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大豆存储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大豆存储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大豆储存问题的探讨孟秀菊(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此外大豆作为许多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的大豆储存设施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绿色生态化的储粮方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数量损失,避免虫害、霉变、水分散失等问题的干扰,加快对先进仓库设备的研究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最终实现大豆的绿色生态化储存,是我国大豆储存的重点。

关键词:大豆;储存;损耗;质量;改善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四大品种之一和重要的粮油兼用经济作物,大豆的价值不可估量。

大豆在工业上用途约有500种以上,药用有滋补养心、祛风明目、清热利水、活血解毒等功效。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大豆,搞好大豆的安全储存是必须的。

1大豆储存的基本理论1.1储存的定义及作用储存是指物品(商品、货物、零部件等)在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过程中,在一定地点、一定场所、一定时间的停滞,在此期间,在保证物品的品质和数量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划对其进行的保存与管理的活动。

储存是物品流转中的一种作业方式,是物流的一种运动状态,也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物流系统中,储存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通过对储存物品的保管保养,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能保证流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

1.2大豆的生理特性及储存方法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作物,其生理特性是吸湿性强,容易丧失活力,生霉变质和蛋白质变性。

被储存的大豆水分不能超过12%。

大豆收货后,应成分晒干后在脱粒。

入库的大豆应当做到适时通风,防止引发发热霉烂的现象。

要确保低温密闭储存,进入冬季后应加强通风降温,趁春暖前采用压盖或塑料薄膜密闭储存,以保证安全度夏 [1]。

2我国常用的的几种大豆储存方式2.1简易罩棚仓五面保温密封储存方式简易罩棚仓是由钢结构罩棚经过围护而成的简易仓,罩棚仓仓顶主要由屋架和彩板构成,四周维护结构采用彩板维护,另外在简易罩棚仓的四壁设置卷闸门结构。

大豆储存在简易罩棚仓内,包打围散存堆放。

在夏季高温季节关闭卷闸门,形成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罩棚仓,防止外界温度和湿度对仓库内储存的大豆的影响;在秋冬春季的低温季节,打开卷闸门,形成四面通风的罩棚仓,特别是在冬季,将五面密封的多层棉被或薄膜掀开,对整个大豆堆垛进行降温通风。

简易罩棚仓一般设施比较简单,储粮性能差,主要用于粮食的中转或短期储存。

由于仓顶采用单层彩板结构,其隔热性能较差,造成粮食度夏时上部空间温度和粮面温度高,经常发生局部结露现象;简易罩棚仓虽然结构简单,投资小,粮食进出便利,但其隔热和气密性能差。

罩棚仓用于粮食长期储藏存在较大隐患。

2.2苏式仓粮面密封储存方式苏式仓是采用木质人字屋架,仓内有两列圆木柱落地支撑,外围粘土砖墙共同承受屋面荷载,上盖粘土平瓦或小青砖的砖木结构仓库。

在多年的储粮中,苏式仓存在着粮温中、下层降温散湿慢、通风效果差、调质困难等弊端。

大豆储存在老式苏式仓内,散装储存,若仓房没有进行隔热保温和气密性处理,则大豆的温度和仓库的温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为保证熏蒸效果和防治大豆主要害虫印度谷蛾的发生,夏季采用单面薄膜密封的形式,并起到一定的密闭保温作用,在第一年秋冬春的低温季节揭开薄膜,打开窗,采用机械通风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温度交换,降低大豆堆内的温度,后续几年仅在低温季节采用自然降温,不进行机械通风。

2.3高大平房仓常规储存方式国内平房仓多数是钢结构简易平房仓,仓库整体受力支架是钢材框架结构,库顶是铁皮,仓库墙为可承重墙,库内顶部是照明灯,仓库配备仓顶或仓墙轴流风机(排风扇)吸出式负压通风,以及其他常用设备。

大豆储存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存,采用双低(低温、低药量)加冬季通风的常规储存模式。

平房仓是一种投资省,施工周期短,适应性强的仓型。

高大平房仓具有跨度大、堆粮高、单仓仓容量大、储存管理集中、设备利用率高、保粮措施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清仓困难等不足。

2.4高大平房仓粮面密封储存方式密封粮仓是熏蒸的前提,也是降温通风和冷却通风后防止湿热空气进入粮仓的必要措施,更是“双低”储粮技术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密封,除将门窗密闭外,还用薄膜将粮面密封。

大豆储存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存,采用密封储存方式,仓库气密性和隔热保温保湿较好。

在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单面薄膜密封的形式,起到提高气密性和防止印度谷蛾的作用,第一年可在秋冬春的低温季节揭开薄膜,采用通风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温度交换,降低大豆堆内的温度,后续几年可仅在低温季节采用自然降温,不进行机械通风[2]。

3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过度依赖杀虫剂,使储粮害虫抗药性增强大豆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昆虫,蛀食大豆,造成大豆损失,发热、发霉。

目前粮食仓库杀虫一般使用磷化氢作为熏蒸剂杀虫。

虽然近几年采用新技术进行环流熏蒸,用药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在掌握虫期上,有些不科学、不合理,有些粮库严重超过“1 年只能熏蒸 1 次”的熏蒸规范,甚至还有少数沿用直接投药方式,很多是为了应对普查,增加投药次数,最多的有 1 年熏蒸 3 次以上,使储粮害虫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并且粮食害虫的抗性还有上升的趋势,施用磷化氢药效下降,增量多次使用磷化氢会造成杀虫剂在粮食上的大量残留,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另外,如果这些药剂残渣处理不当,还会对大气、土壤及水源等造成新的污染[3]。

3.2大豆在储存过程中发热霉变严重在我国湿热地区,大豆易于滋生霉菌,致使大豆霉变造成数量损失及品质劣变,其中一些产毒霉菌还会产生霉菌毒素而污染大豆。

这些毒素可使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还有致癌作用,畜禽也可能因食用被污染的大豆而使霉菌毒素进入其乳、蛋中,从而使霉菌毒素再次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012年2月份,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有一批大豆发生霉变、碳化,烂豆和渗出油脂去向不明,损失4000吨大豆。

3.3 绿色储粮意识淡薄,储豆安全难以保证我国人口众多, 大豆消费需求量大, 极少进入国际市场,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

尽管现有储备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投资与建设,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国家粮库基本具备推广使用绿色储粮技术的条件, 但大豆的储存工作仍沿袭传统的储存技术与方法, 缺乏必要的绿色储粮意识, 绿色储粮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多年以来, 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发展新储粮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投资成本大, 技术要求高,大面积推广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储粮安全卫生隐患仍然存在, 储粮安全难以保证, 与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差距显著。

3.4先进绿色储存技术的推广受到制约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各不相同,各地对大豆储存新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规的大豆储存技术因习惯、熟悉、投入少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先进技术因需要投入前期成本,长期巨大效益难以在短期内体现,造成新技术应用少,推广进程缓慢。

同时,我国市场尚未规范,绿色储藏的粮食未得到市场的完全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储粮技术的发展。

4完善大豆储存的对策4.1加重对绿色杀虫方式的探索现如今,多种新型杀虫药剂正在开发应用。

例如:多杀菌素、胆钙醇、惰性粉以及臭氧结合就仓干燥技术。

多杀菌素和胆钙醇是生物类农药,毒性低,杀虫、杀鼠效果好,国外批准用于有机食品中,我国也批准将胆钙醇作为唯一能用于有机食品行业中的杀鼠剂。

使用中能有效避免杀鼠剂污染粮食的危险事故发生。

多杀菌素更是唯一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绿色化学品奖励的新杀虫剂。

惰性粉是在绿色储粮中允许使用的一种防护剂,该产品具有物理杀虫性能,本身毒性小,无残留,但价格高于杀虫松、防虫磷10 倍以上,此外还能引起粮食容重降低,使用时要注意防尘。

臭氧结合就仓干燥技术对防止潮粮在干燥过程中可能发霉有较好作用,各地正在试用中。

今后随着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对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农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将加快对我国储粮药剂的更新换代工作。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有可能攻克摆在我们面前的科技难题—绿色熏蒸杀虫剂,以使绿色储粮的奋斗目标能够全面实现[3]。

4.2改善现有粮食仓储设施现在的常规储存方法,已经不适应大豆的储存要求。

大豆作为人们生活的供给,食品生产原料需求,必须依靠科学的新技术,储藏优质、绿色的豆油,做到保质增值,确保大豆储藏安全。

大豆储备是一项战略任务。

确保大豆使用安全,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引入高新技术,并结合大豆储藏的特殊要求,进行应用性研究创新和系统集成。

积极创新粮食储备管理信息化技术。

加快粮食储藏过程酶的生物学特性与谷物生物化学变化及延缓品质劣变(陈化)的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新建和改造的大型粮库,应具备先进储粮技术设施,同时配备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储粮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管理 ,进而带动和促进全省粮食仓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4]。

4.3加强绿色储粮意识,完善绿色储粮机制创新观念,强化绿色储粮意识。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温饱问题,注重的是总量的供求平衡和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对储粮安全,尤其是质的要求,予以重视,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努力增强粮食仓储企业绿色储粮意识,健全国内的粮食监督检验机制。

以新建大型仓库为依托,建立设备较为完善的粮食质量检化验室,配备专业检化验技术人员,健全省区内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对收购入库粮和外购粮在集中储藏和调运期间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监督检验,以保证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4.4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化的大豆储存技术根据绿色储藏的要求,绿色储粮工程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切实从源头确保国家储备粮库收购的原粮的质量;二是利用绿色科技优势与对储粮有利的生态条件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少用或限制使用各种杀虫剂;三是使用符合“清洁生产”的粮仓及配套机械设备和材料,既不污染粮食,又不造成环境污染;四是重视研究绿色粮食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检测技术以及储备粮品质陈化判定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并尽快实现智能化。

打造“绿色储粮”粮库,不仅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壮大企业品牌的需要,更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5]。

5结语“绿色储粮”是储粮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结合大豆储藏工作实际,通过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强化绿色储粮意识,完善绿色储粮保障体系,开辟“绿色储粮”新途径,确保大豆在储存流通环节的安全,最终实现大豆的绿色生态化存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