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推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推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来,宁阳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推进政府引导基金,逐步形成了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新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一、构建组织体系,着力解决“谁来投融资”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了“1+1+6”投融资体系,即以县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为管理主体,以县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为总平台,将金财公司、泰阳实业公司、城市资产运营公司、环城资产经营公司、工业园区恒信投资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6个公司作为分平台,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县融资总平台,对各融资公司进行监督协调管理,并逐步将行政事业经营性单位资产、林场、水库、砂资源、经营性路权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资产分别划转至统筹公司,壮大资产规模,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营能力。

目前,统筹公司总平台注册资本和总资产分别达到5亿元、50亿元,纳税额从2014年的68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300万元,通过以融资促项目,以项目促收益,实现了“借得来,还得上,收益高”的良性循环。

6个分平台根据各自定位和功能,负责不同领域投融资工作。

今年3月,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张之合李涛苏兴华近52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11阳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省首支县级非上市公司债券,为县内企业改造升级、提质转型提供了资金保障;城市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增加经营收益,提升融资担保能力,2015年实现经营性收入4.3亿元,纳税3774万元;金财公司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解决教育大班额融资和棚户区改造融资成效显著;环城资产经营和恒信投资通过加大投融资力度,增强了园区的配套服务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

经过持续协同合作,目前全县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法人治理、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投融资模式,实现了由政府直接投资转换为企业投资行为,既可规避政策障碍,又可防范财政风险的改革目的。

二、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积极创新融资理念和方法,由过去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转变为“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由行政性拨款转变为市场化融资,由政府独唱转变为多方共赢,由单一贷款转变为多元化融资。

一是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国资局+国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的“三层”管理架构,将近三年6563万元国有资本收益全部纳入预算,用于再投资,实现滚动发展。

泰阳实业有限公司抢抓国家对非上市公司债券开闸审批的有利时机,成功发行全省首支县级非上市公司债券7亿元,用于煤炭资源整合、石材资源开发、热电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资产资本化,利用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以泰阳实业为依托,成立金石、金土、金林、金砂等八个国有资源开发公司,将原本存量的、静止的、闲置的资源性资产变为流动的国有资本,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由财政局代表县政府出资成立了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把分散投向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资金一亿元集中起来,注册成立山东智基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股权并购和购买银行债权等方式,变“无偿投入”为“滚动使用”、“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行政性分配”为“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6年8月份,注资1000万元参股山东天和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带动泰安银行贷款300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为企业打开了发展空间。

成功并购山东弘兴玉米开发有限公司70%的股权,申报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产业融合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亿元,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批复,发挥了基金在引领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以项目为载体实行间接融资。

在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先后争取明升达化工退城入园搬迁项目贷款2.69亿元,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贷款2亿元,引汶工程项目贷款1亿元,洸河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项目贷款8000万元,迅速扭转了融资被动局面。

四是引导重点企业推进资本运作。

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参与央企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优势互补借力发展。

宝胜(山东)电缆与中航工业战略合作,投资3亿元新建超高压立式交联生产线,打造航空航天特种电缆平台;圣奥化工被中化国际并购,启动橡胶促进剂的研发、中试和生产;山东新合源与常熟铝业换股重组,定向募集资金用于铝质高频焊管技改扩规;泰阳实业向宁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1.8亿元,推进信用社商业银行化改制进程;华阳迪尔、同创股份成功探路“新三板”,拓宽了投融资渠道,迈上了发展快车道。

三、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着力解决“钱如何投”的问题抢抓政策机遇,探索在市政、园林、环保、水利等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

引汶工程、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成功入选财政示范项目。

一是加强53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11领导,机制先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广PPP模式,将政府在战略制定方面的优势,与社会资本在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全领导机构,成立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协调、行业部门积极参与”的PPP组织领导机制。

组建办事机构,2015年3月,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PPP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是统筹谋划,规划引领。

近年来,宁阳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等11项规划,为PPP项目的筛选策划提供了范围和依据。

重点对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储备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优化整合、系统筛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PPP项目库。

截至目前,已储备项目17个,规划投资额152.35亿元,涵盖水利、环保、市政、交通等领域。

其中,12个项目已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是大胆探索,规范运作。

从组建科学完备的PPP项目库入手,加强“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

项目初步实施方案聘请专业机构编写,由县PPP办公室审核论证后报县政府审批。

针对项目特点,采取政府回购、使用者付费等不同方式运作,探索创新打包捆绑、组合开发等方式,将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与有赢利点的商业性项目进行组合,使利润处于合理水平。

综合考虑公益服务程度、风险隐患程度、收益稳定程度等各种因素,确定不同的出资比例,相继成立鲁鑫水务、鲁岭建设、盛运环保等特殊目的(SPV)公司,让PPP项目共享共担有载体。

积极协调融资,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预计分期累计投入16.4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35.87亿元,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

四是重诺履约,防控风险。

建立完备清晰的合同机制,引入权威咨询机构,聘请第三方法律顾问、工程咨询顾问,协调物价部门作为价格认定顾问,发挥专业机构职能优势,有效防控了项目运营风险,实现了“1+1+1>3”的效果。

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根据项目的收益率、运营维护成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按项目运作周期进行动态定价。

建立规范灵活的采购机制,通过强化资格预审、现场考察答疑、采购结果公示等环节,实现“质量、价格、效率”的统一。

建立权利制衡的违约责任机制,对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违约都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PPP项目的长期规范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严防债务风险,着力解决“钱如何用好”的问题坚持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及时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稳步推进存量债务置换,严格执行政府投融资计划,对未纳入年度计划盘子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工建设、不得安排资金。

对分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合建项目,按程序审批,严格管控,从源头上控制投融资规模和债务风险。

二是加快平台转型升级。

抓住国家规范平台公司的契机,将分散在不同平台公司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

对平台的存量项目,认真研究论证,积极运用TOT(转让—运营—移交)、ROT(改建—运营—移交)等方式,将其转化为PPP项目,减轻了政府债务负担。

同时,通过合理调整资源结构,优化各类资源组合,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板块,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三是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风险防控。

注重筛选专业资质好、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参与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降低PPP项目的风险。

建立权利制衡的违约责任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通过监管弥补市场缺失。

同时,强化信息公开,促进管理规范,形成了以公开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泰安市宁阳县财政局)54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