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课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 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 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 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应有之意。(双重性:新民主主义革
②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 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 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 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 繁荣富强)。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半封建过程:
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 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持,没有使中 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 外无独立,没有合法的议会斗争之路,敌人过于强大, 不能不走武装起义的道路。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 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 的主力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是指革命的 动力。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 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 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工人 阶级 农民 阶级
民族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动力
城市小 资产阶级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 级。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 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 盟军。 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国的民主 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 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 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①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关系问题。 ②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 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 不同的革命过程。反对“左”的二次革命论和“右” 的一次革命论 。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 生产者的私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王明
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 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 役”,混淆了两个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 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这种观点 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两者之间的 区别。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都违背了 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和基本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艰 难的探索历程 • (1)城市中心论的道路(19211927) 李立三(1899.—1967) •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 工作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 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 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 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结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 位,因此,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也不是完全的 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 经济,但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的。
瞿秋白 (1899.-1935) ,
毛泽东的四篇文章: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 冈山的斗争》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 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 农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时机 成熟时再夺取后全国政权的思想。 1938年《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确立下来。
(3)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 者。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缺点是, 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他们中进 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4)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 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 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既是根据地在 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客观条件。 近代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革命 愿望强烈,加之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群众基础好,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 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 展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作了完整精辟的概括,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 质、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 的基础 中共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经验到 有经验,从有较少经验到有较多经验,从未被认识的 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幼年时期,由于对革命 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缺乏正确认识,在革 命实践中犯过错误、走过弯路。大革命失败后,逐步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并 在以后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 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特殊的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实质:农民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 生 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 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 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 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1840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已经孕育着资本主 义的萌芽。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 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 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 被领导者以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 的关键。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 大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 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 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 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需注意: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 证。 (2)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既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与资 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 想为指导,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民 族内涵和形式,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新民主主义文化又是科学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 内容的科学性。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 张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理,强调理论和实际相一致。 (3) 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大众的文化,强调的是这种文化 的民主性。这种文化应该为占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 众服务。
“一次革命论”的错 误
“二次革命论”的错 误 一种是“右”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