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法律行为 事件 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
20
第七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一、劳动法律法规 二、劳动合同 三、集体合同 四、民主管理制度 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21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的特别规定
实告知劳动者
• (二)告知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
产状况、劳动报酬
• (三)除去用人单位应主动告知的六项内容外,如果劳动者希望了解
用人单位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涉及用人单位商业秘 密等需要对劳动者保密的内容除外。
• (四)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的情况 • 用人单位了解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情况、
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本教材所指)
• 劳动法学——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
属于社会法范畴
3
第二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涵义和特征
• 含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
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 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劳动 法所包括的、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之密切相 关的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提高职业技能
3、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9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 • 例如 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等 • 劳动法律事实 • 概念: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
• 种
•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法律制度 • 3、劳动标准制度 • 4、职业培训制度 •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 8、监督检查制度
11
第六节 劳动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 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
1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法职能结构模式体系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适用范围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
2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
• 三层含义: • 狭义的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这个法律文件
• 广义的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 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 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2
• 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 • 一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二是有相应的
法律规范
• 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体现了
国家意志
13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 1、劳动合同关系 •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 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
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高度的稳定性
高度的权威性
4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指导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5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1、保障劳动权原则(首要原则) • 七项权利,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
22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告知义务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禁止规定 三、劳动关系的建立 四、劳动合同的期限 五、劳动合同的内容 六、试用期
23
第一节 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告知义务
• (一)用人单位的主动告知真实情况的义务 • 不管劳动者是否询问,用人单位都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之前,主动如
动义务的资格(法定劳动年龄内)
• 劳动行为能力: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
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使劳动法律关系建立、 变更和消灭的资格。
16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 自然人劳动行为能力的分类: •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17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 用人单位的条件: • 用工的权利能力 • 用工的行为能力

• 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强制性 • 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

7
第四节 劳动法律渊源
(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 三种涵义:
一是影响劳动法的各种因素 二是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 三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
形式
8
• 法的渊 源:法的源头、法的源泉
水积 水之所出
宪法 劳动法 律
18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者的八项权利:
1.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 休息休假的权利
4.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 与四项义务
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劳动者必须如实说明
14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 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 2、其内容是权利与义务 • 3、是双务关系 • 4、具有国家强制性
15
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主体的含义: • 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劳动权利能力:主体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

地方规章
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
劳动行政法规
国际公约

fan
正式解释
9
第四节 劳动法的渊源
•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劳动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国务院 • 劳动规章 劳动保障部 • 地方性劳动法规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 正式解释 立法、司法和行政
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提起劳 动争议处理权等。平等就业和择业是核心。
• 劳动权的国家保障
基本保护 全面保护 优先保护 和谐社会,维护弱势群体
6
•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 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
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 大事项时应当执行民主程序。
• 3、物质帮助权原则 • 物质帮助权——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来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