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之我见摘要:英语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导入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教学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到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课程引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导入设计,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初中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入,为的是强化知识背景、明确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地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现状
1.缺乏新颖性
传统的教学手法对于教学引入重视不够,并且方式陈旧、单一、严重缺乏新颖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对课堂的引入感到厌烦,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英语成绩的下降。
2.缺乏趣味性
有效的教学导入应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主
要目的,为学生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情。
但是,老套的课堂引入缺乏趣味性,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变得沉闷、低效。
3.缺乏简明性
课堂的导入应该像新闻的导语一样,简洁明了却能切中要害。
导入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一个冗长拖沓、毫无内涵的引入不仅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影响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的状态。
4.缺乏启发性
课堂引入的另一个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以自觉、积极的状态和思维应对教学任务。
而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导入并不注重启发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强化,难以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
5.缺乏目的性
课堂教学都要以明确教学任务为前提,这就决定了课堂的导入必须要有目的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然而,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导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随意性强,甚至脱离教材,毫无标准可循,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
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方法
有效导入的关键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像、声音甚至是视频等进行课程导入,将教材中所展现的情景真实生动地展示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材环境,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中,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这种教学引入直观形象,是英语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引入方式。
2.背景导入
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单词、句型、文章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学习。
国内外的语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对西方文化、习俗、生活等不了解,必定会造成对知识理解的误区。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结合西方国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同时也可以对教材的理解更透彻。
3.悬念导入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引入时,可以采取设计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引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就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做好了铺垫,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到极致,他们为了寻找答案,会对教学过程更加重视。
当然,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不同的,为了确定最佳答案,他们会进行观点的思考和讨论,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4.游戏导入
英语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变成轻松、欢乐的学习天地,而不是枯燥的填鸭式课堂。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游戏导入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做游戏,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但是,游戏必须有教育意义、有明确目的。
这样的引入,契合了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模仿等性格,促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知之者变成好之者,再变成乐之者。
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凡是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各种类型、各种内容的导入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被利用。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状态进入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更活跃、更有氛围。
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导入中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要与教材有紧密的相关性,同时具备新颖性、启发性、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何亚维.未成曲调先有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新课程:中学版,2011(4).
[2]黄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