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医院方案分析报告(给排水-冷却水系统)

某医院方案分析报告(给排水-冷却水系统)

某医院医院建设项目
分析报告(给排水-冷却水系统)
一、系统分析
1、本工程为空调制冷机组提供循环冷却水。

冷却塔、循环冷却水泵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

运行工艺流程为:冷却塔集水盘→循环水泵→制冷机组→冷却塔→冷却塔集水盘。

2、冷却塔采用方型横流式超低噪声玻璃钢冷却塔。

冷却塔进水温度为37℃,出水温度为32℃,设计湿球温度τ=28.0℃。

3、循环冷却水泵均设于地下室空调主机房内。

4、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循环冷却水旁流处理器,保证循环水水质。

二、循环水量分析
1、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共有三部分水量损失,即:蒸发损失水量、排污损失水量、风吹损失水量,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为维持系统的水量平衡,补充水量应等于上述三部分损失水量之和。

2、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时水分不断蒸发,因为蒸发掉的水中不含盐分,所以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循环水中的溶解盐类不断被浓缩,含盐量不断增加。

为了将循环水中含盐量维持在某一个浓度,必须排掉一部分冷却水,同时为维持循环过程中的水量平衡,需不断地向系统内补充新鲜水。

补充的新鲜水的含盐量和经过浓缩过程的循环水的含盐量是不相同的,后者与前者的比值称为浓缩倍数Nn。

由于蒸发损失水量不等于零,Nn值永远大于1,即循环水的含盐量总大于补充新鲜水的含盐量。

浓缩倍数Nn越大,在蒸发损失水量、风吹损失水量,排污损失水量越小的条件下,补充水量就越小。

由此看来,提高浓缩倍数,可节约补充水量和减少排污水量;同时,也减少了随排污水量而流失的系统中的水质稳定药剂量。

但是浓缩倍数也不能提得过高,如果采用过高的浓缩倍数,不仅水中有害离子氯根或垢离子钙、镁等将产生腐蚀或结垢倾向;而且浓缩倍数高了,增加了水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不利于微生物的控制。

因此,考虑节水、加药量等多种
因素,浓缩倍数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一般建筑用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浓缩倍数控制在3.0以上比较经济合理。

三、水质分析
民用建筑空调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影响循环水水质稳定的因素有:1、在循环过程中,水在冷却塔内和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补充,达到饱和;水中的溶解氧是造成金属电化学腐蚀的主要因素;
2、水在冷却塔内蒸发,使循环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加上水中二氧化碳在塔中解析逸散,使水中碳酸钙在传热面上结垢析出的倾向增加;
3、冷却水和空气接触,吸收了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泥沙、微生物及其孢子,使系统的污泥增加。

冷却塔内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和养分都有利于细菌和藻类的生长,从而使系统黏泥增加,在换热器内沉积下来,形成了黏泥的危害。

4、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吸收热量后,经冷却塔与大气直接接触,二氧化碳逸散,溶解氧和浊度增加,水中溶解盐类浓度增加以及工艺介质的泄漏等,使循环冷却水质恶化,给系统带来结垢腐蚀、污泥和菌藻等问题。

冷却水的循环对换热器带来的腐蚀、结垢和黏泥影响比采用直流系统严重得多。

如果不加以处理,将发生换热设备的水流阻力加大,水泵的电耗增加,传热效率降低,造成换热器腐蚀并泄漏等。

因此,民用建筑空调系统的循环冷却水应该进行水质稳定处理,主要任务是去除悬浮物、控制泥垢及结垢、控制腐蚀及微生物等四个方面。

当循环冷却水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除了必须配置的冷却塔、循环水泵、管网、放空装置、补水装置、温度计等外,还应配置水质稳定处理和杀菌灭藻、旁滤器等装置,以保证系统能够有效和经济地运行。

5、旁流处理的目的是保持循环水水质,使循环冷却水系统在满足浓缩倍数条件下有效和经济地运行。

旁流水就是取部分循环水量按要求进行处理后,仍返回系统。

旁流处理方法可分去除悬浮固体和溶解固体两类,但在民用建筑空调系统中
通常是去除循环水中的悬浮固体。

因为从空气中带进系统的悬浮杂质以及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黏泥,补充水中的泥沙、黏土、难溶盐类,循环水中的腐蚀产物、菌藻、冷冻介质的渗漏等因素使循环水的浊度增加,仅依靠加大排污量是不能彻底解决的,也是不经济的。

旁流处理的方法同一般给水处理的有关方法,旁流水量需根据去除悬浮物或溶解固体的对象而分别计算确定。

当采用过滤处理去除悬浮物时,过滤水量宜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5%。

四、冷却塔比较分析
目前广泛应用的冷却塔类型比较:
五、结论及建议
1、横流式冷却塔系统优点很多,唯独缺点是初期投资大、占地面积较大,
目前的医院项目大部分都采用的横流式冷却塔,因此我院建议采用横流
式冷却塔系统。

2、基于本项目的情况、建议按原设计在南北塔楼分别设置冷却循环水系统
管井、冷却塔设置在塔楼屋面较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