,从而造成预算与实际相脱离。
(4)预算编制缺乏详尽的编制规程。
拍脑袋,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
三、高校财务工作要做出新调整——转型面对越来越高的职业能力要求及越来越严格的职业判断,高校财务人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高校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大智移云”的数字化浪潮不可挡,就基础财税而言,机器取代人是必然趋势。
新时代,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尽快进行职业角色的转变,主动适应大变革、新挑战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要转状态、改作风、提能力、调心态、适要求,这就是转型。
当然,除了要转型之外,高校财务人员还需要更多的持续创新,提升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漠视甚至抗拒这种变革和挑战,必然会被淘汰。
财务人员应在服务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上发力,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紧密融合;在学校运营中,做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 4 ],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成为学校管理助手、财务能手、发展推手。
(一)何为财务管理转型财务转型就是在强化基础管理、过程控制的前提下,重点向成果提交的方向迈进,向管理转型(见图1、图2)。
(二)高校财务管理如何转型1.提高政治站位转型要先从认识开始,财务不是算账先生,可做的事情有很多。
首先,要强基础、严要求、精管理,这是前提;其次,财务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不是学校中心工作但胜似学校中心工作。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站位要高,要善用战略思维从学校的全局规划出发,科学分配学校的财务资源,放眼学校未来发展,使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要重视学校的现金流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要深化业财融合,敢于创新,为“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作为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和分配资源一定要站在全校的高度、党委的角度,不能有本位主义;作为财务人员要深入学习,从会计理论、方法、实践三方面探索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形成跨界学习、协同学习、整合学习的新风尚[ 5 ]。
2.树立战略思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财务要树立战略思维,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作用,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找出关键问题,主动迎接新变革,变革会计流程,创新会计发展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高速、准确、智能等特征,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实时、精准、安全地采集微观、宏观等经济数据,准确、快速地进行存储、处理,为新时代高校向世界一流高校迈进提供战略支撑。
3.拥抱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过去的报表分析转变为高层次的预算管理和数据分析,就预算管理而言,高校比企业更为重要。
当前,虽然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但若要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高价值的内容,同时胜任数据分析及管理尚存在不少差距。
大数据、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流程、组织、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会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了会计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财务只有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模式和规律,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于2016年3月宣布,将与Kira System合作,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和税务工作,代替人类阅读文件。
我们要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做好与财务机器人成为同事的准备,以共享筑根基,让数据多跑路,勇敢面对科技的挑战,将科技手段和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