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创意思维训练
联想是人的头脑中记忆和想像联系的纽带。由人对事物的记忆而引发出思维 的联想,记忆的许多片段通过联想形式进行衔接,转换为新的想法。主动的、有 意识的联想能够积极而有效地促进人的记忆与思维。
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像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 联想或想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像,都不是印象或记 忆的如实复现。”在创意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像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 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 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设计创作出新的作品。
最早研究图地转化关系的鲁宾(E. R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n),他的著名的“Rubin 之杯”图形表 现的是在一个长方形画面中画着一只对称的黑色杯,如果仔细观察杯子的左右空 白部位,则发现是相对着的两人侧面像。随着视觉的转换,杯和人的侧面像相互 交替出现,形成特殊的画面。图地反转变化的理论强调了人们的感觉不是孤立存 在的,它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利用这个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丰富我 们的想像力。在此基础上,要求被训练者表达出与众不同、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在视觉术领域里,这样的训练是培养人们充分发挥创意想像力而进行创作的必不 可少的环节之一。
视觉思维中的想像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联想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 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像而获得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对事物产生的美感形成了特有的印象,而对视觉形象的记忆又随着人的思维活动 形成了知觉与感觉形象的联系。因此,当某个对象出现时,人们的大脑会立即兴
奋起来,随着它进行一系列的联想。例如,由“速度”这个概念,人们头脑中会闪 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奔驰的列车、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随之还会产生“战争”、 “爆炸”、“闪光”、“粉碎”等一系列联想,这些联想引导我们去体验它的力度、 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以图形创意训练为例,我们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片树叶作为创 作题材,通过创意家的观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联想,创作出众多别具特色的创意 造型。由叶产生形的联想,如手、花、小鸟和山脉等;由叶的质感产生意的联想, 如轻柔、双逸、旋转、甜美、润泽和生命等。
思想内涵等多方面的 表达,要将这些作为视党创 意创作中的主要思考内容。 具有一定创意深度的创意 作品,才能让观赏者回味无 穷。产生共鸣,体味其中的 创意魅力。一般说来,如果 一件创意作品具有较高的 思想性、较深的创意内涵和 较好的创意表现力,那么就 说明作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
相关知识链接:
思维的类型 有一家公司新搬入一幢摩天大楼,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当初楼内安装的 电梯过少,员工上下班时经常要等很长时间,为此怨声不断。 公司老总于是把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请大家出谋划策解决电梯不足的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提出了 4 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提高电梯上下速度,或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让电梯只在人多的楼层停。 第二种:各部门上下班时间错开,减少电梯同时使用几率。 第三种:在所有的电梯门口装上镜子。 第四种:装一部新电梯。 如果是你,会想到哪种方案?这几种方案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想出的是第一、第二或第四种,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属于垂直型或传统型 的,属于纵向思维。如果你提出的是第三种,那么你的思维方式是水平型的,属于横 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一种常规的思考方式,是一种逻辑思维。它是直上直下地思考, 解决问题严密但过于狭隘。 横向思维是指接收和利用其他事物的功能,特征和性质的启发而产生新思想的思 维方式,是一种提高创造力的系统性的手段。 它能抛开思维定势,打开一片新的思维 空间。 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叫放射性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 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它不受过去知识的束缚,不受已有 经验的影响,从各个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三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低到高)。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很多人习 惯于或者说最容易产生纵向思维,而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用得则相对较少。 纵向思维制约创意产生,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创意产生。 纵向思维方式是导致人产生思维定势的原因。“一叶障目”。当纵向思维方式作为 主导强烈的支配着你的大脑时,你便无法用横向或者发散思维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可见设计师如果想获得好的创意、找出设计的创新点、做出好的设计,就必须突 破这种常规。要使自己不被局限在使用纵向思维的方式,而必须要掌握利用横向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认为:想拥有创新思维,仅仅靠 你的智力是不够的。不过好在思维是可以学习的 。 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一些训练来培养我们利用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创意思维的领域中,创意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在创意的风格、内涵、 形式、表现等 诸多方面强 调与众不同。 不安于现状, 不落于俗套, 标新立异、独 辟蹊径,这些 都是创意家 们终身的追 求。标新立异 是创意思维 中一个非常
独特的方法。当创意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 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 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创意见地。
创意创作中联想的结果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当一个人在欣赏他所 喜爱的音乐作品时,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和环境,从中联想到特定的色彩和 空间形式。从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优美诗句中,我们可以联想到波涛翻涌的 江水,一望无际的大海,清冷宁静的月夜,如梦如歌的乐曲和处于这种情景之下 人的内心境界。虽然联想思维的形式往往是快速闪现或是模糊不清的,但创意家 们却能够在创意创作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而使其成为清晰的视觉形象。
接的、概括的反映。思,就是想;维,就是
序;思维就是有次序地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
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
二、感受灌顶实例
想像和联想思维在创意中是 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是决定创 意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思 维的训练首先要从想像和联想的 训练人手。想像力除了天赋之外, 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 此,要让人积极地开动脑筋,针
对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充分展 开想像的翅膀,发挥创作的想像能力,不拘束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的时空,而让 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 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像力的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一、探寻创意种子
思维是建立在人们对现存事物的充分认 识基础之上,经过大脑对这些现存事物的感 性认识、理解、分析、总结等逻辑思考过程, 从而对其本质属性做出内在的、联系的、间
创意是人的大脑思考的产物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创意。 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 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唤醒沉睡潜能
首先以坐标轴的零点为中心,画一个正方型。 如图所示:
然后,分别在第一、二、三象限距正方形中 心 1/2 处,再画一个正方形。如图红线所示:
将小正方形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涂上阴 影。(如图)
下面,请将第一项限中非阴影部分的面积用 一条直线分为两个部分。
要求:被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形状相同。 (时间 5 秒)
现在将第二项限中非阴影部分的面积用两条 直线分为三个部分。要求:被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 相等,形状相同。(时间 10 秒)
现在将第三项限中非阴影部分的面积分为四 个部分。
要求:被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形状相同。 现在将第四项限中非阴影部分的面积分为七 个部分。 要求:被分割出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形状相同。 (时间 3 分钟)
联想有依据具体形象进行直接的、相关的联想形式,也有概念相近的或多种 元素组合起来进行联想的形式,有的甚至是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因素通过中间因 素的转折达到联想的目的,事实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如同“月 晕必有风来,础润必有雨落”,只不过这种联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并运用 的。在国外一些创意学院里,教授通常会给学生们出一些联想创作的练习题目, 给你数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概念,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能力,把它们有机地联 系起来,用语言、画笔进行最佳的表现。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广泛联想的能 力。使思维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五章创意思维训练
创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用之不尽的宝藏,它就像一颗藏在内 心的种子,有待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创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 训练方法和技巧来掌握。托马斯说:“因为种子是最具潜力的,种 子还可以带领我们去挖掘自然的强大力量,也使我们能更好地保护 人类的未来和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一节 想像与联想思维训练
创意思维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 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那些遨游在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 个思维的要素,如在创意创作中需要考虑的风格、流派、色彩、图案、题材、材 料或肌理等。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创意家要从众多的思路 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创意思维训练强调个性的表现,任何创意作品,如 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则容易流于平淡、落人俗套。个性表现是创意的生命力 所在。清代郑板桥是一位极赋个性的书画家,特别是他的水墨兰竹及板桥体的书 法,与众不同,为世人所称道。他在书画创新方面有这样的诗句:“删繁就简三 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充分的个性表现属于个体及其对象,在于创意创作的 具体性、独特性和自由发展的意识。创意创作的审美需求是不可重复的。对于同 一个创意形象,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人们 的个性特征。人们以不同的思维形式独立地进行思考,在心中建立起不同的审美 形象。创意思维能力还可通过视错觉和矛盾空间造型的训练方法获得。在日常的 创意创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接受符合常规的视觉形象而忽视变异的方法,而创 意作品如果看上去总是一 板一眼没有变化,便容易令 人生厌。在平面设计中视错 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