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的意思是: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乙文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依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用射术来报效国家,不要把射箭当作娱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①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② 气愤的样子;③ 等到。
⑵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⑶(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⑷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
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