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的广告词
篇一:家乡的手擀面
家乡的手擀面
小时候,家乡对于我的全部意义,就是妈妈做的手擀面。
一入夏就是乡下吃手擀面的季节。
奶奶总会在夏日的上午,乘了好日头,去门口塘淘了金色的麦粒回来,去了杂质,摊到门前的凉席上晒干,装在箩筐里自然冷却。
麦子不能过夜,过夜易返潮,不但出粉率低,还容易坏机器。
下午,爸爸就会把麦子担到磨房,不到半个小时,定会磨出白花花的粉子。
哪日想吃面了,妈妈就会在当日下午把面和熟,拍打严实堆在面盆里,苫上湿毛巾。
这样擀好的面才更有筋丝更有嚼头。
放学回家,妈妈就开始绾了袖子,从大桌子底下抽出横插的腕粗臂长的枣红擀面棍,在桌面上撒一层薄薄的面粉,看着就像打上了霜。
呼悠呼悠,左三棍右三棍前三棍后三棍,边擀还要撒些面粉防粘了棍。
随着妈妈手中棍子骨碌碌的滚动和面皮甩出的脆生生的“啪啪”声,一大堆面团就由碗口大的圆渐而演变成筛子大,最后竟然有了簸箕般大小了。
整个过程,无不充盈着劳动的律动和成功的喜悦。
我和弟弟争先恐后往灶里添柴,几把猛火煮沸了一大锅水。
妈妈慢条斯理,一把一把将面条均匀地撒在沸水里,捞几下,佐了姜蒜油盐,熄了火,要吃清汤,不能等;要吃糊汤,需要炖上几分钟,锅盖一揭,香气往
往能飘到村头。
捞出面条,妈妈用粗花大碗给全家人都盛了一碗,我和弟弟端了就跑到院里,坐在石墩上一阵猛吃苕喝,早已是满头大汗。
如今到了大城市,超市里卖着各种面条,经过机器切割的面条宽窄分毫不差,面条的颜色也不再只有奶白色了,菠菜面是绿色的、玉米面是淡黄色的??饭馆里也经营着各种面条,刀削面、拉面、挂面,也有手擀面,但每每满心欢喜地尝试了之后,总会发现即使在坊间流传得再美味,到了我嘴里,却还是陌生的他乡的味道。
今年春节回家,终于又吃上了妈妈做的手擀面。
白亮的面条,油绿的葱花,火红的辣子,单是看一眼,便已垂涎三尺了,等吃到嘴里,滑爽、劲道、可口,色香味俱全,那滋味,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我和弟弟吃了一碗还要来第二碗,欲罢不能。
几碗面下肚后,爸爸偷偷给我透露了个他的想法,说是要给妈妈在镇上开一家手工手擀面馆,只卖家乡味道。
我赞同得不得了,早就希望妈妈的这个好手艺能走出家门了。
开一家纯手工的小面馆其实不需要多少资金,不用购置机器,也不需请人,只需买一些桌椅及添置相关材料,但难题却是,前些年奶奶一直在病榻上,家里的积蓄全砸医院了。
这两年奶奶好不容易康复了,但家里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积蓄了。
爸爸又是个要面子的人,想着几万块不愿意找亲戚去东拼西凑了,可是把信用社的门槛都快踏平了,也没把这笔钱借出来。
今年2月回到深圳,我把希望寄于强大的互联网,既然线下贷款难,那何不试试线上贷款呢?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网贷,为了我心爱的家乡。
在网上搜索了一圈,初步了解了网贷平台的借贷模式,一开始想着选人人贷这样比较知名的
网贷平台,只是人人贷的几种借贷类型都与我家的情况不太吻合,考虑到借款可能会有难度。
我又只得重新再寻找合适的平台,第二家让我感兴趣的是贷帮,仅仅是因为它“投资家乡”的一句口号。
但是我发现贷帮的网站没有线上借款的功能,便电话咨询了客服,客服表示目前借贷只能通过线下分公司申请。
我再查询了贷帮位于各省份的分公司,发现老家江西竟也有分公司,一方面考虑到第一次接触网贷,担心纯线上申请不靠谱,爸爸也不放心。
而线下申请就干脆让爸爸亲自走一趟,看看这家公司各方面是否正规,顺便还能借此机会好好了解时下热门的网贷平台是如何借贷的。
前段时间,爸爸给我来了电话,说是已经去了分公司,感觉是一家挺正规的机构,也提交了申请,过几天公司还要派人到家里考察各方面情况,如果顺利,手擀面面馆的资金就能到位了。
对于身在遥远异乡的我,家乡的手擀面是我日思夜想的奢望。
尽管现在没法吃到家乡的味道,但却有机会让更多的家乡人吃一碗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也算是另一种幸福吧。
篇二:外婆的手擀面
外婆的手擀面
周末的中午,我到楼下面馆吃面,望着那碗热气腾腾的拉面,我的思绪不禁飞越千里,飞回我的故乡,外婆家那张旧桌上,也许正摆着一碗手擀面呢,啊!外婆的手擀面......
童年时,我和爸爸妈妈住在外婆家,舅舅和舅妈一到周末也总是回到外婆家吃饭,所以周末一到吃饭时,就会有很多人在一起吃饭,非常
热闹。
吃的什么菜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外婆面对残羹剩菜时无奈的摇摇头。
外婆节俭了半辈子,她最见不得的就是别人浪费食物。
于是外婆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到爸爸妈妈,舅舅舅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留下我、外公和外婆,快到吃饭时,外婆就在厨房忙活起来,在那张老旧的,不满裂纹的案板边,外婆佝偻着腰,奋力地揉着一个面团,不时加入一些蛋清、淀粉,很快,那面团变得又光又圆,然后外婆拿出一根擀面杖,在面团上面用力地擀起来,等到将面团擀得又薄又大时,将面皮折成一个长条状,再用刀一切,一抖,面皮瞬间就变成一根根长长的面条了。
外婆将一锅水烧开,将面条放入锅中,煮一会儿,又将前一天的剩菜,一古脑倒入锅中,再加入些胡椒粉,盐等调味品,很快一股浓郁的饭香飘入鼻中。
“好了”,外婆将一碗冒着热气的面摆在我面前,擦着那微汗的脸,开心地笑了。
外婆粗糙的手,好像有一种魔力,已放了一碗上,本应索然无味的剩菜,反而更加好吃,那面条更是又软又滑又筋道,汤因为加了胡椒粉,又麻又辣,却又恰到好处,喝到肚里,热乎乎,暖洋洋的,有时还能从中找到一丝”惊喜”——什么排骨啦、鸡块啦、肉片啦,虽然简单,但我和外公仍吃的津津有味。
虽然我已离开家乡几年,远在千里之外,胃口也已有些改变,可我总是忘不了外婆,忘不了童年的那碗手擀面......
篇三:难忘的手擀面
难忘的手擀面
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
尤其是我6岁生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