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重点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复习重点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教学及复习重点
机器与机构组成认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如零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择、结构工艺性、零件的设计准则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
一.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重点】
1.机器和机构的异同。

2.构件和零件的区别。

平面连杆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以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教学内容】
一.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二.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三.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四、运用计算方法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设计。

【重点】
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其基本特性。

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凸轮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适用场合,了解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及位移曲线的绘制,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及机构。

【教学内容】
一.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
(2)凸轮机构的分类
二.掌握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凸轮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概念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运用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四.了解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和机构
【重点】
1.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凸轮的设计方法
其他常用机构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齿轮机构、轮系机构以及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功用及适用场合。

【教学内容】
一.掌握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并学会棘轮基本参数的确定。

二.了解轮系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三.了解各类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工作特点。

【重点】
齿轮机构运动特点
轮系种类及传动比计算
间歇运动机构类型
标准件的选择——螺纹联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
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三.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重点】
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键连接、销连接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键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掌握键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了解销连接的应用范围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接的功能和分类、常用键的特点和应用;
二.键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三.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及其计算规律
【重点】
键连接的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校核方法
标准件的选择——带传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二.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和V带传动设计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链传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教学内容】
掌握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标准件的选择——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轴承的用途和分类;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用途和分类
二.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重点】
滚动轴承类型、代号、寿命计算;各类轴承结构、特点和应用
一级减速器齿轮传动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齿轮工作原理、齿轮失效形式、应力分析、强度计算方法及校核方法。

【教学内容】
一.工作原理
二.失效形式
三.强度计算及校核方法
【重点】
失效形式、强度计算及校核
一级减速器传动轴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动轴的选材、热处理方法、强度与刚度计算、结构与尺寸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轴的选材及热处理方法的制定。

二.强度与刚度的计算。

三.轴系结构设计。

【重点】
轴系结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