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国私家车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将来的汽车拥有量也是最多的。
按汽车的拥有权来说分为私车和公车(才疏学浅啊!不知这样说对不对?!),公车又分为政府用车和公司用车。
这三类汽车当中,政府用车可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或逐步重用人才,减少没用的部门和干事少混饭吃的公务员,汽车的拥有量会减少或饱和或缓慢增加。
但增加最快的是私家车和公司用车。
汽车的增长代表的是国家实力的增长,代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裕范围的增大。
但宇宙中的事情总是正反两面,矛盾共存的!以上提的是好的一面,但不好的一面又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的眼前了,我只说两个问题:一是汽油用量的攀升,我国是一个缺油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近几年才开始着手兴建的),每天都在不停的进口和提炼,给我们国家造成的负担很重,油价现在又在攀升,给我们带来的负担可想而知!国家的新能源开发的战略已经提出过多时了,进步的速度还不够快,几十年内还是要依靠石油生存啊!二是占地多,中国是大,但开发的地方少,未开发的地方多,主要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人口也集中在该地区,所以显得很拥挤。
一辆家用小车占地怎么也要九十平米吧,你停着占这么多地儿,开在路上也得占这么多地儿。
城市中供停车的地方少,公路修建的速度与汽车的增长速度不成比例,所以问题就出来了,停车找不着停车位,开车开到哪儿哪里就堵,很现时的例子:有天上朋友家吃饭,搭他车从我家出发到他家,才五里地开了四十分钟,到他家还要现找车位,找了有十分钟吧,总算能停车了。
真是谢天谢地!这顿饭吃得很辛苦啊!那么看到上面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这里我不对公司用车和政府用车发表过多的意见,就说私家车吧。
这类车也是拥有量最多的,增长最快的。
我们国家应该多发展油耗小的汽车和电动汽车,并且是两人或单人坐的小车。
解决的油耗少,占地少。
特别说一下为什么是两人或单人车呢?因为据统计每天在路上开的私家车,大部分的是一个人或两个人乘坐的,顶多再抱个孩子,所以要发展两人或单人的小车。
从这点来看,国外已经比我们先行一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下面这些资料请看客们仔细阅读。
上面提到的价格是另一方面的事情,我们应该看的是发展趋势!!!一、用买摩托的钱买辆大众小车还很省油(附图)技术参数:引擎结构:1缸自然吸气柴油机容量:299毫升口径X冲程:69 x 80压缩比:16.5:1每缸气门:3气门适时:双顶置凸轮轴引擎净重:26公斤最大马力:6.3千瓦(8.5匹)/4000转最大扭力:18.4牛/米/2000转油耗:0.99升/100公里长x宽x高:3,646 x 1,248 x 1,110毫米轴距:2205毫米前/后轮距:1000/810毫米油箱容量:6.5升车身净重:290公斤行李箱空间:80升风阻系数:0.159ap车胎前/后:95/80 R 16 / 115/70 R 16 :em1006: :em1006概况:在汉堡举行的第42次大众公司股东年会上,世界上最经济的小车诞生了。
在这之前,没有人见过其真正的面貌,而当这辆车真正的从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行驶到汉堡年会上时,人们才知道,这是真的。
在此之前没有人能想到能建造它。
在年会之前,大众公司董事长皮尔希驾驶这辆1升车从公司总部到达汉堡,平均燃油消耗仅每100公里0.99升。
这再一次难以致信的证明了大众公司在当今处于业界最前沿的技术。
这次开发的目标是制造一辆安全的,实用的,能适合公路行驶的每100公里耗油1升的汽车。
目标确定以后,大众公司研究及开发部就接受了这个挑战开始设计世界上最经济的汽车,仅仅3年时间,并开发了这部“准备上路”的车。
从沃尔夫斯堡到汉堡的旅行也证实了这辆车的技术可行性以及非常与众不同的驾驶乐趣。
该计划主管Thomas Gansicke说道:“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在夜晚以每小时100公里驾驶这辆车时,燃油指示器显示你100公里仅仅消耗了1升油,在那个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你头上的点点繁星”。
在开发上最关键的目标亦是最小化所有的驾驶阻力,亦有轻型的车身结构,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新开发的轮胎以及其它运行机构部件。
在1升车开发的最起始阶段,不同的驱动概念模似显示只有柴油才是真正的最适宜的驱动系统,仅仅只有这样的燃烧原理能适合能量开发的最大需求。
从以往开发的经验来看,3升的路波车便是最好的例子。
首先3缸的引擎对于1升车来说是毫无可能的。
而2缸引擎也迅速被淘汰掉,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一台只有0.3升排量的1缸自然吸气柴油引擎。
这款1升车上装的1缸SDI引擎并不纯粹是从其它车辆上派生出来的,我们更乐意认为它是一台全新的,是公司最高技术的产物。
2 个顶置凸轮轴促动滚子摇臂来开合3个气门,2个进气门及一个排气门。
2个顶置凸轮轴利用加固的齿形皮带来驱动。
引擎采用铝质单体结构,意思是压缩点火引擎的缸头与曲轴都铸为一体,燃油泵壳由镁制成,梯形连杆由微粒加强钛制成,如此多的措施得到的结果是,除去操作液体,例如水跟油,引擎的重量仅仅只有26公斤。
除了减少重量以外,减少燃油消耗也是工作重点之一。
最小化摩擦,气缸运转区域采用激光合金,滚子摇臂能在摆动气门时减少摩擦,甚至活塞环的张力都减少了。
位于中央位置的SDI柴油引擎横放在后轴的前方,排量299毫升,4000转时生成最大8.5匹马力,2000转时生成最大18.4牛/米的扭力。
较低马力以及扭力输出,非常轻的车身重量(可以与一些休闲型摩托车比较),优秀的空气动力值(风阻系数仅仅0.159,比摩托车更少,更是远远超过现在所有的生产型车)能提供常活泼的性能。
例如,这辆1升车能达到120公里的最高时。
油箱能装6.5升燃料,也就是说,装满油后你可以行驶650公里。
由于空间限制,引擎变速箱采用了一款新的非常紧凑型的自动顺序式6速变速箱,换档程序经过特别的调校,以优化动力传输,减少燃油消耗。
变速器不可能用现成的,而新开发的宗旨仍然是减少重量,变速箱外壳由镁金属制造,所有的齿轮以及轴都是空心的,螺栓由钛制成。
另外,特殊的高质润滑油保证这款仅仅重量为23 公斤的6速变速器能够运行得更加圆滑。
变速器的机械装置通过传感器由电子液力控制,去掉了传统的离合器踏板。
在这里也不需要变速杆,加档以及减档都全部自动化,这样能使引擎与变速器更加完美的合作,减少燃油消耗。
档位的选择,前进,后退或者是空档,都可以由驾舱右手边的一个开关来控制。
无论从这辆1升车的前面来看来是从它的侧面来看,外貌看起来更像是一辆过去的运动车而并非一辆研究型车辆。
为了达到1升的耗油量目标,风阻系数必须严格控制,1升车确定有2个座位,而车前部必须尽可能的小,这才附合空气动力学,仅有的选择是将2个座位成一条直线排列,就像竞速的滑雪长橇以及滑翔机一样。
入口是一个1.5米长的欧翼式车门,从左边开启,这样进出更加方便。
车轮也经过了包围,后轮几乎完全藏于车板以内,前轮的轮盖完全由碳纤维制成。
甚至侧面的冷却空气进气口也仅仅是在引擎需要冷却时才打开,否则关闭。
从上面看,泪滴似的车体以及车尾急剧收拢的线条非常明显。
而空气动力学优化的车底以及后端的分流装置为后轴提供必须的下压力。
为了获得更完美的风阻系数,必须去掉车门后视镜,取而代之的是位于车侧转向信号灯上的摄像机,可以从仪表台左右的2个小的LCD显示屏上看到后方情况。
泊车时,也可以从位于刹车灯中央的摄像机里获取后方图像。
为了降低车身,采用了镁金属空间框架以及碳纤维外壳,共重74公斤,比铝质的空间框架轻了约13公斤。
安全亦是小车开发的重点之一。
在计算机模似辅助下,所有撞击类型在设计期间都经过反复的验证。
所谓的“撞击管”,位于车前端,集成了能触发气囊的压力感应器,可吸收全部的变形能量,保持脚部空间不变形。
全铝的油箱位于乘客席后碰撞保护区内,采用开放式加注口设计,可自动机械化加油。
此外,主动安全也包括最新一代的4通道ABS以及电子稳定程序悬挂方面也是一项精密的工程。
该车采用了双叉臂悬挂结构,上叉臂由镁金属制成,下叉臂以及支点轴承由铝制成。
轮毂由钛金属制成,而在轻型车轮轴承里的球则由陶瓷制成。
如此一来,整个前轴,包括弹簧避震器在内仅重8公斤。
后驱动轴则采用完全不同的结构。
大量部件仍以减重为原则:板式弹簧由玻璃纤维制成。
横向管以及车轮支架由铝制成。
车轮毂由钛金属制成。
驱动轴以及车轮轴承都整合在轮轴里。
安全刹车由4轮合金碟盘刹车以及合金刹车卡钳提供保证,整个刹车系统仅重7.8公斤。
轮圈以及轮胎都有合作厂家特别的定做,比如轮圈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仅重1.8公斤,比传统的轮圈轻一半。
车胎的材质以及胎纹都是特殊设计以减少阻力。
另外由钛金属制成的车轮轴承也为特别的设计以获得更低的摩擦。
1升车采用双氙头灯,仅32瓦特,效果却等同于传统的60瓦特头灯。
整个头灯元件都由聚碳酸酯制成,重量仅仅有1500克。
日光灯,所有的转向信号灯以及后灯簇都采用了LED技术。
车内照明也同样采用LED,当在晚上打开车门时还会有电致发光金属片提供必要照明。
更多的技术则展现在摄像系统中,该系统有自动识别功能可自动的解锁鸥翼车门以及点火键。
车内采用了整洁,运动的设计能为2个人提供足够的空间。
塔式的玻璃车顶由聚碳酸酯制成并有防紫外线功能。
座椅采用镁金属结构以减轻重量。
后座乘客可以很舒适的将脚放在位于驾驶位2旁的脚凳上面。
驾驶员面对的是一个平顶的方向盘,座舱的风格就好像置身于一台喷气式飞机上。
中央圆形仪表的左右2边是2台显示屏提供后视图像,在前面右边控制台上的是换档开关,电子手刹开关以及启动键。
左边控制加热,通风以及车内灯照明。
二、日内瓦车展:MonoTracer很特别的概念车(图)这是一款神奇的车型,采用前后双座设计,前座的人可以被完全包裹进车身,采用了宝马K1200摩托车的1.2升16气门四缸发动机,峰值输出可达130 hp,最大扭矩输出117 Nm。
同时采用了优秀的平衡系统,使得整个车身可以倾斜最大55度的范围,在操作上选用了多片干式离合器和四前速顺序式PG变速箱。
新车的车身由凯夫拉尔纤维、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制成,发动机舱、前叉和支撑轮由高强度航空级合金钢制成。
欧翼式车门附带透明车顶,车顶材料选材自航空用高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
设计师还在车尾准备了一个容积为200升的行李箱。
Monotracer的全新车身形式自然有与众不同的控制方式,换挡控制装置和停靠控制装置的按钮位于左把手,左边是离合器踏板,右边是综合制动踏板。
新车配备了两张附带三点式安全带的Recaro赛车座椅。
带GPS的音响系统、巡航系统、正面安全气囊、双氙气头灯和CD机作为选装配置提供;Monotracer的售价高达52500欧元,而且还没有包含购置税,限量发行1000台。
出处:奥杰汽车网三、Pininfarina计划生产电动汽车(图)图为Pininfarina Nido概念车“环保”口号已经影响到了像Pininfarina这样的意大利运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