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目录古代部分:0一、《诗经》0二、《左传》1三、《庄子》1四、楚辞 2五、《史记》2六、汉乐府 4七、《古诗十九首》 4八、建安文学 5九、陶渊明 5十、谢灵运 6十一、庾信 6十二、魏晋小说7十三、山水田园诗派7十四、边塞诗派8十五、李白9十六、杜甫10十七、中唐古文运动10十八、唐传奇11十九、柳永12二十、欧阳修散文12二十一、苏轼12二十二、江西诗派14二十三、辛弃疾15二十四、关汉卿《窦娥冤》15 二十五、王实甫《西厢记》16 二十六、《三国志通俗演义》17 二十七、《水浒传》18二十八、《西游记》20二十九、《金瓶梅》21三十、汤显祖22三十一、《儒林外史》23三十二、《红楼梦》24三十三、《聊斋志异》26三十四、《长生殿》、《桃花扇》27 现当代部分:29一、鲁迅29二、茅盾31三、郭沫若31四、老舍32五、巴金35六、沈从文36七、曹禺37八、《尝试集》38九、郁达夫38十、艾青39十一、夏衍40十二、钱钟书《围城》41十三、张爱玲41十四、新月派42十五、京派43十六、海派44十七、七月诗派44十八、九月诗派44十九、政治抒情诗45二十、《茶馆》46二十一、《随想录》48古代部分:一、《诗经》《诗经》概况1、分类十五国风:十五国(地区)的地方曲调。
雅,产生于镐京地区并且专门用于朝廷礼仪的乐歌。
颂,在王室祭祀的场合为君王歌功颂德的乐歌。
2、时代: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3、作者:由主名的;无主名的4、结集:采诗、献诗、删诗5、流传:汉代四家诗。
鲁诗:鲁人申培。
齐诗:齐人辕固生。
韩诗:燕人韩婴。
(以上为今文)毛诗:鲁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毛公)。
(古文)《诗经》的内容周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
《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
2、章法和句式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的效果:歌唱的需要;表情达意的需要。
3、语言词汇丰富;形象性和韵律美。
4、韵律《诗经》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影响1、开创以抒情诗为主流的文学传统。
2、风雅精神。
3、比兴手法。
2007年简答:举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二、《左传》1、《左传》概况《左传》的成书西汉:《左氏春秋》东汉:《春秋左氏传》传:解经的一种体例《公羊传》、《谷梁传》注重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讲道理《左传》给《春秋》补充史料,叙述更完整作者:左丘明成书年代:战国初年最后成书2、《左传》的文学性2•1故事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郑伯克段于鄢》2•2长于描写战争正面冲突、战前形势、外交政策、民心(《曹刿论战》)2•3人物刻划的成功常用白描手法,叙述人物的言行、细节《晋公子重耳之亡》2•4语言精炼传神人物对话:行人辞令(《烛之武退秦师》)叙述语言:词约义丰与《国语》、《战国策》的区别2009年简答:《左传》的记言。
三、《庄子》1 创作方法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
以卮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1.1 寓言: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语1.1.1批判性的寓言1.1.2 理想化的寓言1.2 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言语,这种语言层出不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1.3 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2 手法与技巧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林云铭《庄子因》评《逍遥游》2008年简答举例说明庄子寓言的艺术特征。
四、楚辞1 楚辞的名称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其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楚辞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特征都秉承了南方祭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有着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的深深烙印。
影响: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浪漫的精神气质;象征手法。
2006年名词解释:楚辞2《离骚》2.1主题思想美政理想:人君尚德;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悲剧精神。
独立人格:夸示自己的芳洁不污;显示自己不容于世。
2.2艺术成就浪漫的精神气质:热烈的感情;奇幻的想象;绚丽的文采。
比兴手法的开拓。
形式和语言:结构扩大;突破四言句式;“兮”的运用。
五、《史记》1、叙事艺术1.1 传记体例和顺序1.1.1体例卷一《五帝本纪》——卷十二《孝武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卷十三《三代世表》——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贤臣年表》帝王侯国间大事卷二十三《礼书》——卷三十《平淮书》关于政、经、文等方面的专门史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卷六十《三王世家》贵族之家的历史卷六十一《伯夷列传》——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1.1.2 顺序按时间顺序,而兼顾人物联系,遵循以类相从原则合传类传1.2 突出中心行文中反复提示中心。
以揭示因果关系的原则安排叙事详略。
详因略果,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李斯2、人物刻划2.1 个性与共性2.2 手法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代表性事件《李将军列传》2.3 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2.4 互见法:将某一历史人物的事件材料放入另一历史人物中写p214 刘邦3、抒情色彩《屈贾列传》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4 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左传》因受编年体文体限制,一事件常被打断,《史记》具有连贯性、完整性。
和《汉书》作比较:体例:本纪、列传、表、志作者:班固(主)、班昭、马续(《汉书•天文志》)内容的特点:传主多法律之士与经师儒生;注意记叙世袭官僚的家族史。
文风平实:选材全面;多白描;严谨:强调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对材料的位置安排有特殊规定;章法多平铺直叙,少插笔补笔;整齐:骈偶;精炼;《汉书》与《史记》的区别:奇纵任气向严谨重法转变六、汉乐府1 名称:收集音乐的官府;收集和创作的歌诗;2 乐府诗的收集和分类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含汉代乐府的部分: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江南楚地民歌);鼓吹曲辞(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乐曲,当时主要用于军乐);杂歌谣辞(不入乐的民谣)乐府诗的内容:社会底层的贫苦;战争与徭役;爱情婚姻;生与死。
3乐府诗的艺术成就3.1叙事诗的成熟。
3.2叙事抒情均以直陈为主。
直陈其事:排比和铺陈。
直陈其意:直抒胸臆,少用比兴。
3.3杂言居多;出现完整的五言体。
七、《古诗十九首》1、名称、时代与作者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最早见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2、思想内容宦游士子的苦闷与愤激——快意当前的豪语《驱车上东门》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缠绵悱恻的柔情《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的精神实质:世俗情感与叛逆精神;抵制媚俗;文学史意义——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
3、艺术成就:善用比兴;铺陈排比;语言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和概括性(富有概括性、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日常口语;叠字、双关)。
2006年简答: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八、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特征1、清峻、通脱——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诗人个性的呈现。
2、慷慨、悲凉——个人情感的抒发带有悲凉慷慨的时代特点。
3、华丽、壮大——文风或刚健质朴,或文采华丽。
2005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影响:如唐初陈子昂代表人物: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锺嵘《诗品》卷上骨气:内在的感情力量,使诗歌呈现出刚健、飞动的生命力。
辞采:文采语言:雅俗结合。
乐府民歌的通俗明快;文人诗的典雅优美。
体式:乐府诗;文人五言诗。
九、陶渊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1 儒家思想的影响用世之志;固穷守节异:通脱任情,潇洒不羁。
2 道家思想的影响愤世嫉俗;人生虚幻;崇尚自然3 陶渊明思想的独特性委运任化;坚持节操,并执着于日常生活。
陶诗题材1 田园诗:农村的恬静与悠然自得的心境;躬耕生活的体验;农村的凋敝与生活的困窘。
2 咏怀、咏史诗陶诗艺术成就平淡:平常的景物、平凡的生活、朴素的语言。
平淡中见奇趣:情、景、事、理浑融。
平淡中见绮丽:对偶;炼字十、谢灵运谢灵运及其山水诗1 谋篇布局2 从写意到摹象3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谢诗得失1 追求巧似、形似;情景理未能圆融无碍。
2 刻画细致;繁冗堆砌。
3、谢灵运所代表的诗风新变:从性情到声色;从古朴到新巧与陶诗对比十一、庾信1 早期创作乌夜啼2 后期创作内容:怀念故国、感慨身世情调苍凉哀怨,风格趋于劲健。
体裁多样化3、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形式技巧:声律;用典;属对;语言。
诗体: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
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刘熙载《艺概•诗概》南北诗风的交融: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四库全书总目》十二、魏晋小说志怪小说1 作品:(晋)干宝《搜神记》等。
2 内容: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异。
3兴盛的原因:道教与佛教盛行。
4成就和影响:粗陈梗概。
志人小说1 作品:(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等。
2 内容: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3兴盛的原因:人物品评;玄学清谈。
4成就和影响:史料价值。
十三、山水田园诗派孟浩然1清旷诗风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
——胡应麟《诗薮》略形取神,虚处传神。
用笔简练,情景交融。
通过概括化或侧面烘托的方式对山水景象进行提纯,一方面避免意象的密实,一方面形成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意境。
2 韵味醇厚《过故人庄》3 骨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 工于五言王维1 意境创造概括性的勾勒。
侧面烘托。
情景交融,意在言外。
长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情思的提纯和净化,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在言外而又纯美的诗境。
2 诗中有画2.1 画法: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诗法与画法的融合:突出动感;视觉之外3 禅趣王孟比较题材:王诗丰富,孟诗较单一。
均长于意境创造,虚处摩神。
孟以感受为主,王更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
王诗高华流丽,孟诗疏淡朴素。
王诗众体兼擅,孟诗专精五言。
2007年论述:比较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歌十四、边塞诗派王昌龄1 题材与意蕴题材:边塞、宫怨、闺怨、赠别。
意蕴:“浓”2 构思层层蓄势;曲折多变;客体化视角。
3 语言:流利、高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