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加坡社区卫生工作模式见闻与思考

新加坡社区卫生工作模式见闻与思考


全科团队要完成1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建 档、体检、随访等约需1小时,1个团队1天 只能走访3户家庭,若要走访社区所有的家 庭约需666天。
主动服务, 效率低!
思考
• 如此的工作方式将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怎么办?
三、借鉴经验后的举措
转变服务模式
节约人力成本,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收集信息, 尽可能动员居民主动到中心咨询健康生活方式,到 中心就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积极主动上 门服务,履行《全科医师签约协议》。
• • • • • • • •
●由护理人员负责的健康自助式体检“温馨小屋”试行中。
四、团队改革成效显著
1、辖区居民建档逐年上升,建档率现已达到 68%。
2、中心门诊量显著提高
(1)医疗信任度显著提高
• 居民小病进社区的观念逐渐增强,中心门诊量同比增长 57 %。
(2)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重视自己的健康,主动上门找医 生咨询健康问题。
谢 谢!
新加坡社区卫生工作模式 见闻与思考
目 录
四、团队改革成效显著
一、新加坡基本医疗情况
1、新加坡人口
总人口数 : 四百多万
健 康 指 数 –平均寿命: • 男性76 岁 • 女性80岁 • 平均78岁 –健康杀手: • 心血管疾病 • 癌症 • 呼吸系统疾病
Indian 257.8 (7.9%) Malay 453.6 (13.9%)
居民的健康体检率逐年增长。
3、全科医师服务签约率显著提高
• 全科医生服务签约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团队社
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4、居民满意度
• 近两年来,区卫生局委托第三方对我们中心满意度 测评,中心满意度均在90%以上,名列台江区前茅。
2011年中心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示 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称号
• 病人年龄
职员人数
• • • 医生 17 护士 30 配药师 12 行政人员 16 辅助人员 14
家庭医生门诊与临床护士服务
盛港综合诊疗所
二、我们中心的现状及团队构架
(一)后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 社区人数 • 每日平均病人人数 • 病人求诊病况
• 病人年龄 • • •
50285人 319人 31% 急性;64% 慢性病; 5% 其他 14 岁或以下 13 % 15 至 34岁 8% 35至 64 岁 62% 65 岁或以上 17%
Others 46.4 (1.4%)
Chinese 2,505.4 (76.8%)
2、新加坡人的总体健康
源于:

高素质教育

• • •
高水平的居住环境
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3、卫生保健系统
• 卫生保健由3个部委和私人机构共同承担 ☆公共机构 卫生部 :预防、治疗、康复。制定政策 和 标准,协调公、私立医疗机构的计划 和发展。 环境部 :负责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空 气污 染和水污染,传染病的控制、食 品的控制。 人力部 :负责工人的工业卫生和职业卫 生。 ☆私人机构
1、门诊信息收集
• 通过门诊病人信息收集,方便、简洁、节约成 本。
2、加强与街道、居委会联系与合作。
• 通过与街道、居委会共建,信息可靠,效率 显著提高。
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展义诊活动。
• 通过进社区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既可 快速采集到信息,又可以让居民提高健康素 养,增强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区 服务 团队 人员 配置 原则
按社区人口组建全科责任医师 团队,实行全6000人(约2000户)的团队。
按国家社区团队配备标准,
全科团队配备4名成员。
全科团队服务时间
上午(4小时) 在中心(社区 站)提供基本 医疗服务
全 科 团 队
下午(3小时) 进社区提供基 本公共卫生服 务
4、积极开展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全科签约服务活动,拉近了与社 区居民的距离,赢得了他们的认可与配合,提 高了工作效率。
5、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尤其公共卫生项目中有很多 可以由护理人员执行或负责。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老年人保健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儿童保健 妇女保健 行政管理 医政管理—院感
4、新加坡卫生系统
5、新加坡医疗结构
• 新加坡保健集团(三个综合医院、五家国家 中心、9家综合诊疗所) 国立健保集团(也包含9家综合诊疗所) 私人医院和诊所


人员情况
新保集团员工18000人 9家综合诊疗所:医生155人,牙医11人, 护士291人,配药人员132人,行政人员205人, 辅助人员130人,职员总数为924人。总部按各 诊疗所的工作量统筹各诊疗所的医生配备和医 生调剂。
盛港综合诊所
• • • • • 社区人数 开始服务 诊所面积 每日平均病人人数 病人求诊病况 167,100 2005年1月 2,456 平方米 713 人 37% 急性;52% 慢性病; 11% 其他 14 岁或以下 21.6 % 15 至 29 岁 19.9 % 30 至 64 岁 45.4 % 65 岁或以上 13.1 %
中心人员构成
• • • • • • 中心职工人数 41人,在编在岗26人,外聘15人 医生 14人,在编在岗10人,其中5年内退休9人 护士 9人 ,在编在岗5人 药师(士)6人 列1 医技人员4人 其他人员 8人
医生 护士 药剂 医技 其他
全科团队的组成
每一万人口配备三名全科医师 医师、三名全科护士、一名公 卫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