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温控器企业标准

电子温控器企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电子温控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现有产品电子温控器的选用和验收。

2 引用标准

3技术要求
3.1 产品的通用规定
3.1.1 产品的文件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及各分类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3.1.2 产品在以下环境中能正常工作
3.1.3.1使用温度:-40℃~+70℃。

3.1.3.2贮存温度:-40℃~+80℃。

3.1.3工作电压范围:DC 10.8V-15V
3.1.4额定负载电流:0.5A。

3.2 外观要求
塑料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纹、气泡、凹缩等缺陷。

插头及导线应完整无损,插片表面无氧化无毛刺,与对插头的配合良好。

温度探头应密封良好;表面无损伤。

3.3 动作温度
温控器动作温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3.4 绝缘电阻
在常温常湿环境中,温控器的插片与外壳之间的绝缘阻值应不小于20MΩ。

3.5 抗电强度
在常温、常湿的环境中,温控器的插片与外壳之间承受500V、50HZ正弦电压,在泄漏电流不超过1mA的条件下,历时1min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3.6 耐过电压强度
温控器在电源端电压为DC16.5V±0.2V并带有0.5A负载的条件下,工作1h后,不应有任何损坏,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7耐反向电压
温控器应能承受lmin的电源极性反接电压试验而不损坏,反接电压值14V±0.2V,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8 插片安装强度
温控器的插片应安装牢固,对各插片施加60N,持续30S的拉力和压力后,应无松动或损伤。

3.9 高温存放
温控器在80℃±3℃的高温环境中,持续放置48h,然后检测外观应满足3.3要求,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0 高低温冲击
温控器按以下步骤进行100个循环:
在80℃±3℃的环境中存放20min。

在-40℃±3℃的环境中存放20min
温度转换时间应不大于10S。

试验后,检测温控器的外观应满足3.3的要求,且动作温度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1 湿热试验
温控器按以下3个循环:
在温度40℃±3℃、相对湿度约为100%的环境中存放8h(包括升温的时间);
在温度23℃±5℃、相对湿度小于100%的环境中存放16h(包括冷却时间)。

试验后,检测温控器的外观应满足要求,且动作温度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1 抗振强度
温控器应能承受10HZ---300HZ的往复扫频振动,扫频速率为1倍频程/min。

其中:
10HZ---13HZ/13HZ---10HZ的振动固定振幅3mm;13HZ---300HZ/300HZ—13HZ的振动加速度20m/s2。

振动分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振动24h(每个方向可更换式样)。

试验后检测温控器的外观应满足要求,且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3.12 寿命试验
温控器在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负载电流的条件下,开关动作10万次。

试验后,温控器动作温度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5℃。

4 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4.1.1环境温度:18~28℃。

4.1.2相对湿度:45%~75%。

4.1.3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1.3电工仪表精度:型式试验时不低于0.5级。

4.1.4温度试验槽精度:不低于±0.1℃。

4.1.5温度测量仪精度:不低于±0.1℃。

4.2外形尺寸
用通用量具测量温控器的外形尺寸,测量结果应满足图纸的要求。

4.3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和手感法对温控器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满足3.2的要求。

4.4动作温度
将温控器的温度探头插入温度试验槽内,并如图1接线,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DC12V

图1 动作温度测试电路图
此时指示灯应点亮。

缓慢降低温度试验槽的温度,使指示灯刚好熄灭,此时温度试验槽的温度即为Toff;然后缓慢升高温度试验槽的温度,使指示灯刚好点亮,此时温度试验槽的温度即为Ton;Toff和Ton 的值应满足3.3的要求。

4.5 绝缘电阻
用500V兆欧表的输出端连接在温控器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摇动兆欧表的手柄观察其绝缘电阻,应符合第3.4的规定。

4.7 抗电强度
将高压击穿仪的泄漏电流值选至1mA档,然后将耐压测试仪的输出端分别接在温控器的接线端和外壳上,调节耐压测试仪电压从不超过规定值(500V)得5%,调至规定值(500V),并维持规定电压值1min,然后将电压调节至0,试验过程中不能出现击穿和闪烁现象。

4.8 工作电压检测
如图1接线并调整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10.8V±0.2V,然后按4.4的方法检测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测试结果应满足3.3的要求。

如图1接线并调整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15V±0.2V,然后按4.4的方法检测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测试结果应满足3.3的要求。

4.9 过电压强度
如图2接线,调整稳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为16.5V±0.2V,然后调整大功率变阻器,使其电流表读为0.5A,持续1h后,检测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测试结果应满足3.7的要求。

图2 过电压强度测试电路图
4.10插片安装强度
沿温控器插头的插拔方向给温控器各插片分别施加60N,持续时间30S的拉力和压力后,应满足3.8的要求。

4.11高温存放
将温控器置于高温试验箱内,然后加温至规定值,48h后取出冷却后,检测外观和动作温度,测试结果应满足3.9的要求。

4.12高低温冲击
将温控器置于高低温试验箱内,按照3.10的要求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后温控器应满足3.10的要求。

4.13湿热试验
将温控器置于湿热试验箱内,按照3.13的要求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后温控器应满足3.13的要求。

4.14抗振试验
将温控器按装车状态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然后按3.11的规定进行振动,实验后温控器应满足3.11的要求。

4.15寿命试验
将温控器如图2接线,调整稳压电源和大功率变阻器,使其电压和电流输出分别为12V和0.5A,改变温控器的温度输入信号,使温控器连续通断10万次,实验后,温控器应满足3.12的要求。

5 检验规则
5.1 温控器由检验部门按本技术条件和相应的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质量合格证及出厂试验报告。

5.2 温控器的试验分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

5.3 出厂试验的实验项目、要求和方法见表1。

表1 出厂试验要求
5.4 批量生产的产品交货前,应按出厂试验的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供试验报告。

交货后,订货方应按出厂试验项目全部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的抽样数为每批产品数的5%,最多为80只,最少为15只。

在检验中若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全检;或者退回,检验合格后重新提供。

检验的批量和抽样方案由制造厂和定货方共同商定。

5.5 型式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试制的新产品或转厂生产的老产品需认可时;
工装样机认可后,小批量供货时;
设计、工艺及所用的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一年或一年以上不生产的产品再次生产时;
用户验收不合格,成批退货,再供货时;
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5.6型式试验的温控器应从出厂试验合格的批量产品中任意抽取,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8只,全部进行表2中序号1――6的试验,然后将18只温控器分为六组,每组3只,按表2的规定进行试验,每一组的试验须按表中排列顺序执行。

表2 型式试验要求
5.7 温控器的型式试验必须全部符合要求,若有任何一只试样不符合本技术条件中任一项要求时,允许在该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及有关项目的重复试验,如仍有一只试样不符合任一项目的要求,则型式试验不合格。

做过型式试验的样品不得再作为合格产品出厂。

6 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6.1 标志
6.1.1每只温控器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在指定的位置刻有相关标志、图号等规定的内容
6.1.2 每只温控器必须标明产品批次序号。

6.1.3 包装箱外部应标明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及数量;
制造厂全名;
包装箱外形尺寸;
毛重;
出厂日期和产品批次序号;
“怕湿”、“小心轻放”、“堆放层数极限”的图示和字样。

6.2 包装
6.2.1 温控器的包装箱内应分层分格,使产品在箱内不致窜动;包装箱应牢固,每箱总重量不得超过25Kg。

6.2.2 每箱温控器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制造厂全名;
产品名称、和型号;
检验员代号;
批次序号。

6.2.3 每批温控器应附有出厂试验报告,出厂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制造厂全名;
产品名称和型号;
批次序号及数量;
试验项目、要求和结果。

6.3 贮存
包装好的温控器应贮存在无腐蚀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

6.4 运输
运输过程中注意防碰、防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