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法解析
胡某认为,自已进企业是经过考核录用的, 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并无关系,企业解 除劳动合同没有依据。外贸企业则认为,员 工以往工作经历是企业录用员工的参考条件, 企业主在是因胡某以往在多个外贸企业从事 过销售的经历而决定聘用,其劳动合同是采 取欺骗方式而签订的,因此企业有权解除劳 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解析
(三)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告之义务 1、用人单位告之义务的具体内容。根据我国劳动合 同法第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告之义务的具体内 容包括: 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岗位、工作标准、规格、任务。 工作条件。主要指劳动保护措施。 工作地点。指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具体位置。特别是 用人单位注册地与分公司处于不同地点的用人单位 职业危害和安全生产状况。 劳动报酬。 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它情况。
劳动合同法解析
但是,劳动合同是否无效,不能由当事 人自己确定,《劳动合同法》、《劳动法》 均规定,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 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 确认。本案中,胡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定劳 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工作 经历,属欺诈行为,因此,胡某与企业订立 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该无效合同甘共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应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法解析
案例分析
从假博士承担刑事责任看劳动合同订立制度
案情: 2004年年底,“北大假博士”刘志刚(曾用名刘育豪) 伪造了北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应聘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教师职位,该学院信以为真, 即与刘志刚商谈招聘事宜。为了能让刘志刚毕业后到学院 工作,郑州航院决定让其毕业前即可上班。2004年12月份, 刘志刚到郑州航院上班,学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给刘志刚 4万元安家费,三个月工资6000元,并分配120平方米住房 一套。刘志刚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为由,要求 提高待遇,不断和学院提出需要配置电脑、打印机和科研 启动资金等要求。郑州航院经向北京大学查询,发现受骗 遂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决刘志刚3年6个 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000元。
劳动合同法解析
1、主体合法。用人单位在我国境内,有用 人资格。劳动者年满16周岁且符合国家对 本行业规定的身体及精神健康状况。 2、内容合法。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 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程序合法。公开招收——接受报名—— 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向劳动行政部门 报批录用手续 (二)公平原则 (三)平等自愿原则 (四)协商一致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合同法解析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关系的建立 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用工 《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 用工之日起建立”。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法解析
律 师 答 疑 解 惑
劳动合同法解析
三、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一)招收录用阶段
1、用人单位公布招工简章。招工简章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 是招工条件,二是录用后的权利义务。 2、组织报名 3、对劳动者进行全面考核 4、择优录取
(二)签订劳动合同阶段
1、用人单位提出劳动合同草案。用人单位有义务向劳动者说 明草案中各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依据,解答劳动者的疑 问。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劳动合同内容: 4、双方签约
劳动合同法解析
点评:
此案涉及了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和 “处理”两个问题。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 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对于“欺诈”劳动部解释为一方当事 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 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 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欺诈劳 动者还是劳动者欺诈用人单位,都会导致合 同无效。本案中刘志刚的行为无疑符合欺诈 的特征。他与郑州航院的劳动合同应认定为 无效合同。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因无效合 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呢?
劳动合同法解析
案例分析
案情:
某外贸企业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销售主管,胡某前往 应聘。为了获得该外贸企业的信任,胡某向企业提交了以 往在多个外贸企业工作的书面说明企业对胡某的工作经历 相当满意,双方立即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 定:企业聘任胡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3个月。 3个月后,企业发现胡某的销售业绩平平,即要求胡 某加大销售力度。又3个月后,企业发现胡某的销售业绩 仍无起色,遂对胡某的工作经历产生了怀疑。于是,企业 派人对胡某提供的以往经历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胡某 所说的在多个外贸企业担任过销售主管纯属虚构。为此, 企业决定解除与胡某的劳动合同。胡某坚决不同意。
劳动合同法解析
法院审理认为,刘志刚虚构自己北京大学在读 博士生的身份,骗取郑州航院按照博士生待遇给 其4万余元的安家费及工资,其向被骗单位出具 的是“收条”而非“借条”,后又继续向被骗单 位提出高额的安家费、科研经费、工资及福利待 遇等要求,足以证明刘志刚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 财物之目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 劳动关系是一个不被保护的假关系。 核心要点: 诚实信用原则被引入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动合同 双方不欺诈、恪守信用,是这一原则最基本的要 求。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和处理都遵从这一原则。
劳动合同法解析
解析:本案争议的决定。劳动合同 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但是 当事人如采取欺诈或威胁的行为签定了劳动合同, 该份劳动合同是否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此《劳动 法》第18条明确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 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 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 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 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 合同的无效。据此,外贸企业认为其与胡某签订的 劳动合同无效是有法律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