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1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1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师:有答案了吗?
生: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
师:可见,毛泽东此去无疑去赴一场鸿门宴,但他为什么又要奔赴重庆呢?生: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师:为了争取和平说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
生:人民的利益。
师: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反映了毛泽东等人的什么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
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教学
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
手段
1.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生1:勇敢。生2:不怕困难。
师:而且还要有智慧。即“大智大勇”。这次谈判取得哪些成果。请阅读106—107页大字。(学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取得哪些成果?生1:(读《双十协定》)生2:(读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师:请进一步总结取得哪些成果。生:双方签定《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师:依据刚才两位同学读的《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请思考这些内容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什么心愿?生(胸有成竹):和平;自由;民主。师:咱们学习了重庆谈判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国共双方的目的及成果。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重温这一事件。(播放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每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事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关于重庆谈判的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简洁而有效的达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生(齐):认识。
师: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什么是重庆谈判?他们为什么进行重庆谈判呢?
讲授新课
1.重庆谈判(幻灯片展示本目重点)
师:请默读课本105页大字思考一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存在着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生默读)
生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生1: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生2:因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代表人民的利益。生3:因为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利的作战方针。如粉碎全面进攻时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粉碎重点进攻时采用蘑菇战术。
师:看大屏幕,注意其中的红字部分。(幻灯片展示问题答案)
(1)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2)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的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师: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阅读109页,找出答案。生: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跃进大别山。师:观察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形势图,大别山已经临近哪个城市?生(齐答):南京。师: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所在。请一位同学阅读110页小字。进一步理解转入反攻的必要性。(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读图,使历史史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通过阅读小字部分,增强学生对挺进大别山意义的理解,为讲述三大战役做好铺垫。)
师: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也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标志着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3.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沁园春·雪》第二部分,共同感受毛泽东激情澎湃的豪情壮志。生(齐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节课学习的风流人物真是不少,一起数一数。师生: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师: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
2.内战爆发
师:(出示图表)
比较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表。谁的优势更大?
比较项目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武器装备100万日军的武器,美国武器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小城镇
师:做一下假设,谁会赢得内战的胜利?
师:为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生:四人小组讨论。师:请每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胡锦涛接见连战图片)
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
生(齐):认识!胡锦涛,连战。
师:这位是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胡锦涛主席在致欢迎词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出国共两党是什么关系?
生(齐):朋友。
师: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进行了一次会晤
(幻灯片展示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认识他们吗?
教பைடு நூலகம்反思
(一)材料准备充分,为师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宽大平台。在授课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音像资料、诗词歌赋、新闻图片,内容涉及面广量大,使学生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通过众多资料,增强了对史实的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又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升华拓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在制定课堂应急预案时,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了大胆预测,制定了周密计划,因此,敢借用外校学生上课设置质疑环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能够从容应答。(二)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所选取的材料生动形象有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最后,当教师提出有无疑难时,学生大胆提问,这一提问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训练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注重适当拓展,既忠实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好理解的知识,我适当补充了材料,如重庆谈判的过程。补充后,学生理解容易了,基础知识深化了,课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再如为感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崇高伟大,我借用了部分名家名篇古诗词,学生喜闻乐见,读来朗朗上口,在课堂上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如,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忽视了指导的三种功能(导向、解释、表扬),有的引导过渡太突兀,点拨不及时,力度不大等。下一步,我将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制定更加周密的教案,使教学既忠于教材,又活化教材,还要高于教材,让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乐上的好课。
学科:历史备课组:八年级历史组主备人:王相华执行时间:
个人初备案
二次
备课
课题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补充材料,加强学生对重庆谈判过程的理解
通过讨论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生2: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
(幻灯片展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给中国所确定的两条道路)
师:由此可见,抗战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师:既然国共两党的矛盾如此深刻,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呢?
(幻灯片展示问题: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谈判?)请同学们阅读105页到106页大字回答。(学生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