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4-2(总分:39.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A.热原质∙B.维生素∙C.抗生素∙D.甲酸∙E.细菌素(分数:1.00)A.B.C.D. √E.解析: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和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
2.O139群霍乱弧菌的暴发最早出现于∙A.北非∙B.南非∙C.北美洲∙D.南亚∙E.亚洲西部(分数:1.00)A.B.C.D. √E.解析: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霍乱弧菌血清群(即O139群)。
3.兔肠段结扎试验检测LT,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每立方厘米肠段的液体量大于∙A.1ml∙B.1.5ml∙C.2ml∙D.2.5ml∙E.5ml(分数:1.00)A. √B.C.D.E.解析:LT是不耐热肠毒素,可用兔肠段结扎试验检测,可使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液分泌大量增加,试验每立方厘米肠段的液体量>1ml为阳性。
4.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能在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最可能是∙A.脑膜炎奈瑟菌∙B.军团菌∙C.变形杆菌∙D.伤寒沙门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数:1.00)A. √B.C.D.E.解析:脑膜炎奈瑟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而且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5.我国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有∙A.6种∙B.3种∙C.5种∙D.2种∙E.1种(分数:1.00)A.B. √C.D.E.解析:我国研制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有3种:地鼠肾原代细胞疫苗(Ⅱ型和双价)、沙鼠肾原代细胞疫苗(Ⅰ型、Ⅱ型和双价)和乳鼠脑组织纯化疫苗(Ⅰ型)。
6.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的基础是∙A.O抗原∙B.H抗原∙C.M抗原∙D.K抗原∙E.Vi抗原(分数:1.00)A. √B.C.D.E.解析:大肠埃希菌抗原有O、H和K3种,O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7.不一定含有DNA结构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细菌∙D.病毒∙E.真菌(分数:1.00)A.B.C.D. √E.解析:病毒核酸类型单一,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
8.不属于虫媒病毒病的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森林脑炎∙C.黄热病∙D.血吸虫病∙E.登革出血热(分数:1.00)A.B.C.D. √E.解析: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当人或哺乳动物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侵入皮肤,成为童虫,再发育成成虫,产卵。
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有致病作用。
9.流行性出血热鼠带毒率调查常用∙A.免疫荧光法∙B.PCR方法∙C.鸡胚接种法∙D.ELISA方法∙E.免疫浊度法(分数:1.00)A. √B.C.D.E.解析: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鼠带毒率调查常用免疫荧光法。
10.人体口腔及咽部不易分离培养出的微生物是∙A.肺炎链球菌∙B.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丙型链球菌∙D.葡萄球菌∙E.军团菌(分数:1.00)A.B.C.D.E. √解析:军团菌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黏附于肺泡和细支气管,不易在口腔和咽部分离培养出。
11.有关细菌遗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质粒在细菌中可多拷贝存在∙B.质粒为环状双螺旋DNA∙C.突变不一定是DNA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D.小质粒一般属于非接合性质粒∙E.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分数:1.00)A.B.C. √D.E.解析:突变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是由于DNA上核苷酸序列改变而引起的。
12.乙脑病毒分离和培养的细胞是∙A.C6/36细胞∙B.人胚肾细胞∙C.猴肾细胞∙D.Hep—2细胞∙E.PMK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培养乙脑病毒常用的细胞有C6/36、BHK21、Vero等,以C6/36最常用。
13.螺旋体的特点不包括∙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具有鞭毛∙C.运动活跃∙D.细长柔软呈螺旋状∙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数:1.00)A.B. √C.D.E.解析: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鞭毛。
14.流行性出血热又称∙A.登革出血热∙B.肾综合征出血热∙C.埃博拉出血热∙D.马尔堡出血热∙E.新疆出血热(分数:1.00)A.B. √C.D.E.解析: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因其引起的出血热临床特征为患者常伴有肾损伤,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15.卡他布兰汉菌是∙A.革兰阳性球菌∙B.有鞭毛∙C.革兰阴性杆菌∙D.革兰阴性球菌∙E.革兰阳性杆菌(分数:1.00)A.B.C.D. √E.解析:卡他莫拉菌又称卡他布兰汉菌,存在于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16.病毒的复制周期不包括∙A.吸附与穿入∙B.生物合成∙C.二分裂∙D.脱壳∙E.释放(分数:1.00)A.B.C. √D.E.解析: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繁殖后代。
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5个步骤。
17.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损害∙A.肝∙B.脾∙C.肾∙D.肺∙E.淋巴结(分数:1.00)A.B.C. √D.E.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以肾损害为其特征。
①病理改变:肾血流障碍,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肾小球和肾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缺血坏死;肾小管阻塞。
②临床表现:病程的第5~7日尿量明显减少(<400ml/24h),甚至尿闭:蛋白尿。
18.虫媒病毒的传递者是∙A.家畜∙B.啮齿类动物∙C.媒介昆虫∙D.野生动物∙E.家禽(分数:1.00)A.B.C. √D.E.解析:某些病毒通过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称为虫媒病毒,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9.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痰培养∙B.ELISA∙C.肥达试验∙D.厚涂片抗酸染色光镜检查∙E.结核菌素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检查是确诊结核的主要依据,结核分枝杆菌普通染色不易着色,常用厚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20.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DNA碱基对(G+C)百分比约在∙A.20%∙B.33%∙C.30%∙D.25%∙E.43%(分数:1.00)A.B. √C.D.E.解析:DNA分子的4种碱基按GC、AT的规律配对。
以4种碱基的总分子量为100,测定其中G+C或A+T的摩尔含量百分比,能反映出细菌间DNA分子的同源程度,习惯上以G+C作为细菌分类标志,同一种细菌的G+Cmol%相当稳定,不受菌龄、培养条件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21.常与丁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的病毒是∙A.HAV∙B.HCV∙C.HIV∙D.HRV∙E.HEV(分数:1.00)A.B.C.D. √E.解析:丁型肝炎病毒(HDV)为缺陷型RNA病毒,必须借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
丁型肝炎病毒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22.创用了细菌的固体培养法的是∙A.巴斯德∙B.李斯特∙C.琴纳∙D.郭霍∙E.费来明(分数:1.00)A.B.C.D. √E.解析:德国学者郭霍(RobertKoch)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可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单一菌落,便于对各种细菌分别进行研究。
23.患者,男性,40岁,农民。
发热、剧烈头痛、皮疹,查有体虱。
导致该症状的病原体是∙A.莫氏立克次体∙B.Q热立克次体∙C.普氏立克次体∙D.恙虫病立克次体∙E.澳大利亚立克次体(分数:1.00)A.B.C. √D.E.解析: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
斑疹伤寒以高热、头痛、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
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0.50)∙A.淡水螺∙B.淡水虾∙C.溪蟹、蜊蛄∙D.猫、狗∙E.鼠(分数:1.50)(1).并殖吸虫的第一宿主是(分数:0.50)A. √B.C.D.E.解析:并殖吸虫的第一宿主是淡水螺。
毛蚴侵入淡水螺体内,经胞细长、母雷细长、子雷蚴的发育和增殖阶段最形成微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宿主。
(2).并殖吸虫的第二宿主是(分数:0.50)A.B.C. √D.E.解析:并殖吸虫的微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溪蟹和蜊蛄体内,形成囊蚴。
若被人食用,即可感染。
(3).华支睾吸虫的储存宿主是(分数:0.50)A.B.C.D. √E.解析:人是华支睾吸虫的终宿主,猫、狗、猪、鼠等多种肉食或杂食动物均可为贮存宿主。
∙A.脊髓灰质炎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丙型肝炎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数:2.00)(1).HAV是(分数:0.50)A.B. √C.D.E.解析:甲型肝炎病毒英文拼写:Hepat,itis A virus,HAV。
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2).HIV是(分数:0.50)A.B.C.D.E. √解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英文拼写: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病原体。
(3).JEV是(分数:0.50)A.B.C. √D.E.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首先发现于日本,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 virus,JEV)。
(4).PV是(分数:0.50)A. √B.C.D.E.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英文拼写:Poliomyelitis Virus,PV)。
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
∙A.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铁锈色∙B.肺炎病人痰标本为黄色、黏稠∙C.肺炎病人痰标本为翠绿色脓痰∙D.肺炎病人痰标本为砖红色胶冻样∙E.肺炎病人痰标本为血色(分数:2.00)(1).肺炎链球菌感染(分数:0.50)A. √B.C.D.E.解析: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
病人突然发病,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痰为铁锈色。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数:0.50)A.B. √C.D.E.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和器官的多种感染,产金黄色色素和血浆凝固酶,引起的肺炎病人咳痰黄色、黏稠。
(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数:0.50)A.B.C. √D.E.解析: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伤口感染后可形成绿色脓液,又被称为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病人咳痰颜色特征为翠绿色。
(4).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数:0.50)A.B.C.D. √E.解析: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病人咳痰为砖红色胶冻样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