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穴位讲解图
挛所致。
临床分型
主症
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 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臂放射, 颈项部压痛明显。
风寒袭络 气血瘀滞
【临床用穴】
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 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 悬钟 操作 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 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 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 灸或点刺出血。
天宗
〖取穴方法〗 位于肩胛 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 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疾病〗 肩胛疼痛, 气喘,乳痈、五十肩等 肩部疾病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肩 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 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 0.5~1寸。
风门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 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疾病〗伤风,咳 嗽,发热头痛,项强, 胸背痛,感冒、颈椎痛、 肩膀酸痛 。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 俞穴、大椎穴治咳嗽、 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 咳嗽。 〖刺灸法〗斜刺0.5~0.8 寸。
颈肩腰腿痛
临床常用穴位使用解析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 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 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
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久坐耗气,劳损筋肉; 感受外邪,客于经脉; 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颈部:
天柱 百劳 大杼
临床常用穴位
天柱.word
〖取穴方法〗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 筋(斜方肌)外缘 之后发际凹陷中, 约当后发际正中旁 开1.3寸。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鼻塞, 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天 柱
〖取穴方法〗 天柱穴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 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动、静脉干;布有 枕大神经干。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 及延髓。 〖穴义〗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 〖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 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 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 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 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化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名解〗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 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 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 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 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穴名意指本 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 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 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穴。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 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 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 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中医临床分型:
风寒痹阻型: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导致颈强脊 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 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 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劳伤血瘀型: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 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 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 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 肝肾亏虚型: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 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脉细弱。
诊 断 要 点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 痛,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 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 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按受压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 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经 常以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后逐 渐出现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功能或机构上的 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X线片:颈椎有唇状骨刺突出,小关节及椎间孔 变窄或周围骨质密度增加,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 反张。
临床分型及选穴
风寒痹阻:风府、风门---祛风通络; 劳损血瘀:膈俞、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肝肾亏虚:肝俞、肾俞---补益肝肾,生血养筋; 加减:肩背痛:肩井、天宗、风门---疏通经气、活 络止痛; 头晕目眩: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 目止痛 恶心、呕吐:天突、内关---调理肠胃
百劳.
〖取穴方法〗取定穴 位时,患者可采用正 坐或俯伏的姿势,该 穴位于人体的颈部, 在后颈凹处左右约2厘 米处。 〖主治疾病〗 治疗颈部扭筋(落 枕)、老花眼、中风 后遗症
百 劳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俯伏的姿势,该穴 位于人体的颈部,在后颈凹处左右约2厘米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老花眼、 颈部扭筋(落枕)、脑溢血后的复原都非常有效,此外,长期指压 此穴,还可以缓解歇斯底里。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颈部扭 筋(落枕)、治疗老花眼、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治疗歇斯底里等。 〖标准定位〗位于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取穴〗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 寸处取穴。 〖功用〗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1、咳嗽,哮喘,肺结核。 2、颈项强痛,角弓反张。 〖刺灸法〗直刺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
经外穴名。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在手背侧,第2、3 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主治落枕,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 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等。直刺0.5-1寸。艾 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 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 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临床分型
手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 加剧; 手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 、肩髎疼痛为主, 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 手太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疼痛为主,肩 内收时疼痛加剧。
临床用穴分析
治法 通经活血,祛风 止痛。以局部阿是穴 及手阳明、手少阳、 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三针、合谷、曲池、 臂臑、外关、 阿是穴 芒针:肩贞透极泉 条山头承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病因病机
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
所致。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
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诊断要点
1、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单侧或双侧肩部酸
痛,并可向颈部或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 畏寒,或伴有手指麻胀。 2、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前伸、 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 3、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常因寒湿凝 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疼痛反而 减轻。
大杼.word
〖取穴方法〗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 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疾病〗 咳嗽,发热,项强, 肩背痛。
大 杼
〖取穴方法〗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 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 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疾病〗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别名〗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穴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夹脊穴
〖取穴方法〗患者俯伏或俯卧 位,在背腰部脊柱棘突间两侧, 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 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 个穴位。(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之一,亦
称华佗穴、华佗夹脊穴、佗脊、脊旁等 )
〖主治疾病〗胸1-5夹脊:心肺、 胸部及上肢疾病。胸6-12夹脊: 胃肠、脾、肝、胆疾病。腰1-5夹 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 疾病。 颈夹脊、骶夹脊:现代将颈椎、 骶尾椎各椎棘突下两旁0.5寸处穴 也归于夹脊穴(现今别称颈夹脊、 骶夹脊),从而使主治范围有所扩 大。
落 , 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
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
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
病因病机
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所主,因
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阻滞, 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