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147 —
第 9 期( 总第 263 期) 2015 年 9 月
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 所谓新结构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 , 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变迁的原 因,以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为什么不同, 为 什么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 不 断变动的过程
[8 ]
的偏离程度分析
劳动力价格低廉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在经济发展 初期应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但是建国初期 由于我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国防实力薄弱,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 我国 必须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 战略,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同时由于国际局 势不稳定,我国将重工业企业布局在中西部以及 东北地 区 以 确 保 我 国 工 业 体 系 的 安 全, 其 中 以 “三线建设 ” 最为典型。 改革开放以后, 国际局 势日趋缓和,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的主题 , 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经营状况 开始由市场来决定。 而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 可知,中西部地区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企 业因违背自身比较优势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缺 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动用大量的资源进行扶植 , 因此中西部地区很难有力量去发展更多符合比较 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同时由于产业选择存 在路径依赖的特征, 也制约了之后中西部地区的 制造业选择。而东南沿海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并 没有布局较多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重 工业,不必受制于传统的工业体系, 因此在改革 开放以后可以迅速发展大量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所以相对于沿海省份而言, 中西部省份目前的制造业选择可能与自身比较优 势的背离程度较大。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中, 一般以技术选择 指数 TCI 来衡量某地区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 势的背离程度。 AVM i, t LM i, t TCI i, t = GDP i, t L i, t
产业转移背景下 “ 一带一路 ” 战略对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左 健 韩 楠 ( 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04 )
〔摘 要〕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 2012 年中西部地区 4 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 。


后的原因,并利用 2004
1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
2004 年以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 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移转的趋势 , 东南 沿海地区房价水平的过快上涨导致的制造业企业 经营成本上升和 “用工荒 ” 是引起产业转移的主 要原因
[4 ]
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制造业企业迅速兴起 , 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近来 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最为 典型, 国 内 学 者 对 此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王 非 暗 ( 2010 ) 利用产业平均集中率和泰尔指数等指标 对我国 1998 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
[7 ]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工业技术经济
No. 9 ( General,No. 263 ) Sep. 2015

展滞后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解释 , 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验证。 以此为 基础阐述 “一带一路 ” 战略对中部地区有效承接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 促进本地经济快 速发展以及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地
2
中西部省份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 因此
区的要素禀赋决定其比较优势, 本地区应采取符 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 这样该地区企业才 会具有自生能力, 能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处于优 势地位,本地区的经济也最具有竞争力, 并因此 取得快速发展
。 曲 癑 ( 2013 ) 对中国
制造业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收稿日期: 2015 —06 —30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京津冀制造业区位分布演变与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 ” ( 项目编号: HB15YJ008 ) ; 河北 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 “环境约束下的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 项目编号: 201304130 ) 。 作者简介: 郑涛,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左健,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韩楠,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
[6 ]
。高波 ( 2012 ) 利用动态面 2009 年中国 35 个大中城市
板数据模型对 2000
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因是土地资源稀 缺引起的区域房价差异
[3 ]
。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
, “一带一路 ” 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 战略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促 进本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新结构
结果表明: 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 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 背景下 “一带一路” 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并为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结构经济学 制造业 产业转移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910X. 2015. 09. 019 〔中图分类号〕 F961. 4 〔文献标识码〕 A
第 9 期( 总第 263 期) 2015 年 9 月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工业技术经济
No. 9 ( General,No. 263 ) Sep. 2015
[1 ]
。胡安俊 ( 2014 ) 以产业转移理论模型
为基础,对中国地级市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 数据进行研究表明, 替代弹性高, 劳动力较为密 集的纺织服装、 编织品制造等行业由东南沿海地 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 ]
。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不
进行研究,发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 是以 河 南 为 代 表 的 中 西 部 省 份 。傅 允 生 ( 2011 ) 的研究同样表明,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 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趋势,江西、安徽与河南等中西部省份是承接产 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 ]
难发现,此次中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 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份 转移。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 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房价水平过快上涨 。 “一带一路” 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扩大中西部 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展,缩小 中 西 部 地 区 与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差 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