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有重大诊断价值(FNH、腺瘤、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门脉相和延迟相提供了超声造影剂和正常组织相比从病灶清除的信息,即提 供有关病变特性的重要信息(大多数恶性病变在门脉相和延迟相是低增强的, 而良性病灶多是等增强或高增强的)。
肝占位诊断准确性范围84.5%-92.6%,而常规超声诊断准 确性38.2%-57%。——肝脏成为超声造影应用最多、最成 熟的领域。
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已并列为肝占位定性诊断的 三大动态影像学检查技术,成为肝占位定性诊断的临床 一线诊断选择。
肝外脏器超声造影应用情况
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几乎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 系统性开展肝外脏器疾病超声造影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还不多,
操作性和副反应不同:造影剂一般不需要预先做过敏实验,用量小(如肝脏一次 SonoVue的用量为2.4ml),无肝肾毒性,患者耐受性好,可重复检查。操作相对 MRI简便,不需预先定扫描时点或做团注跟踪。CT所用含碘造影剂需要做碘过敏 实验,用量大(一次注射量80~100ml),如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可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肝肾功能。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内容
一、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二、开展超声造影需具备的背景知识。 1、超声造影技术及造影剂相关知识。 2、肝脏结节性病灶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基础。 3、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 4、肝脏介入治疗中的超声造影应用。 5、目前超声造影应用于其它方面的情况。 三、早期开展超声造影的体会和建议。
超声造影剂分类
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多以空气为微泡内含物。主要代表为:利声显 (Levovist)。特点:壳厚、易破,谐振能力差,不够稳定。当气 泡不破裂时,谐波很弱,而气泡破裂时谐波很丰富。适合高机械指 数爆破成像。
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微泡内多为惰性气体,如氟化气体,主要代表 为:声诺维 (SonoVue)、Optison。特点:稳定性好,造影剂有 薄而柔软的外膜,在低声压的作用下,微气泡也具有好的谐振特性, 振而不破,能产生较强的谐波信号 。适合于低机械指数的实时造影 成像。
观察造影剂在血管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信息,通常采用爆破微泡的方 式,以获取丰富的谐波。
目前的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结合新型造影剂使连续、实
时观察细微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成为可能,拓宽了超声造影的临床应 用范围,从而超声造影技术也成为超声医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3、关于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主要声学及理化特性 超声造影剂分类 常用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超声声学造影剂的特性和基本要求
1、高安全性、低副作用; 2、微泡大小均匀,直径小于10微米,可自 由通过毛细血管,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 力学特征。 声诺维 (SonoVue):直径 2.5 微米。 3、能产生丰富的谐波; 4、稳定性好。
SFS6F6 SF6
SF6 SF6 SF6
SF6
SF6 SF6
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肝外脏器的肿瘤等疾病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尚不确定,但在
某些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步受到肯定。 在某些方面超声造影应用的安全性还存在疑问。如:心肌、
眼、孕妇、儿童等。
超声造影带来什么?
一、提高超声诊治水平和诊断信心; 二、改变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治模式,患者受益; 三、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超声学科地位。
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超声造影的使用总体上是安全的,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严重过敏 反应很少发生。
不良反应的预防 1.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有无对造影剂或造影剂成分过敏史。 2.造影检查时应尽量用最低的声能量,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3.造影剂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20~30min。
开展技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 造影剂,清楚显示微细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观察待 查目标与周围组织的造影灌注特征(即增强特征)的 差别,以此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2、超声造影相关技术
传统的间隙高功率发射超声造影。使用第一代造影剂时,为了
三、超声造影成像与CT、MRI的比较
低机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为连续、动态的成像,而CT、MRI为间断扫描成像,可 能导致错过动脉相的极早期成像。这对于肝占位等病变诊断的非常重要。
第二代造影剂为纯血池造影剂,不会外渗出血管。而CT及MRI所用到的造影剂均 为小分子或原子微粒,具有水溶性,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很薄的毛细血管壁,继续 弥散到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因此,超声造影更能真实反映微循环灌注。
SF6
超声声学造影剂的特性和基本要求
造影微泡在声场中发生振动(膨胀与收缩交替进行),可利用其非线性共振产生的 谐波成像。加了微泡的血液有很强的非线性,而软组织的非线性较弱,现有的非线性 成像只提取了二次谐波。由此开发了多种造影成像技术(二次谐波成像、间歇式超声 成像、反向脉冲谐波成像、能量多普勒谐波成像等)。
四、肝脏超声造影的血管相
肝脏超声造影的血管相(注射后时间:S)
时相
显影开始
显影结束
动脉相
10-20
25-35
门脉相
30-45
120
延迟相
>120
微泡消失(240—360)
依据病灶不同的血管相增强方式可鉴别其良恶性,并能进一步判定病灶类型。 动脉相提供血管分布的数量和类型的信息;动脉相在高灌注的肝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剂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超声造影剂经静脉注入人体内,经过肺毛细血管网进入人体循环, 再经过靶器官的毛细血管,多次循环后,微泡破裂,气体经肺呼出 体外,而壳膜成分则通过肝肾代谢清除。
目前常用的微泡(如 SonoVue)始终在血循环中流动并自由通过毛 细血管网,但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的薄壁弥散到细胞外间隙,因此也 称为纯血池造影剂。
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2001年欧洲应用; 2005年中国应用;
• 欧美使用广泛; • 国内已到广泛推广阶段。 • 开展中的主要障碍:
• 对超声医师和设备要求高; • 造影剂基本进口,价格偏高; • 临床认知度和配合。
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开展医院和开展例数日益增多,适应症日益广泛,显示 出强大的生命力——超声领域革命性进展或第三次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