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亚氮气体.

氧化亚氮气体.


5、华北平原氮氧化物排放
种 种植面积大:3000000平方米
植 种植制度 :冬小麦和夏玉米


田间管理方式——

施肥 量大 但利 用率 低

硝化 作用 和反 硝化 作用 加剧
N2O 和NO 排放 量增 加
A 、调查研究同一地区N2O和NO排放在 时间上的变化;

B 、施肥田块的N2O和NO的年排放量及其
华北平原小麦与玉米轮作体系下 石灰性粉砂土N2O和NO年排放量
报告人:李彬波 2014年4月3日
Contents
一 引言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三 数据检测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与结论
一 引言
1、为什么要研究氧化亚氮气体?
因为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有重大危害
氧化亚 氮温室 气体的 危害
70%源于土壤排放
主要由于氮肥的使用
4、氧化亚氮排放现状
全球排放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 N2O浓度由工业化前 270ppbv增加到目前 321ppbv。农业耕种 土壤作为大气氮氧化 物的主要来源,贡献 约1.7-4.8 T g N yr-1到 大气 层中,占总量 的12%-34%。
中国排放
我国是农业大国, 由农 业产生的N2O量约占全 球总排放量的1.0%~1.5 % ,这其中约72%来自 农田排放。由于耕地减 少,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使得越来越多的肥料被 施入农田以提高粮食产 量,导致我国N2O的年 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
实 验
种植制度
以冬小麦和夏玉米轮种为传统 的耕作体系。

传统管理 方式制度
施肥后漫灌
土壤性质
石灰性始成土,有粉砂壤土的结构。 0-20cm内的土壤性质如表1显示
2、田间处理
种植 周期
二熟制轮种制度
冬小麦 10月上旬次年6月中 旬
夏玉米 (6月下旬-
9月下旬)
对比实验
施肥和未施肥 随机的选择三个地块

DOC 分析
将12g新土用100ml去离子水萃取, 震荡、离心、过滤,用碳分析仪进 行分析溶液萃取,碳分析仪分析
室内对比实验
目的:
研究氮和碳的可用性对N2O排放的影响
处理方式:
样品
处理
CK
不加任何肥料


NI
300kg C ha-1硝酸钠

GL
5348kg C ha-1葡萄糖

GLNI 300kg N ha-1葡萄糖和硝酸钠
N2O样:电子捕获气象色谱分析仪 NO 样:化学发光NO- NO2 - NOx 分析仪
小麦地N2O和NO通量监测
试验田 辅助检测
土壤温度:便携式温度计 热电偶探头 土壤湿度:便携式FDR湿度计
时间:施肥后10天内,每天一次
土壤 方式:三块地随机取土,混合成
采样
一 个样,共取三个样

壤 氨氮 将12g新土用50ml氯化钾溶液萃取,氮 分 分析 分析仪分析
直接排放系数的标准误差(SEEFd ):
其中 ,(SE)指三次重复样均值的标准误差, (SEEF) 指施肥的田块, (SEEo) 指未施肥的田块的累积排放的标准误差。
四 研究结果
1、试验田环境状况
对象
处理
未施肥
施肥
NH+4浓度
均值:2.6±0.1
(mg N kg-1 SDW) 最值:0.2-7.5
试验田 通量检测
检测 设备
检测 时间
静态采样箱 电子捕获色相色谱仪 活性炭过滤器 特氟隆管 数字温度计等。
降水、灌溉后立即 翻耕后的3-14天内 残株遗田每2-3天
采样 时间
当地时间上午9::0-11:00
采样 5个N2O样,用60ml注射器每8分钟取一个 过程 2个NO样,在最开始和最后取。
样品 分析

直接排放系数。
假 设
C 、在田地里施氮肥之后漫灌能否促进高
强度的N2O和NO排放量。
D 、碳物质能否成为限制反硝化作用和 N2O的排放一个重要因素。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位置
在36°580 N, 117°590 E,海拔大约 17米。山东省中心地带重要粮食产区。
气候
暖温带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 季风气候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达680mm
类型 方式
小麦
玉米
基肥 /kg
162N +105 P+60
K
115N+ 110P+ 110K
追肥 /kg 108 115
灌溉 处理
一次和四次
类 小玉 型 麦米
总施 250 60 水量 mm mm
次数 4次 1次
其他 处理
玉米秸秆切碎 小麦地收割 残株和麦草
玉米地
三 数据监测
小麦地
小麦秸秆还田
小麦地
化学反硝化
是NO3-或NO2被化学还原剂 还原成为N2或 N20的氧化物 的过程。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3、氮氧化物的来源
一般认为约 70%的排放 是自然产生
海洋、热带及温 带土壤、森林、 草地、地下水

化石燃料燃烧
30%由 人类活 动引起 6.7x10-6
t/y
生物质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
农田生态系统中
AM
180kg N ha-1硫酸氨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直接排放系数( EFds ):
基于累计排放量,各个土壤样品在增施氮肥后增加的N2O或 NO排放量与氮肥增施率之比。
公式: EFd= 100(EF - E0)/RF 其中,EF代表年度或季度来自于施肥土样的N2O或NO排放量,
EO代表年度或季度来自于未施肥土样的N2O或NO排放量。 RF代表氮肥的增施率。
均值: 10.0±0.2 最值 :08-57.0
NO-3的浓度
均值:8.4 ±0.4
(0.4mg N kg-1 SDW).0±0.5 最值:2.1-115
DOC
均值:35.4±1.2
(mg C kg-1 SDW) 最值:15.2-71.2
均值:32.6±0.7 最值:10.3-68.5
产生温室效应 破坏臭氧层 形成酸性降水 光化学反应
温室效应
2、土壤中氮氧化物产生机制
生物过程
化学过程
硝化作用
指土壤中硝化微 生物在通气良 好条件下,将 铵氧化为亚硝 酸或硝酸的过 程,主要产物 为NO3-,其中 释放部分N20
反硝化作用
是在缺乏氧气的 嫌气条件下, 由反硝化细菌 将硝酸盐和亚 硝酸盐异化还 原为气态氮的 微生物过程。
土壤湿度 高湿度(WFPS>70%) 表2 a-b图
施尿素后产生的较低铵含量和硝 酸盐含量,并以此导致了较低水 平N2O和NO排放。
第一,在这段时期内土壤的温度 只有10℃,对尿素分解而 言太低条件不佳。
第二,尿素分解时的矿质氮释放体 迅速被强烈的小麦生长占据。
第三,一部分由尿素衍生的氨可能 通过挥发已从石灰性土壤中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