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休人員遭受十大不公平待遇一、養老“改革”的指導思想不公平1997年實行所謂的養老改革後,同是為國家效力的機關、企事業退休人員被人為地分化成兩類:一類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享受“養老金”待遇。
退休後依然能拿退休前在職時一生中相對最高的工資數額的養老金。
另一類是國企退休人員,只能享受叫做“基本養老金”的待遇。
退休後的養老金比退休前在職時本來相當低的工資還要少1/3~1/2。
從一開始就給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把國企退休人員打入另類,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所謂“基本”二字的指導思想(或叫出發點)就是讓國企退休職工只能享受既吃不飽,又餓不死,基本能勉強過日子就行了的低標準圖生存待遇。
這是對我們國企產業工人階級的歧視,對我們國企退休人員人格的不尊重!此次改革的實質,是官僚本位主義,利用掌控的公權力製造損人利己的退休養老雙軌制,拉大貧富差距,使一部分人富起來,使另一部分人窮下去。
既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不符合“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執政為民的理念,更違背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
二、公務員與國企職工的收入差距太懸殊退休前,國家公務員的收入普遍是國企職工的3~5倍以上。
(當今的國企高層管理者除外,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不合理;他們是企業的特權階層,不是企業的主體,不能代表企業職工。
公務員們不能以他們作為攀比的參照物,據此為藉口給廣大企業職工實施不公平。
國企職工對企業高管的特權待遇同樣強烈不滿,黨和政府不能熟視無睹,也急待解決了。
)公務員除工資外還有津貼、補貼、獎金、各種名目繁多的福利及其它灰色的、不正當的收入。
而且還能經常性的加薪增收。
據08年底《華西都市報》報導:根據唐山市的規定,在職公務員津貼補貼總水準在上年基礎上人均提高600元/月。
這次調整後普通科員的津貼補貼達到每月2150元,正處級官員每月津貼補貼達3030元。
對於各地區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國家出臺了一個範圍,平均值不能低於年2.1萬元(月均1750元),也不能高於4萬元(月均3333元)。
僅僅還是津貼補貼(不含工資)就相當於我們國企職工平均工資的1~3倍,是最低工資標準的3~5.5倍。
近幾年參加國家公務員招考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多,擠爛了公務員門檻。
如此學而優則仕的社會現象,充分說明了公務員的優厚待遇特別吸引人,凸顯了社會分配不公的嚴重矛盾。
退休後,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企事業職工都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都是社會的普通成員,都在安度晚年,都一樣需要生活消費。
按理都應該享受同等的養老待遇。
但,差距依然懸殊,達2~4倍以上,還在繼續擴大。
1954年至60年代初參加工作的國企退休職工,在近幾年連續增加養老金後還剛到1300元/月,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參加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只有1600-2000元/月,還不如政府部門退休的清潔工的養老金。
公務員特別是那些官員們退休後能過上寬裕、體面有尊嚴的小康生活,有的甚至是豪華的生活。
而國企退休的職工大部分則只能是過著緊巴巴、勉強溫飽的低標準生活,還有相當部分是過著貧困的生活。
隨著物價的上漲,加上年老體弱病痛多,看病難、治病貴等因素,使得每月24日郵政儲蓄銀行代發養老金時,出現了國企退休的老人們風雨無阻地排起長長的隊伍(延伸至屋外)領取他們每月不得到岸的“基本養老金”的悲涼景象。
人為地製造和擴大的貧富差距,實在讓人置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執政為民的理念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
官僚本位主義製造了工人階級和公務員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社會的不和諧和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危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和形象。
三、社會保險費征繳不公平社會保險費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三項。
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的征繳範圍:國家公務員都不要征繳。
企業職工三項都須征繳。
國企職工在職時低薪收入還要繳工資總額的11%(2006年1月1日起調整為8%)的退休後的養老保險費,企業單位另為職工繳20%(不進入職工個人帳戶)。
而高收入的公務員卻一毛不拔,一分不繳。
就是說國企職工個人要為自己退休後予繳部分養老金,公務員全由國家包養。
國企職工有下崗、企業破產倒閉等失業風險要征繳失業保險費,公務員旱澇保收無風險,不要繳失業保險費。
公務員為什麼不實行優勝劣汰,不能失業、不要征繳失業保險費?顯然有失公平、公正。
四、在國企退休養老金計發上進行打壓和算計按老規定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國企退休職工遭到了“94”封頂的無聊打壓。
過去機關、企事業統一的計發養老金的老辦法,基本上是退休前的當年月工資即月退休養老金。
可2002年前退休的企業職工,不管你退休當年是多高的工資,只能按你1994年的檔案工資計發養老金。
1994年以後,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逐年增長,2002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比1994年的月平均工資翻了一倍還多,致使這些退休職工退休後收入驟降。
2006年起退休的企業職工按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由於當時當地月平均工資逐年提高的幅度較大,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也逐年增多了(有的每月繳三四百元)。
按新辦法比原辦法計發職工基本養老金自然會相應增加不少。
於是新的計發辦法又給設立了一個“過渡期”。
過渡期為5年(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按新辦法計算高於原辦法計算的部分(叫差額),退休職工從2006年起,逐年退休的,依次只能拿回差額的20%、40%、60%、75%、90%,拿不回的部分就不給了,致使每月基本養老金被剝奪了100~200多元以上。
佩服這幫制訂計發辦法的人真是特有心計,容不得國企退休職工得到少許的好處,總要千方百計地算計你一下。
還要說是為了與以前退休的保持基本平衡。
殊不知,國家機關早期退休的公務員養老金相對較低的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們就向上看齊,我們就向下踩平,真是高明的“平衡”術!!五、新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故弄玄虛,剝奪了當事人的知情權2006年起執行新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這幫人絞盡腦汁捏出這麼個《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算公式》。
既繁瑣又複雜,還未必合理、公平、公正。
裏面不少要素的資料老百姓根本不掌握。
絕大多數職工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故弄玄虛的公式。
100%的退休職工都不清楚自己的基本養老金是怎麼算出來的,算得准不准,對不對。
就連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專業人員也很難說得清,算得准。
全由政府專門機構去算,只有隨他說是多少就多少,缺乏透明度,剝奪了當事人的知情權。
六、對企業的原國家幹部絕情、不公1995年實施企業人事制度的改革時將原由組織、人事部門統管的原國企的國家幹部都移交給勞動社保部門管理。
從此原國企的國家幹部都成了“職工”,所有幹部級別待遇被取消。
眾所周知,以前國企的國家幹部都屬於上級組織人事部門統管、統調、統配、統待的政企不分的“四統”幹部。
不管是從機關調到企業,還是從企業調到機關,都是組織安排,都得無條件服從。
其政治經濟待遇相同。
大專院校畢業生、軍隊轉業幹部同樣服從分配,分配在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同樣享受相同的政治經濟待遇。
儘管在企業工作比在機關工作要辛勞得多,但大家都能愉快地服從組織分配,毫無怨言。
可是如今的政企退休後巨大的幹部政治經濟待遇差別,使國企的原“國幹”們都悔恨投錯了胎,入錯了門。
這些國企的老國幹們,(包含一大批中、高級工程技術精英)在過去的低薪時代完全依賴政治信仰、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企業中發揮了組織、領導和中堅的核心骨幹作用,為我國的工業化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立下了永載史冊的功勞。
他們是共和國的一代功臣!他們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精神是令人敬仰和崇尚的!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這些國企的老國幹們。
希望善待他們,以還他們公道與正義。
七、獨生子女父母增發本人基本工資5%退休金被取消了計劃生育是党和政府一項長時期的嚴肅的國策。
2003年以前,無論是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都能享受增發本人基本工資5%退休金的待遇。
2003年1月1日起,唯獨企業退休人員被取消了這一待遇。
湖南省政府在09年10月出臺了一個《湖南省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辦法》給退休後的獨生子女父母每人獎5000元,算是對未享受增發5%退休金的補償。
且不說這5000元與那增發的5%退休金是否值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發的5%退休金,使其退休後只需一兩年最多四年就能達到或超過5000元)。
總算湖南省還不錯,還記得有這麼回事。
但“由所在單位籌資發放”,就是政府請客,企業埋單了。
一腳把政府欠的債踢給了企業,強加企業莫須有的責任和負債。
可憐企業只能忍氣吞聲。
企業效益特別好的,雖然不情願,但還能支付這筆冤枉債。
企業效益一般或不景氣的,那5000元獎勵,猴年馬月才能有?更多恐怕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了。
八、醫療保險待遇不公平公務員公然拒絕參與醫療保險,國家為公務員建立了醫療補助制度。
公務員(含退休人員)的個人醫療帳戶政府為其至少注入了如下三項內容:一是給他們每人每年注入一個月的工資(或退休金)到個人醫療帳戶上,叫“鋪底資金”。
二是給其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或退休金)的0.7%劃入個人帳戶。
三是給1%的全部在職人員上年度的工資總額除以全體人員總數(含退休人員)的平均值,劃入個人帳戶。
而企業退休人員只有按本人上年度退休金的3.4%劃入個人帳戶一項,平均每月只有20~50元左右。
公務員的醫保IC卡(個人醫療帳戶)每年劃入的金額是企業人員的5~15倍以上。
國家為公務員(含退休人員)首次住院費用個人自負段補助400元,住院醫療費用統籌段內,由於有國家的補助,也比企業人員少付1%~4%的個人支付比例。
可笑的是,退休公務員在一級醫院首次住院自負金額300元內,補助也給400元,還賺了至少100元。
難怪那些公務員有點小毛病都願意住院,原來住院比自費買藥划算得多。
對於公務員的特殊人群還有其他的醫療補助。
人與人同命同病,而不同待遇,好不公平。
九、喪葬補助費不公平,使企業人員無尊嚴退休公務員死後,喪葬補助費是其20個月的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死亡後,喪葬補助費標準為4個月當地上年度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
其差距從月數來說,是5倍,從金額來說,是10~15倍以上。
企業退休人員死後相比公務員死後也顯得如此的沒有尊嚴。
是可忍孰不可忍,真是死也不甘心啊!十、養老金調整不統一,不公平公務員退休養老金建立了正常的調整機制。
他們隨在職公務員加薪而增加養老金,並不動聲色地頻頻調整,增幅且大。
而國企退休人員10多年長期不予調整。
直至近幾年才連續調整幾次,每次幾十至百多元不等。
比起退休公務員來說真叫撒了點胡椒麵,還大肆宣揚,彰顯恩澤。
鬧得物價隨之上漲,我們增加不多的養老金,馬上被上漲的物價所吞噬,實則不增反降。
時至今日,退休的國企職工與退休公務員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不是積極的從制度上來根本解決不公平的問題,而是明知極為不公,心懷愧疚,拿著納稅人的錢、人民的錢向那些遭受不公平、遭受歧視的國企退休的老人們,撒點胡椒麵、施點小恩小惠,以示關心,以表虧欠之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