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说课稿

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说课稿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

3.结合生活事例了解商贸的含义及主要环节。

4.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5.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及发展变化。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热情。

3.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欣赏大庆,锡矿山、水口山城市图片,分析城市兴起并发展的原因。

2、请同学欣赏受酸雨危害的土地、沙尘暴、土壤盐渍化照片,分析这些现象的出现的原因。

7、请同学例举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指向。

工业类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工业原料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工业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工业能源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钢铁、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工业劳动力成本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和技术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教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板书《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最重要的部分,与自然地理知识联系密切,在高中地理体系中起着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作用。

在历年的高考题目多有涉及,尤其是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的第26题分值多达10分。

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以及农业结构的概念,理解并应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里河菜农以及学校总务处花木小组的走访,学习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学生所熟悉的农业生产为载体,充分利用胶州不同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和探究,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根据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以及本节内容的特点,选取以下教学方法:1、选取乡土地理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2、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材料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更多的农业生产的信息,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指导:通过图表的阅读指导学生读图的一般步骤(如:图名、图例等)通过课前分组走访三里河菜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胶州电视台关于“胶州大白菜”的专题报道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胶州大白菜质量高、口感好的原因有哪些?(依据:用学生最熟悉的农产品生产情况,调动学习的兴趣,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一)、农业区位因素【板书】【设计一】给出农业生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农业的范围以及农业结构的概念。

并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61页的三段阅读材料加深理解。

【设计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训练学生归纳能力和准确的表述能力。

请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走访三里河菜农和学校总务处苗木小组获得的影响白菜种植的条件,同时指导学生对这些条件进行分类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提炼。

【设计三】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胶西不同年份的土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图表,以及吐鲁番的相关气候资料图表,分组讨论胶西土豆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以及变化原因,吐鲁番葡萄生产的优势区位。

(二)、农业地域类型【板书】【设计一】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内容,设计关于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问题。

【设计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列表比较自给性农业、集约型农业、混合型农业、商品化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的特点。

【设计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展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图,展示水稻的生长习性。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原理分析亚洲种植水稻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

六、作业设计利用走访三里河菜农的机会,了解大白菜的生产、销售以及深加工方面的信息撰写三里河大白菜今后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要求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说课稿影响工业发展的各个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如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开采成本提高,“三废”的排放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某种产品出现世界性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等,都会导致工业转移,在新的合适地区产生集聚,这种集聚往往是同类产业的大汇总,为了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又为了共同生存,加强环保,所以着力改善整治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联系。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

教具准备工业区、居民区布局与风频图,工业联系和产业链、某大企业景观图。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

2.从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看工业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当地工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理解工业联系的必要性。

3.学会应用列表、循环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讨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那些影响?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2、在我国北方城市多沿路而建,而在南方城市多临水分布,是分析原因?请学生列举三个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并说出对应的河流。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杭州(钱塘江)。

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3、观察书中“华北民居”和“江南水乡”的照片比较分析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并制成表格。

(学生回答)屋顶坡度及原因墙壁厚度及原因房屋朝向及原因华北民居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

降水较少,利于晒粮厚度大,土砖墙,有时是窑洞,利于保暖坐北朝南,避风向阳江南水乡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厚度较小,多窗,利于通风,防水防潮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定,全年温暖湿润总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交通运输就在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对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对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布局,甚至经营方式都有着巨大影响。

采用联系实际情况的方法学习本课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法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学法观察法、理论联系实际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