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参加班主任培训给我的启发今天(12月11日),我到红楼宾馆参加“优秀班主任成长途径与方式研讨会”,听了来自江苏南京第三中学的班主任陈宇老师的讲座。

这位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的班级管理专家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他是一位高中化学老师,擅长写作和演讲。

他是一位“集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优秀班主任。

因为他不仅具有班级管理的创新理念和独特思维,也具有细心女人的无微不至的工作作风。

他是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教师,更是一位快乐的班主任。

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我认为他的“班风”、“班历”的做法值得推广。

从管理的角度,一个学校、一个集体只要风气正了,什么事都好办。

我们学校的校历可以精细化些,对班主任制定班历有指导意义,也便于学生明确一学期的学习目标。

现在我结合“班历”谈谈“校历”的意义及制作。

学校或年段应在开学报名前就制定符合该校或该年段的校历。

校历上体现每月、每周的工作,班主任再根据校历制定“班历”,结合学校的校历将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哪一周的哪一天,让每个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和家长对一学期的工作一目了然。

当然,每位教师也可以根据校历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如:学校或年段将一学期的工作计划罗列到校历里,班主任将班级工作罗列到班历里,无论是值周干部还是科任教师,无论是值日班委还是学生自己,都应将自己的工作、学习与校历、班历活动结合起来,以便有计划的去实施。

一个学校,一定会有学期工作计划,一个年段一定会有年段活动,我校有大型的四个节日,每月有主题活动,如果我们将这些工作呈现在校历里,那么我们的班级工作就有了目标性和前瞻性,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效果一定会很好。

我对还有启发意义的是“工作承包招标书”班上有多少人就设立多少个职位,让学生竞标,责权利统一。

试想,一个班级的常规工作落实到如此细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还愁做不好吗?陈宇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做事非常认真细心的人,在他的班级管理中,出现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规章制度和体系,他不仅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也难怪他成了全国知名的班级管理专家。

我及与会的老师们非常期待读他的书《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也许今天之后,他的博客又将多一群粉丝。

百度搜索“老板老班”即可。

希望自己在学习他的班级管理经验之时,也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及年段工作管理水平。

听“重庆市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随想2011-11-16 秦淑蓉昨天,我到歇台子后工学院听了七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分别是巴蜀实验小学何光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谢家湾小学黄世鱼的《烙饼问题》、大足龙岗实验小学江传绪的《认识圆》、珊瑚实验小学唐文春的《圆的周长》、江北洋河实验小学蔡晓莉的《圆的面积》、渝中区邹容小学谢英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张孝敏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

最近几年,由于自己一直在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加之学校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以及在自己大量涉猎教改书籍之后,我认为我校的教改是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也自认为自己在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是走在同类教师的前边。

因此,之前的很多次外出听课,我都有一种“还是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感觉。

当然,满满的杯子是装不进别人一丁点“水”的。

这次,也就是在自己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赛课活动之后的听课,我带着空杯去听课,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一、教育理念——新无论是市直属学校、市区学校,还是边远的区县学校,在课堂教育理念上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1、让问题产生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对比着回答问题,学生发现两个不同的图形对比着看,不方便,于是产生了将两个单式统计图组合在一起比较方便的想法。

又如,《圆的认识》是学生在观察了小明骑车绕花坛转之后产生的“圆形花坛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的。

2、让探究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无论是统计图的涂一涂、烙饼问题的烙一烙,还是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在学生亲自操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亲自得出结论的。

如《烙饼问题》中,3块饼怎样烙用时最少?让学生用模型饼亲自烙一烙、议一议、说一说,掌握方法及结论。

《圆的面积》让学生在猜一猜、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的基础上,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整个课堂,学生都是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课堂行为——规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师语言的简练,无不体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

如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引入新课,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拓展训练、总结提升等,各环节环环相扣,言简意赅、条分缕析。

所有老师都是在下课铃声响起时刚好结束教学任务,体验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三、教学方法——灵活在理念都比较新的情况下,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方法的灵活性。

《百分数的认识》谢英老师根据姚明退役的谈话,引出一组网络调查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说感受的同时就进行了百分数的读和写的教学,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让数学学习变得如此轻松而有趣。

四、教学效果——好无论是统计图的制作,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还是烙饼问题方法的探究及百分数的认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方法、得出结论,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运用或解决问题。

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了综合能力,也能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课改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哪怕是边远的山区。

但是,从几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对课改理念的深入程度的差别,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刻意体现新课改理念,有些邯郸学步的感觉,而有的老师却将课改理念深入到了灵魂,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的教育理念。

经过学习、反思,我对自己说,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井底之蛙。

广泛涉猎课改知识重要,发展课改实践能力更重要。

《有效观课议课》读书心得《有效观课议课》成了我校人手一本的畅销书。

我曾听过陈大伟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的专题讲座两次,说实话,没什么特殊的感受,因此,这书对我也没什么吸引力。

在学校反复要求、教研组的强制要求下,我不得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读这本书。

很庆幸,读着读着,我读出了味道,这是一本有益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好书。

书中陈大伟教授以观课议课的方式来讨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以观课议课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讨论,解决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该书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

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

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书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陈教授开创的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

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然,并不是完全忽视或否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情况。

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

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陈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也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

阅读着陈大伟教授对那些真实而典型的课堂案例的评议,我知道了该如何观课议课,更意识到观课议课这一形式对优化我们的教学,促进教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他的教育智慧和思想更是给人启示和思索。

一、课堂教学要追求高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高效的关键,就是看学生学得是否高效,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得是否更多。

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是决定高效的关键。

确定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营造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决定高效的重要因素。

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是为了我。

学生何尝会不喜欢你的课?而以上的这些因素却是自己以前认识不足的。

二、问自己:这节课我给学生什么?在课堂中,我们是否经常问自己:到底能够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得到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们得到?这样的方式恰当吗?这些问题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了课堂的首位。

而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需要,则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

只有思考了这些,我们备课才真正为学生而备,不会出现老师台上表演热情高涨,台下学生听课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三、在自我反思和他人评议中成长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有许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的课堂不甚满意,但究其原因也说不上来,糊里糊涂。

日复一日的下去,问题仍然是问题,教学难以进步。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让问题走进心灵深处。

正如陈大伟教授所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那么没有反思的教学,最多也只成长为狭隘的教学。

而我们不必为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大惊小怪。

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不就是进步吗?这也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教学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观课议课水平。

读《新教育之梦》秦淑蓉.暑假记录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犹如指路明灯,指引着教育者前行的方向;它又像一面镜子,时刻反观自我,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建议大家都读读,反复读,越读越有味。

尤其在我校快速发展的今天,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一、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远大理想的校长,应该有一支创新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应该有一套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二、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