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疗法

壮医特色外治竹罐疗法

● 类风 湿性关节 炎
杜仲藤 4 0克、三 钱 三 4 0克、 八角 枫4 0克、 大 钻 4 O克 、 小 钻 4 o 克 、 鸡 屎藤 3 0克 、丢 了棒 2 0克。
庞宇 舟
L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副 校 长。 中央 民族大 学 民族 医 学博 士研 究生 导 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壮 医学 ) 学科 带 头 人 ,世界 中医 药联合 会药 膳食 疗专 业 委员 会 副会 长 、中 国 民 族 医药 学会 副会 长 、广西 民族 医药协 会执 行会 长 。
由于角 罐 的制作 材 料不 易获取 ,加 上 广西 地 区盛 产竹 子 ,于 是 角罐 逐渐 被竹 罐代 替 。清

f 4 t { 医宗金鉴 》 中首次提到中药煮竹筒用于临床,
把辨证用药和罐法紧密结合起来 ,并一直延续 至今。
- r
灸法、挑针、金针等十多种特色疗法,并逐步
具 备了理论雏 形。
壮 医特色
竹罐劳 法
文 /庞宇 舟 广 西 中 医 药大 学 教 授 黄 安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博 士
壮 医 民 间流 传 着 这 么一 句话 , “ 百病 皆可 罐 之” ,指 的就 是 生病 后可 以运 用壮 医拔 罐疗 法进 行治 疗。 大约 于唐 宋 之际 ,壮 医 已形 成 了 内服 、外洗 、熏蒸 、敷贴 、佩药 、骨刮 、角法 、
剥离, 痔核 内有血块 , 录 0 离出来即完成治疗。”
由此可 见 , “ 角法 ”治疗 疾病 历 史悠 久 、技 法
煮竹 罐配方 :
“ 角法 ”又称 作 为 “ 角 罐 ”。 因为古 代壮 医拔罐 所用 的器 材通常是 采用动 物的角来 制作 , 所 以被命 名 为 “ 角 罐 ”。最 常见 的是 采用 壮族
病采用大小合适的兽角 ,经热水煮后 ,用在痔
疮上, 大约过 了煮 熟两 斗米 的时 间后拉开 兽角。 接 着用 细 线结 扎被 吸 出的痔疮 ,继 而 用刀 进行
煮竹罐所用的; I 士 药药液配方是该疗法发挥临床
疗 效 的关键 所在 ,根据 病 症不 同,配 Nhomakorabea 的壮 药
也 因人而异 。
常用于 颈椎病 、肩背酸痛 、疲 劳等症 。
根据患者 的不 同症 候 ,可进 行相应 的加减 。
7 2 《 中医健康 养生 》2 0 1 7年 3A l - ] : r J

色 保 健
拔罐选 穴 以龙 脊穴 、 夹脊 穴 、 阿是穴 为主 。
1 3 0克。
龙 脊 穴 :各 椎 骨棘 突 下 凹陷 处 即是 :夹 脊 穴 :分 为壮 医近 夹脊 穴 ( 胸 龙脊 穴 旁 开1 . 5寸 ) 和 壮 医远 夹 脊 穴 ( 胸 龙 脊 穴 旁开 3 . 0 寸) ; 阿是 穴 : 局 部疼痛 处即是 。
● 偏 头痛
( 注 :在拔 罐 的过程 中,根据 疾 病 的反应 点和 疾病 的病 灶 部位 进行 取 穴。 偏头 痛 患者 与类 风 湿关 节炎 患者疼 痛 部 位 不 固定 ,所 以一般 采用 阿 是穴 治疗 即 可 ,即疼痛 不适 处就 是阿是 穴。 )
两面针 1 3 0克、杜 仲 藤 1 3 0克、 海风藤 1 3 O克、三角枫 1 3 0克、千年健 1 3 0 克、透骨草 1 3 0克、 抽筋草 1 3 0 克、

成 熟。

痔居寂 ( 肛门 ) 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
方:以小 角角之 , 如孰 ( 熟) 二斗米 顷 , 而张 角 , 絮 以小绳 ,剖 以刀 。… …若有 坚血 如 捆 ,末而
出者,即已。” 其大意为: “ 痔疮位于肛门旁, 大的如枣般大 ,小的如枣核般大。治疗这个疾
臭牡丹 1 3 0克 、五加 皮 1 3 0克 、鸡 屎藤
拔罐技巧和九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特色在于其操作技法、穴位配伍、药 液药方。进行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时,首先要备足干净的竹罐及
壮药药液,待充分暴露所需拔罐部位后,将浸煮好的竹罐捞出,
迅速将水甩干,趁热将竹罐扣于皮肤上 ,每次拔 5分钟 ~1 0 分钟 ,第一次拔 的时间可短些。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 三棱针在罐印部位轻刺 3针 ~4 针 ,然后迅取热药罐吸附于针 剌部位。如此反复拔 1 次 一2 次, 若皮肤、 竹罐上出现白泡 ( 白 泡是竹罐将病邪驱除出身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较多可多拔几次,
● 带 状疱疹 后遗神经 痛
两 面针 1 3 O克 、 银 花 藤 1 3 0克、 鸡 屎 藤
1 3 0克、香 附 1 2 5 克、八角枫 1 2 0克、稀莶草 1 2 0克、臭牡丹 1 2 0克、五加皮 1 2 O克、透骨
草1 2 0克 。
地 区的水牛角进行打磨 ,制成 角状的罐。它利 用空气燃烧后产生负压将角罐吸附于相应部位,
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 五十二病方》 中。其对 “ 角法”治疗痔疾有详细的记载 : “ 牡
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用砂纸打磨使 口圈平正 光滑 , 即成竹罐。 竹罐轻巧、价廉、 不易跌碎、 比重轻、吸得稳、能吸收药液 ,且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 目前,市面可以买到各式各样便于
携 带、轻便耐 用的竹罐 。 竹 罐; 隹备好 后 ,在 拔 罐前 ,用 煮沸 之壮 药 水 加热 ,然后 将竹 罐 趁热 吸 附在治 疗部 位 。浸
竹罐的N1 ' I :
竹罐疗法源于4 十 医 “ 歹 f J 法”
竹罐选材 以壮族地区特有的 1 年 ~2年竹

关于 “ 角法 ”现 存最 早 的文字 记载 见于 湖
龄 的金 竹 为佳 ,选 取 近根 部较 直 、 口径 1 . 5 厘 米 一 4厘 米、 长 度 1 O厘 米 左 右 的 金竹 竹 节 ,
直至 无 白泡 为止。
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纱布擦净后再刺再拔。拔罐完毕擦净 后再用药巾 ( 用消毒的毛巾浸泡于上述药液, 捞出拧至半干即成 ) 热敷于拔罐部位 3次以上,药 巾变冷后再更换热的药巾。疗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