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邓稼先 PPT课件

1 邓稼先 PPT课件


10.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例句:他年纪虽小,但才气已是锋芒毕露。 11.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例句: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的爱
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 12.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例句:雄武之士当马革裹尸,岂能苟且偷生?
三 记一记词义
1.宰割: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2.筹划: 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3.仰慕: 敬仰思慕。 4.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例句:电影《英雄儿女》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5.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例句:这些国内品牌在本土以外的地区 仍然鲜为人知,我们要努力把它们打造成国际品牌。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 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例句: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耗费了毕生精力,真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例句:在“儿 童节欢乐歌舞秀”这场演出中,孩子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03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10月1日,杨振
宁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清华大学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 家科学院院士。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华人。 他是1971年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 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 中美建交、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 献。
整体感知
一、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邓稼先》课文朗读。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二、再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小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 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②1958 年 受 命 研 究 原 子 弹 制 造 的 理 论 , 并 成 功设计了两弹
9.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犹豫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 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 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我为此挣扎许久,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shà diàn yān
xūn chàn páng
大厦 奠基 燕然勒功 元勋 颤抖 彷徨
yān zhì
xiè
kuì
殷红 挚友 至死不懈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古罗布泊 可歌可泣
二 写一写字形
选pìn( 聘) 鞠躬尽cuì( ) s瘁hǔ( )名 署 仰mù(慕) 妇rú( )皆孺知 家yù( )户晓喻 马革guǒ( 裹)尸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 日分别是什么?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 (古罗布泊)
三、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04 相关资料
背景: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重
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 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 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 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 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 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 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 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 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
8.截然不同: 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 大的差别。 例:赵明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李青 截然不同。 在利益面前,一个淡泊如水,视而不见,一个却利欲熏 心,汲汲以求,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 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
1
01
基础知识
02
整体感知
03
品析课文
04
拓展延伸
基础知识
01 目标导航
1. 积累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 涵。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2. 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3.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
02 题目解说
邓稼先,安徽 怀宁县人 ,九三学社社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 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 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是 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 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 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 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 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文章以人名为题,郑重简洁,即表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又点 明了所叙、所颂的人物。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 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 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 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 读一读字音
chóu yùn zǎi xiǎn
tuò
筹划 孕育 宰割 鲜为人知 开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