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见闻和感悟镇江二中英语教师陈太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
镇江市教育局为了提升中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决定选派教师出国进行语言培训,体验全球多元化的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英语特色学科。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在(英国)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史蒂温森学院进行的为期四周的英语语言教学培训项目.虽然时间不长,可我感到收获颇多。
因为有Stevenson的老师们和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我们都满载而归。
作为英语老师,能有机会到英国体验生活、开拓视野,锻炼口语、学习教学法,在爱丁堡的一个月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难忘的日子。
多年来一直都期盼能有机会到说英语的国家生活学习,深入地接触、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从而理解英国文化和语言的精髓。
如今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个月,我们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家中(home stay),和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朝夕相处,沉浸在纯粹的英语氛围中,耳朵听的是英语,眼睛看的是英语,嘴里讲的是英语,大脑思维的还是英语!天天品尝的是英国食物,体验的是英伦的风俗。
每天我们就象海绵一样,尽情地吸收各种异样的信息,在生活中学习纯正的英语,也学到了很多以往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在英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很多,但是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英国人的生活观——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包含两层意义:第一,要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第二要学会健康、美好地享受生活的能力。
一、英国人的生存价值观在去英国之前,我们对英国社会的发达、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英国人的传统和拘谨,甚至英国人的冷傲孤立都早有耳闻。
在与英国人接触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对英国人、对英国才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
我想感触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生存意识——学会生存几乎是每个英国人毕生追求。
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很现实.即:如果想要自己生活得愉快,就不要让你周围的人不开心。
他们认为: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尽义务,要有责任感。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
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thank you”和“Sorry”,在公共场所英国人总是一副真诚友好的笑脸;与人交谈,轻声慢语,不急不躁,没有大声喧哗,言谈举止中看得出拥有高尚的文明素质,认真的态度,非常讲诚信……,凡此种种点点,无不让人感到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愉悦。
英国人爱读书。
这是到过英国的人的普遍看法. 不仅公共场合,车站码头,到处能看到读报读书的身影,在大多数英国家庭,晚上也在读书读报中度过.读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人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为了考试。
若要问他们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说读书会很开心,读书能结交很多朋友,让人心胸开阔。
我想,也许与他们的书报很实在,很有用有关!当然,更与英国教育长期注重推行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生存教育理念有关。
每到周末一家人开车去海边、乡村、自然风光中度过。
或是去其他邻近欧洲国家度假。
英国人总是赞叹风光旖旎的景色。
二英国人的生存教育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教会人们生存,会生活,会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共存。
教会人们学会生存乃是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即以30万言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请世人:让学生“学会生存!”此后,西方国家就将生存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推行。
而在我国这方面的教育,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相当薄弱。
学会生存的含义实在太广了,我只把在英国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生存教育”理念渗透于课程、课堂、教法各个方面。
(一)英国学校的课程设置英国人享受5-18岁的义务教育,即:1-13年级。
7-13年级相当于我国的中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外语、设计与技能、宗教、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艺术和PSHE。
除了宗教、设计与技能和PSHE以外,和我国的中学课程大体一致。
(PSHE课,直译意思是:个人、社会、健康、教育。
也就是最直接与生存教育有关的课程了。
包含内容有:求生求救、公民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国际关系,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性教育等。
内容涉及个人、人体、人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健康生活。
内容从小学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家人、朋友相处;交往礼仪;自我防护意识;独立、环保意识等做人基本道理,到中学阶段深入社会间的、国际间的、自然界的更为复杂的世界当中,课程随着年级上升而加深。
到了11年级有关内容如生理,健康与自然等部分,几乎与科学课的一些内容吻合。
7年-13年级的学生都必须学,每周1-2节。
有专门的教科书,每个学年都不同,内容丰富涵盖面大。
在小学,一般每天安排10-15分钟。
有时是全校学生集合在一起,某位老师或学生上去讲个故事或叙述一件所看、听到的不幸事故或事件什么的,其寓意或者给同学们留下教义和思考或者带来开心和乐趣.)在英国教育看来,公民意识和公民义务,都必须为即将成为公民的中学生所必备。
学会生存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
而这些,并非一天两天能学会,也不是死记硬背几条道理能做到的,需要从小的调教、陶冶和长久的行为养成教育。
看来英国人与人交往的温而不冷,谦而不卑,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英国人讲究诚信,尽守其职,合作而非干涉的处世态度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他们教育的结果。
如果说PSHE课程主要是从理论说教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健康生活,那么,他们的科学课和设计技能课就是的的确确地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课。
在英国,我所看到的每节科学课和技能课,都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做着,或着学做什么。
学生们通常都非常喜欢这些课。
印象中英美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确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教育大有关系。
而且在一个人成熟之前,走向社会之前,学会一门谋生技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英国中学都开设了一门宗教课。
本来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信仰通常随家庭习惯,在英国人看来信教是他们生存所需。
英国的成年人,老年人都很虔诚信教,年轻人这方面的意识往往需要靠学校来帮助强化。
所以每个学校开设的宗教课不同,是应当地社区和家长要求所定。
这也说明,英国的家长和社会很信赖他们的学校教育.我居住的家庭女主人就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对我们说要作个好心人要作善事你日后就会上天堂,若做坏事,做个恶人,就下地狱.最近一、两年,有些中学开设了一门:思维技巧课程;专门对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7、8年级中开课,只有20多人。
他们认为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高尖端人才就可能出自于这些人当中。
英国人很清楚他们的国家经济已远不如当年,他们在搞教育改革,但他们注重实效。
记得那位中学校长说,我们不能希望人人都爱数学,都成科学家,但我们决不放过有这种可能的天才,人类要求生存,世界要求发展,要有更精明的科学家、思想家,才能与时俱进。
(二)英国的课堂教学轻松随意在英国,课堂教学几乎都可用这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以开发思维为目的。
在访问中学期间,不管哪一学科,老师都可能把它组织成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
很少有老师一人讲授到底的。
课堂上很少见到同学们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坐着。
学生每天回家,是不带课本的,也没有课本给他们,课本只是老师在上课时提供。
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大多是课外阅读,查资料等。
所以每节课老师所教内容,学生必须在课堂内解决从老师们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上看到,除了对所有学生关爱,理解和尊重这一点,另外就是强调合作,教会孩子们学会合作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老师强调参与,享受参与合作的快乐和成功。
几乎所有课都能设计成活动课,有小组活动,有配对活动,游戏等都需要集体参与,老师经常是这些活动中的一员,经常在小组活动中鼓励较迟钝的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通过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开发思维。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人很聪明很有能力,但一部分中国人都有一个致命弱点:不会合作和共享,可以说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和成功,懂得生活,更要懂得享受生活。
的确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仅仅活着,只是低级动物的一种本能,人之快乐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人类意识到了,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国,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想学生所想,公平、平等、互尊是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准则.在绝大多数英国学校,一个老师上课的课室是不变的,学生每节课都在换教室。
很多老师要承担各种年级,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课程(一般20节课左右/周),班主任每天早晨有15分钟的晨会。
在自己的教室集中全班同学利用这个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说教”。
可以说,英国的中小学相当重视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每天早晨老师要把前一天同学们的行为表现总结一下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班主任一般都是阅历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威望的中、老年教师。
在英国中学里开设的课程很多且很实用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是水平测试分A,B,C,D 等几个等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想象力,动手能力(去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写文章,现在科技发达网络资源共享,我们要善于借鉴,但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唯我所用.)自学能力,生存能力…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不像我国这样。
英国的学校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很大,而不是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
在中国,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所以造成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父母逼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又被禁止,所以,很多孩子的智慧就这样被父母压制了。
如何去开发孩子的智慧能力?这正是我们在英国学习期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从英国教育中可以借鉴一些教育方法。
这也就是说,老师所上每节课都有它吸引人的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句话,实际实在。
学生明白学这些东西是他们生活生存所需。
所有开设课程,均是有用的 .英国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综合性的。
每个学生有几位老师给他打分评价。
每一科成绩,都是老师将其平时的学习表现联系起来综合评价的。
13年级中学毕业成绩中有4个“A”,据说就能被剑桥、牛津一类大学选中。
我怀疑过他们老师会不会有意给学生打偏高或偏心的成绩?他们回答:为什么这样做?这不公平!欺骗了很多人。
第一,自己的良心;第二,后面教他的老师,第三,走向社会后的实际生存能力低下,既害了学生本人,也有害于社会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