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

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


心血管造影的相关问题
二、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心血管造影不仅应准确选择造影部位,与
此同时,造影过程中,选择好合适的投照体位至 关重要。为此,放射科医师必须十分熟悉心脏四 个心腔之间及其与大血管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 方能根据造影部位、欲观察的解剖结构,选准适 合的图像采集体位。
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心血管造影的相关问题
心血管造影是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中的精细 检查,同时,也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危 险性;因此,不能滥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禁忌证,必须充分作好术前准备、精心设计好检 查程序。
-适应证与禁忌证 -术前准备 -精心设计检查程序
心血管造影的相关问题
一、准确选择造影部位
在详尽了解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尤其杂 音部位、性质,有无紫钳等)和其它影像资料 (X线平片、B超、MRI等)的基础上,明确造 影预期目的,方能选准造影部位。
如:肺多血左向右分流类先天性心脏病,欲 了解分流部位、分流量,则应根据杂音部位、性 质、平片、B超征象,行选择性左心房或左心室 抑或升主动脉造影。
准确选择造影部位
少血紫绀类先天性心脏病(常见者为法乐 氏四联症、三联症,少见者如三尖办闭锁、三尖 办下移、永存动脉干Ⅵ型等)其血液动力学共同 点都为右向左分流,均应先行右心造影,其后再 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加作其它部位造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
与此同时,X线成像设备不仅从小容量到大容量 发展,而且电视、录相、电影技术配套应用于X 线检查,使X线电影心血管造影逐步取代了数十 年来心血管造影快速换片连续摄影技术。
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
由于采集速度比快速换片快数十倍,影像观察的 连续性好,图像空间分辩力高,特别是将快进、 快退、慢进、慢退、定格等电影技术用于心血管 造影的图像观察,使之可从容、反复仔细分析观 察病理心脏大血管的血流通道异常,解剖结构畸 形细节、血流方向、流速、流量等血液动力学变 化,从而对各种复合畸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作 出准确诊断。目前国外主要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治 中心,仍以电影心血管造影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 管造影首选的摄影方式。
心脏为复杂的主体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之 间的间隔呈斜形或弧形走向,常规正侧位或左右 斜位造影片中,心内结构彼此都有不同程度重迭, 解剖细节显示不清,常导致漏诊或误诊。
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七十年代末由Fellows等提出了“先天性 心脏病成角投照心血管造影术”,很快在世界各 国推广应用。成角投照心血管造影术主要是通过 旋转X线机C形臂或转动病人体位,使原来相互 重迭的心内结构得以分开,将病变显示得更直观、 更清楚,这一技术被认为是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 造影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进展。
数字心脏影像
DCI的摄影方式是在心血管造影过程中。 在拍摄X线电影的同时拍摄X线电视,并将电视 信号数字化,常不做减影处理,仅做对比增强处 理成实时数字图像显示于高清晰度电视监视器上, 因此,既拍摄了高质量的X线电影,又可充分利 用数字图像的特点做各种图像后处理、测量、分 析心脏功能,必要时可做减影处理,这就更加提 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并有助于精确地进行心脏介 入治疗。即可以将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存储,又可 以根据诊断需要精选打印成激光片。
– 后前位:远达摄影180-200cm,平静呼吸时屏气。
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 普通检查
摄影:
– 右前斜位:45-60°,应作食道吞钡。
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 普通检查
摄影:
– 左前斜位:60°,观察心各房室边缘、主动脉弓全貌。
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 普通检查
摄影:
– 左侧位:食道吞钡,观察左房、室和右心室。
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三、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叉成角投照造影
心血管造影与二维超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解剖畸 形诊断更准确、肺血管全貌显示清晰。肺动脉干走向为 自前下向后上方走行,正位摄影肺动脉主干明显重迭短 缩,分叉部被主干遮掩,侧位左右肺动脉与主干均有部 分重迭,如若向头成40°角摄影,则X线与肺动脉主干 及分叉部接近垂直,肺动脉干拉长,分叉部投影于头端 不再与主干重迭,能清楚显示肺动脉瓣、肺动脉干、分 叉部及左右肺动脉起始部。如欲重点观察左或右肺动脉,
– 心办瓣病:二、三尖瓣、 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狭 窄关闭不全。
– 心肌病变:心肌梗死、室 壁瘤、心肌病。
– 心包病变:积液、增厚、 及心包与心旁肿瘤。
– 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 隔缺损、大血管转位等。
法四彩超
CT检查
普通CT因为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低, 不能克服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很难用于 心脏疾病诊断。目前电子束CT(EBCT) 和多层螺旋CT(MSCT)可用在心血管疾 病的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 造影检查:
造影设备:大容量X线机、快速连续摄影设备、高压注射器。 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DSA)、电影摄影、录相。
造影剂:高浓度,低粘性,低毒性,60%泛影葡胺1-1.5ml/kg体 重。
造影方法:右心造影、左心造影、主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动态图像
左心室造影动态图像
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二、左、右心室的成角投照造影 左、右心室的空间解剖关系与心房相似,而
后部室间隔与矢状面夹角40-45°与房间隔相似, 故肝锁位易显示后部室间隔病变,前部室间隔与 矢状面夹角为60-75°,单纯左前斜60-75°投 照时,虽然X线与前部室间隔相切,左右室得以分 开,但室间隔投影较短,不利于显示病变全貌, 在此基础上,复合向头成20-30°,使室间隔适 当拉长,病变显示更清晰此位置称左心室长轴斜 位(与室间隔脏影像
随着数字心脏影像技术日趋成熟,与MRI、 多排CT等数字成像检查综合应用,优势互补,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必将达到更高、更完美的 境界,这就是心血管病影像诊断的发展方向。
影像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
– 普通检查
摄影:心脏大血管因彼此重叠,应多体位投照。 方能全面观察心脏大血管边缘轮廓。
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
八十年代DSA问世,尽管心脏大血管DSA 不如电影心血管造影采集速度快,但由于心脏大 血管DSA能减少造影剂用量、实时动态图像对比 分辩力好、可制作血管图、图像测量、局部放大、 边缘增强、改变窗宽窗位、用计算机做心脏功能 分析等图像后处理,也可以对图像进行进、退回 放观察,因此在一些特殊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如 必须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必须通过右心造影观 察左心期左心结构等先天性心脏病,使用DSA技 术,可比电影心血管造影获得更多影像信息。
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发展
一、单一X线诊断
自伦琴发现X射线并应用于人体疾病诊断以 来,与其它系统疾病X线诊断同步也应用于心血 管疾病诊断直至六十年代末。这一阶段是一个漫 长时期,包括心脏大血管的普通X线检查(透视、 摄影)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单一X线诊断
1、普通X线检查 普通X线检查通过观察肺循环变化、
CT检查
右肺动脉层面
CT检查: 正常表现
左心房层面
右心房层面 心室层面
(1)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能够清楚显示心脏解剖 形态,检查心脏肿瘤、脂肪浸润、组织变性、囊 肿和积液。
(2)可迅速获得三维图像,实现心脏大血管的实时 动态成像。
(3)无射线损伤,无需含碘对比剂,无碘过敏之虑。
(4)对血流具有特殊敏感性,能够评价血流量、流 速,甚至血流方向。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及正常表现
教学目的:
了解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熟悉心脏大血管各体位的正常X线表现
引言
– 影像诊断,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治,具 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传统X线、USG、DSA、 MRI、CT、核素显像,多种成像检查技术 综合应用,不仅可以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外 形轮廓,而且还可以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内 部形态结构、动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使 心血管病的影像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进展的三个阶段
二、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 七十年代,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带来了成
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多种成像技术、成像设备 应运而生。计算机数字化成像的问世,使医学影 像学进入了全新时期,在心血管疾病影像检查方 面,二维超声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使心血管疾病 增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诊断手段,这一无创性检 查用以观察心内结构的实时动态断面图像与常规 X线检查相结合,可以对大多数常见心脏病及部 分典型的少见心脏病作出较准确的影像诊断。
(5)能够准确显示心脏功能、血流灌注及心肌活性。
正常X线表现
各投照体位心脏大血管
的正常投影,右心偏
右前室前房后,左心偏
左后、室前房后。
– 后前位:心影2/3位于左胸 腔,心尖指左下,位于锁骨
中线以内。心胸比率0.5。
大血管 右心房
右缘上段为升主动脉和上腔 静脉复合投影,下段为右心 房右缘;
可再向左或右斜5-10°,该体位称为坐观位(左心室 短轴斜位,与室间隔垂直),是最早被提出的成角
投照体位,被广泛用于Fallot、Trlogy of fallot、PS, 等以及各类伴有肺动脉狭窄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价值及临床应用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价值及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心脏大血管形态、轮廊变化判定心脏房室、 大血管大小及观察心脏大血管博动异常等, 综合分析心脏大血管血液动力学异常,结 合临床资料,从而推断病变部位和性质。
单一X线诊断
2、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检查则通过快速注入对比剂于心
脏大血管腔内,观察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异常、 血流通道、方向异常、血流速度、流量异常等判 定解剖畸形部位、分流或返流部位等从而诊断疾 病。
成角投照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一、左、右心房的成角投照造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