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厂设计第二章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图设计重要知识点

食品厂设计第二章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图设计重要知识点

第二章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图设计本章重点:1.厂址选择及其重要性、原则、程序2.总平面设计及其内容、基本原则、风向玫瑰图第一节厂址选择厂址选择:在指定的某一地区,根据新建工厂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结合食品厂的特点,进行详尽的调查、勘测工作,就可能的几个厂址的技术经济条件,列出几个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中择优确定厂址,并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作出厂址选择报告,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一、选择厂址重要性1、重要性:选择厂址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重要一环,具有明显的政治、经济、技术意义。

(1)政治方面:影响到国家、地区的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工农关系、城乡关系;(2)经济方面:影响到投资费用和常年的经营费用;(3)技术方面:影响施工建设和常年生产管理的技术问题。

百年大计,应深思熟虑,严谨从事。

2、案例:济南肉联厂建一座冷库。

原定厂址:洛口大桥附近——地基较好,地势高。

后改厂址:黄台——地势低洼,地下2.5m以下土壤全部是淤泥层,土壤承载力为8t/m2,。

地下水位很高,高水位距地面1.5m,低水位只有2.5m,设计要求:承载力为20t/m2 ,冷库设计的地下室基础要做到地面以下3m。

后果:施工时:用六台水泵向外抽水,工人仍要站在水中操作,致使工期推迟两个多月;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够,把原设计条形基础改为满堂基础,多用钢筋50多吨;投产后:由于施工时大量抽水,破坏了土壤,引起主库西北角基础沉陷较大,使西墙出一道较大的裂缝,后将站台小房拆除,减轻了满堂基础板角负荷,局部沉陷才终止;扩建时:因地基软弱,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由于打桩增加施工期半年,增加冷库投资15%。

二、厂址选择的原则1.厂址选择,首先应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食品工厂的厂址应设在当地的规划区或开发区内,以适应当地远近期规划的统一布局,尽量不占或少占良田,做到节约用地,所需土地可按基建要求分期分批征用。

2.厂址选择,应从生产条件方面考虑1.一般食品工厂的厂址选择(1)一般倾向于设在原料产地附近的大中城市的郊区,个别产品为有利于销售也可设在市区。

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新鲜的原料,并有利于加强工厂对原料基地生产的指导和联系,便于组织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同时还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2)厂区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特别是主厂房及仓库的标高更应高出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厂区自然排水坡度最好在0.004~0.008之间。

(3)可靠的地质条件避免将工厂设在流沙、淤泥、土崩断裂层上。

对特殊地质如溶洞、湿陷性黄土、孔性土等应尽量避免。

在山坡上建厂要避免滑坡、塌方等。

在矿藏地区的地表处不应建厂。

厂址应有一定的地耐力。

建筑冷库的地方,地下水位不能过高。

(4)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有害气体、放射性源、粉尘和其他扩散性的污染源(包括污水、传染病医院等),特别是在上风向的企业,要注意它们对食品工厂生产有无危害。

厂址不应选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还应尽量避免在古墓、文物、风景区和机场附近建厂,并避免高压线、国防专用线穿越厂区。

(5)厂址面积应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留有适当的空余场地,以考虑工厂进一步发展之用。

2.绿色食品工厂的厂址选择场地周围不得有废气、污水等污染源⏹要求厂址距公路、铁路有300m以上,并远离重工业区,如在重工业区内选址,要根据污染情况,设500~1000m的防护林带;⏹如在居民区选址,25m内不得有排放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企业,50m内不得有垃圾堆或露天厕所,500m不得有传染病院;⏹厂址应根据常年主导风向,选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或选在居民区、饮用水水源的下风向。

特别是会排放大量污水、污物的屠宰厂,肉食品加工厂等,要注意远离居民区和风向位置的选择。

*绿色食品企业,其“三废”应得到完全的净化处理。

(三)厂址选择,应从投资和经济效果考虑(1)方便的运输条件(公路、铁路及水路)。

若需新建公路或专用铁路时,应选最短距离为好,这样可减少投资。

(2)供电要满足生产需要。

在供电距离和容量上应得到供电部门的保证。

(3)满足生产所需的水源、水质。

必须注意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要求。

厂内排除废渣,应就近处理;废水应经处理后,在一定的排放口排放。

若能利用废渣、废水作饲料或肥料就更好。

(4)厂址最好选择在居民区附近,这样可以减少宿舍、商店、学校等职工的生活福利设施。

三、厂址选择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由主管部门组织建设、设计、勘测等单位人员组成工作组。

工业经济学家+经营、管理、财务专家保证工程经济性工业建设专家+工业生产技术专家保证工程的技术可靠性(2)技术准备:1)编制选厂工作计划;2)编制各项指标,收集厂址资料;3)绘制总平面方案图,初步选点;4)分析研究,择优选一,作为勘测目标。

2、现场勘查(1)工作组向厂址地区有关领导机关说明选址工作计划,要求支持与协助;听取地区领导介绍地区政治、经济概况及厂址点的具体情况。

(2)进行踏勘,同时收取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有关资料。

3、编写报告。

在选择厂址时,应尽量多选几个点,根据以上所描述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适宜者作为所选厂址,而后向上级部门呈报厂址选择报告。

厂址选择报告的内容(一)概述(1)说明选址的目的与依据。

(2)说明选址的工作过程。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全厂占地面积(m2);(2)全厂建筑面积(m2;(3)全厂职工计划总人数;(4)用水量(t/h,t/a)、水质要求;(5)原材料、燃料用量(t/a);(6)用电量(全厂设备的定额总需求量,kW);(7)运输量(包括运入及运出,t/a);(8)三废措施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等。

(三)厂址条件(1)厂址地点,四周环境(地图上的坐标、海拔高度、行政归属等);(2)地质与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3)厂区范围、征地面积、发展计划、施工时有关的土方工程及拆迁民房情况,并绘制1:1000的地形图;(4)原料、辅料的供应情况;(5)水、电、燃料交通运输及职工福利设施的供应和处理方式;(6)给排水方案,水文资料,废水排放情况;(7)供热、供电条件,建筑材料供应条件等。

(四)厂址方案比较依据选择厂址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分析对比不同方案,尤其是对厂区一次性投资估算及生产中经济成本等综合分析,通过选择比较,确认某一个厂址是符合条件的。

(五)有关附件资料(1)各试选厂址总平面布置方案草图(比例1:2000);(2)各试选厂址技术经济比较表及说明材料;(3)各试选厂址地质勘探报告;(4)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报告;(5)厂址环境资料及建厂对环境的影响报告;(6)地震部门对厂址地区地震烈度的鉴定书;(7)各试选厂址地形图及厂址地理位置图(比例1:50000);(8)各试选厂址气象资料;(9)各试选厂址的各类协议书,包括:原辅料、材料、燃料、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

思考题1.厂址选择定义。

2.厂址选择的重要性表现在那几方面?3.厂址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4.良好的卫生环境包括哪些方面?5.厂址选择的程序。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目的:将全厂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结合用地条件进行合理布置,使建筑群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生产和管理。

意义:影响投资、工期;影响经营、管理。

定义:一切从生产工艺出发,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堆场、各种管线和绿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在一张或几张图纸上表示出来,这样的设计就是工厂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设计内容: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1. 平面布置——合理分布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水平方向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包括:(1)运输设计:人流和货流分开,避免往返交叉;(2)管线综合设计:给排水管道、电线、电话线及蒸汽管道等,必须整齐合理、便捷;(3)绿化布置和环保设计:绿化面积适当,工厂靠马路一侧,应有一定距离的树木组成防护林带,起阻挡风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

种植的绿化树木花草,要不产生花絮、散发种子和特殊异味,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2. 竖向布置——厂区各部分地形标高的设计。

地形比较平坦时一般不做竖向设计。

做竖向设计时,要结合具体地形综合考虑,在不影响各车间之间联系的原则下,应尽量保持自然地形,使土石方工程量达到最少限度,从而节省投资。

二、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凑合理,节约用地。

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一次布置,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①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②全厂的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避免交叉;③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

如:杀菌工段、蒸发浓缩工段等用汽量大的工段应靠近锅炉房。

(3)满足食品工厂卫生要求①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

②生产车间应注意朝向,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③生产车间与城市公路有一定的防护区,一般为30~50m,中间最好有绿化地带,以阻挡尘埃,降低噪声,保持厂区环境卫生,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④主车间与对食品卫生有影响的综合车间、废品仓库、煤堆及有大士烟尘或有害气体排出的车间相隔一定距离。

主车间应设在锅炉房的上风向。

⑤有一定的绿化面积,但又不宜过大。

《乳制品厂设计规范》中规定“绿地率不宜低于20%”。

⑥公用厕所要与主车间、食品原料仓库或堆场及成品库保持一定距离,并采用水冲式厕所,以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

(4)厂区道路按运输工具决定宽度,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

运货道路应与车间间隔,特别是运煤和煤渣,避免产生污染。

道路应设为环形,保证消防通道畅通,避免倒车造成堵塞现象或意外事故。

(5)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是否符有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设施。

(6)厂区建筑物间距应从防火、卫生、防震、防尘、噪声、日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间的距离最小。

例如:建筑物间距与日照关系(图2-2)冬季需要日照的地区,可根据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建筑物高度求得前幢建筑的投影长度,作为建筑物日照间距的依据。

不同朝向的日照间距D为1.1~1.5H(D为两建筑物外墙面的距离,H为布置在前面的建筑遮挡阳光的高度)。

建筑物间距与通风关系当风向正对建筑物时(即入射角为0 °度时),希望前面的建筑物不遮挡后面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那就要求建筑物间距D在4~5H以上。

当风向的入射角为30°时,间距可采用1.3H。

当入射角为60 °时,间距D采用1.0H。

一般建筑选用较大风向入射角时,用1.3H或1.5H就可达到通风要求;在地震区D 采用1.6~2.0H。

(7)建筑物布置应符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地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①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以既保证不受洪水的影响,使排水畅通,同时又节约土石方工程;②在坡地、山地建设工厂,可采用不同标高安排道路及建筑物,即进行合理的竖向布置,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渠,以防山洪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