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影响面面观》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一)教材分析:
“文化影响面面观”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教学准备】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
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
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
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三)设计思想: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潜移默化(本身即本框题要学习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会说话的墙》
让学生谈体会:(当你走过一楼通道,看着这幅标语时,你作何感想?分别让男、女生代表谈)
小结:从大家的谈话可以看出,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一堵原本沉默寡言的墙,因为这幅标语而变得会说话了,它用无声的语言让女生贤淑了,让男生绅士了。
可见,……(过渡到“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二)进行新课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下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活动】请同学们谈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现象。
(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3–P14,并思考:文化对人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并养成阅读总结的自学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是怎样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呢?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简介:
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
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
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
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
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
为什么?原来,在这位亚洲学生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探究】看了这个故事,讨论发言: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对人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活动】以“礼”说“理”(礼的文化文化背景)
①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
材料一:西藏的“哈达文化”
(提示: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因哈达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的。
藏族人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自己真诚、纯净的心愿。
因而哈达便早已成为藏民族这一深刻文化心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
材料二:欧美的“拥抱礼”
(提示: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
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有此礼。
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
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环抚于对方的右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后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
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
材料三:泰国的“合十礼”
(提示:与泰国人交往,不要握手,双手在胸前合十即可。
泰国人把“头部”视为神圣的部位,千万不能随便摸泰国人的头。
还有,如坐着时不能跷二郎腿、不能用手指着对方、进泰国人家要脱鞋等小细节都要随时注意。
)
教师评价总结:刚才几位同学对西藏的哈达文化、欧美的拥抱礼以及泰国的合十礼的理解非常正确。
②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略说或视教学时间调整)
【互动活动】请几位同学表演生活礼仪
①男士和女士握手礼
②长幼之间的握手礼
③上下级间的握手礼
教师评价总结:刚才文明和礼貌两位同学在演绎男士和女士握手礼的时候有个小问题,文明作为男士把礼貌的手所得太紧了而且时间也过长,另外,要注意目光平视对方,以示尊
重。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活动探究】秦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
现在,假如你是美术家、军事家、冶金家、社会学家……
(提示: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军事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和场景;冶金家来了,他们手握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社会学家来了,他们站在排列有序的秦俑阵前,感慨秦朝的暴政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思考:不同的人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不同的人知识、阅历不同,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
【活动探究】《刮痧》的悲剧(中美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
简介:电影《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
主人公许大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在家的爷爷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而恰恰是“刮痧”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
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
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了……
思考:《刮痧》的悲剧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刮痧》的悲剧告诉我们,文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
【阅读探究】二度阅读课本P15材料并思考:教材列举的现象分别说明中西方哪些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提示:材料一表明交往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含蓄婉转,西方人直接爽快;材料二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将姓名放在前,表示对父母及先人的尊重;材料三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写信)又属于思维方式(写地址)的差异。
)
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文化对人的多方面影响,你参加或熟悉哪些文化活动?现在请大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些活动对你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为引出下一问题过渡,片断教学至此结束)
(三)复习小结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多方面影响,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四)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请谈谈几种文化现象的差异。
(1)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
(2)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3)中西方吹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