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或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它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和走向以及人类的行为系统,包括民俗传统、经济体系、宗教信仰体系、文学艺术、社会组织等[1]。

([1] 黄涤明,《黔贵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6;)
地域文化主要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文化探讨,其中,“地域”(region)的概念常是古代沿袭或俗成的历史区域,它在产生之初是明确的,但由于漫长的历史泯灭了它们的地理学意义,变得疆域模糊,只剩下大致的所在区域了。

2.1.2 地域文化特点
在该界定(2.1.1 中界定的地域文化的内涵)下的地域文化大体表现有五个特点:第一是传承性和乡土性。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形成源于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积累,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同时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民间,主流实质上是乡土性。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域文化迄今为止还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的民间性质,它所处的滞后位置,使它呈现出许多文化残状,所以特别具有历史文化品格”。

2.1.3 地域文化结构
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其中较为一致的部分认为,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由不同的层面构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1)物质文化: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文化产物。

是人类生存于世界上的基础条件,也包括人们通过自然改造而形成的各种物质产品和人工合成品。

通过物质文化可以判定其生产力的情况,进而证明该地区的发展水平,比如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或者建筑文化等。

(2)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当地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组织之间关系的文化方式、习惯、习俗、制度和法规。

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比如当地特有的经济条例,为了招商或引进人才特有的一些制度规范,当地的婚姻风俗习惯,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政治制度等等。

(3)精神文化:是指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或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表现,往往主导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形成文化习俗或传统,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也可以由于人们的共有的文化和行文,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特有的精神文化等。

如城市的多元、包容文化或者一些地区的山水安逸从整体结构来看,这三个部分的文化都是基于地域的基础之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精神文化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因为其可以控制和决定该地域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往往就注定着该地域的制度和物质文化的发展趋势;而一个地区的物质文化又直接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社会制度;同样,制度文化起到规范的作用,规范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对该地的物质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下,历经岁月沉淀,便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影响关系。

2.1.4 地域文化的经济作用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决定着经济素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这些都足已展示文化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加强各个地方的文化建设,不仅对各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整个国民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现代需求的终极满足物,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即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时间的积淀,人们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而这些会直接影响着该地区人们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观念、行为习惯又会作用于其经济行为,影响其经济效率和成果。

地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联系而发展的。

所谓联系就是地域文化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融合。

任何地域文化没有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自我封闭,故步自封,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拒绝变化和发展,就不会有生命力。

如历史上
许多的地域文化也曾辉煌一时,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直至最后泯灭了。

只有开放才能推动文化自身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前进,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任何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古代史上就曾有三次地域文化的大交流,造成了三次民族大融合、人文大同化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仍是今后地域文化存在发展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

因此,地域文化的研究要高度重视对历史上地域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成果、经验与规律的挖掘和整理,并对地域文化在当代的交流与互动提出新的见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才能充分展示各地域文化的斑斓色彩和独特魅力,体现各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无穷无尽的文化创造创新能力,也才能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

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
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特点1、方言文化;2、饮食文化;3、民间信仰、4、建筑;5、自然,地理环境等。

相关论文:
1.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张凤琦
2.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时代价值雍际春
3.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审视陈大路谷晓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