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某市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要市民尽量选购简单包装的商品、绿色无公害食物、节能家用电器等,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纸杯、纸巾等。
此举旨在A.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产品升级B.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引导绿色消费C.促进消费水平优化,助力消费升级D.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收入水平2.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市民凭卡可以在任何一个租赁点租车还车,享受低碳的交通生活方式。
市民在租赁点租车①是租赁消费,获得了自行车的使用权②体现了绿色消费原则,节能环保③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为显示与众不同④享用的公共产品是由市场提供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3.我国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制度规定,凡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标签,没有标识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
这一规定有利于倡导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保护消费者健康B.节约资源、能源C.可持续性消费D.保护生态环境5.(题文)近年来,我国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策频出。
2018年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A.与燃油汽车互补,共同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B.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低,因而价格低C.新能源汽车需求弹性小,国家实施鼓励政策D.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6.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B.保护自然,万物共存C.可持续性消费7.国家积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生活方式。
这表明A.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更新B.国家提倡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的绿色消费C.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的消费观D.消费行为的更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8.上班期间可骑共享单车,外出旅游可租汽车、户外旅行装备……这种“租一用一还”的消费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对这种消费方式分析正确的有①绿色低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②让租赁的商品被多次利用,提高了商品的价值③属于贷款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④体现求实消费心理,契合环保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随着雾霾天气的加剧,国家通过发放购车补贴、不限牌(即不限制汽车上牌数量)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些措施①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②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值③能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④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互补品的需求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其它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被认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①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②对汽车产业调整有导向作用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④是为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低碳、节能是近几年的关键词。
要让“低碳”成为全民概念,必须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就此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是①低碳生活,有你有我②政府调控,财力支持③节能减排,企业责任④市场调节,理性消费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B.保护自然,万物共存C.可持续性消费13.真正的环保生活,不是不消费不购物,“而是要物尽其用,不让有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花瓶是用空玻璃瓶和废报纸合成的,坐垫是用废弃衣物编的,花盆是用椰子壳儆的……这种用改造旧物不断创造新物的方式A.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B.体现了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C.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表明创新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14.刷卡扫码,按下对应的按钮,把不同可回收垃圾投入对应箱体,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会对投进收集箱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兑换成积分,积分可以换取生活日用品。
目前24小时无人看守智能化垃圾箱在北京多个小区推广使用。
智能化垃圾箱的推广使用有利于()①提高垃圾分类效率,节约人力成本②养成良好分类习惯,倡导绿色环保③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垄断销售市场④减少对保洁员的依赖,增加享受资料支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在某校举办的模拟创业大赛上,同学们选择了开发无糖茶饮料这一项目。
在论证该项目具有广泛的产品需求方面,以下发言合理的是()A.甲同学: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规模超过5万亿元B.乙同学:今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近600公顷,茶叶的产量不断提高C.丙同学: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正迅速扩大,出于健康理念,人们更加青睐无糖饮料D.丁同学:网络电商的兴起,使茶饮料能直达终端消费者,厂商无需担心销售问题16.近期,一种新兴的租车出行方式----“共享汽车”亮相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大中城市,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统计,两年后共享汽车产量规模将达1.8万亿元,这无疑会给出行市场引入更高效的竞争机制,激发供需两端的经济活力。
共享汽车的兴起①符合绿色消费的原则②将降低其互补品的市场需求③将变革汽车消费的交易方式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7.据图推断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是①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环保消费③清洁能源价格更低廉,会产生更大经济效益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能源已经退出市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通过转转网等平台把人们手中的闲置物品卖出去,既迎合了大家变“闲”为“现”,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这说明①闲置物品的转卖符合绿色消费的原则②只有在商品流通中才能实现闲置物品价值③闲置物品的转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④闲置物品转卖出去才能增加其使用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①拒绝能耗商品,创新绿色发展②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搞好宏观调控③坚持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浪费④坚持节能减排理念,提倡共享消费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0.在S市某地铁站,王女士将空矿泉水瓶投设在站口的“饮料瓶回收机”中,随后,在“手机话费代惠券”等“返利”方式中,王女士选择了“手机话费”,0.1元就到账了。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可加工为再生瓶,进人市场流通。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①改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②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③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④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纽带作用21.真正的环保生活,不是不消费不购物,“而是要物尽其用,不让有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花瓶是用空玻璃瓶和废报纸合成的,坐垫是用废弃衣物编的,花盆是用椰子壳儆的……这种用改造旧物不断创造新物的方式A.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B.体现了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C.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D.表明创新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22.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意义有①实现再生资源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②提高民众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③减少环境污染,节省使用资源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某地政府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让社区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将饮料瓶、废旧书籍等垃圾分类投放到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
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到转眼“吐出”饮料,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有利于()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④促进绿色消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生态赤字是指该地区的人类负荷已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据联合国最新数据,到2019年7月29日,全球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这意味着从2019年8月开始至年底的5个月里,我们将过着生态“透支”的生活。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①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②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④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5.在S市某地铁站,王女士将空矿泉水瓶投设在站口的“饮料瓶回收机”中,随后,在“手机话费代惠券”等“返利”方式中,王女士选择了“手机话费”,0.1元就到账了。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可加工为再生瓶,进人市场流通。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①改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②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③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④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纽带作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A:某市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不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产品升级,排除A。
B:市民尽量选购简单包装的商品、绿色无公害食物、节能家用电器等,尽量不使用一次物品。
此举旨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符合题意。
C:促进消费水平优化,助力消费升级不是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的目的,排除C。
D: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不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收入水平,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A解析:A【解析】租车从消费类型分类看属于按交易方式分类中的租赁消费,租赁消费的特点就是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故①符合题意;租车是享受低碳的交通生活方式说明这种消费方式既减少了交通的拥堵,又节能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租的消费方式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故③不符合题意;租的消费方式消费的不是公共产品,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时间内使用权是需要付出价值的,故④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