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20地球的近邻——月球-冀人版28张ppt)
六年级上-20地球的近邻——月球-冀人版28张ppt)
新月 满月
上弦月 上弦月 满月
峨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十一、 二
初七、八 初三、四
十五、六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因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边;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初一、 三十是 新月
十九、二十
二二、三 二五、六
月相以及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
• 3、当“月球”转到你的对面时把你看到的此时的 月相画下来,反复两到三次。
C
D
B
E
A
H F
G
用一个一半涂成黑色 的乒乓球表示月球, 白色部分始终向前表 示被太阳光照亮的部 分。分别按A-----H的 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 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在空心球中用铅笔画 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 分的形状
D E
地球的近邻—— 月球
月球的运动
• 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
• 一、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如今天晚上的7
点、8点、9点……我们看到的月亮在天空中的 位置有什么变化?
• 二、在不同的日期同一时刻的变化。如我们连
续观察10天……都在晚上八点时看月亮,月亮 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同吗?
•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7.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 宗的顿 悟或事 理的体 察诉之 于诗句 中,这 类诗往 往有不 食人间 烟火之 空灵境 界; 8.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 间的流 逝.终 将化为 杂草丛 生的坟 墓里的 一杯土 ,运用 的是以 景结情 的手法 。
4.王文通是一位才华横溢、贫贱自守 、远离 官场、 愤世嫉 俗之人 ,诗人 与他遭 际相似 ,品格 相类, 他正是 诗人的 自我写 照。 5.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 、奋斗 到底的 毅力, 表达了 作者的 赞扬和 崇敬。6.这两句 诗的意 思是, 移山填 海的事 业尚未 完成, 我愿牺 牲自我 之身, 成全精 卫之志 。
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 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 背光,不可能看清疑犯的脸。
月食(满月)
日食(新月)
课外作业:
1、独立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观测,并记录月相 的变化。自已设计记录形式,可以是照片 或者其它,要求具有可展示性,适当时候 可以进行展示。
2、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并没 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 面孔对着地球,在地球是看不到月球背面 的。那么,月亮为什么不肯转
F H
G
用铅笔涂黑看到的阴影部分
月相的形成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 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 变动。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被 太阳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却发生着 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 出现在东边天空东边亮(月面朝东)。
•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知道了月相的形状跟月
球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地点 的关系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月 相的形状来判别当时的大致 时间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 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 犯的脸。你觉得证人的话可信吗?
月球的不同形状
的变化称为月相。
月球和地球一样不会发光,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但 我们看到的月球却有圆缺的变 化。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步骤
• 1、一个人手持“月球”围绕地球一周,运动过程 中要始终保持“月球”亮的一面向着太阳,方向 不能发生变化;
• 2、其余四个人背靠背站着,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
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
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 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 你知道这些节日时的月相吗?
春节 元宵节 端午 重阳 中秋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农历 月相 形状 日期
初一 新月 无 (朔)
初三、 蛾眉月 初四
初七、 上弦月 初八
十五、 满月(望) 十六
二十二、 下弦月 二十三
晚上可见 明亮部分完整
时间
圆弧面凸向
周期
不可见 无
18点到 21点
上半夜
向西 向西
29.53日 朔望月
整夜
无
下半夜 向东
读一读,记一记
•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 出现在西边的天空西边亮(月面朝西)。
1.“何意陆沈黄绶间”,这一句以疑问 形式出 之,它 是慨叹 ,也是 责问, 表现出 对执政 者的无 可奈何 之情。 2.诗人一反律诗中间二联装点景物的 传统, 额联以 “头白 眼花”对 “儿婚 女嫁”; 在上下 相对中 ,每句 又自成 对偶, 有着往 复回环 的效果 。 3.本诗步步曲折,首联将高才与不遇 相对比 ,一是 “凌云” ,一是 “陆沉” ,有转 折跌宕 之势; 颈联抒 发了豪 兴犹在 、盛年 不再的 感慨, 又是一 个转跌 ,在豪 放旷达 中含无 限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