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及其矫正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2. 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 乙和丙B. 乙和丁C. 甲和丁D. 甲和丙3. 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的镜头使凹透镜B.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作的C.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 显微镜的物镜和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4.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B. 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C. 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D.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 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A. B.C. D.6.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如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如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如图: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相当于两个放大镜,对物体两次放大D.如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7.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C.放大镜的成像图D.近视眼的成像图8. 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B. 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C. 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D.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9.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B.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D.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10.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11. 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D. 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12. 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A. 远视凹透镜B. 远视凸透镜 C. 近视凹透镜 D. 近视凸透镜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3.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B.C. D.14.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景物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 “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D. 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15. 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6. 光学知识和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切合实际的是()A. 远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 胶片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 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17.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D. 图(d)中,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使河底看起来变浅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8. 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一些人形成近视是因为他们的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选填“强”或“弱”),因而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加以矫正,这是因为凹透镜可以______光线(选填“会聚”或“发散”).19. 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20. 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21. 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时发生______而产生的.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透镜进行矫正.22. 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应该用______矫正;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_应该用______矫正.23.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24.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_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_.25.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______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26.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______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27. 在高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_立、等大的虚像.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_透镜矫正视力.28.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象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29. 如图属于近视眼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成像于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视力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30. 近视眼戴的是______透镜,它对光起______作用.31. 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片应是______透镜.验钞机工作时,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的照射下会发光,这种看不见的光是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32. 如图所示是______矫正示意图;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______,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深.33. 在检查视图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图表来确定视图,实际上,视图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图表______立等大的______像,若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为______m,测完视图发现他是近视眼,他应需要______透镜矫正.34. 月食现象是由于______形成的;通过平面镜看到挂钟的指针情况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镜.35.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可以判断这是一位______眼患者,应配戴______镜加以矫正.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36.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______。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37. 由于不良学习习惯和上网游戏、偏食等因素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与近视相关的部分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1)实验中的光屏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2)图丙、丁中的______(选填“丙”或“丁”)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小王同学的眼睛也患了近视,近段时间看黑板上的字模糊,他应选用如图戊所示中的哪一种透镜来矫正______.(请填A、B、C、D序号)38.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2)错误改正完毕,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3)小明准备换用了另一块透镜来做实验,在实验前,小明用这块透镜来观察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远处物体变得清楚很多,而且将它贴近书面观察字的大小时不能起放大作用.由此可见:小明的眼睛存在______视(选填“远”或“近”)问题,此透镜是______透镜.五、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9. 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0.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同学的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__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近视眼及其矫正(含答案、全国通用)【答案】1. B2. D3. B4. A5. C6. D7. C8. B9. C 10. A11. D 12. C 13. BD 14. BC 15. ABD16. BC 17. BCD18. 强;发散19. 会聚;凹透镜20. 前面;凹21. 折射;前方;凹22. ③;凹透镜(①);②;凸透镜(④)23. 乙;凹24. 照相机;丙;甲25. 近;凹26. 近;凹27. 正;凹28. 近视眼;凹透29. 甲;前;凹30. 凹;发散31. 凹;紫外线32. 近视;远33. 正;虚;0.4;凹34. 光的直线传播;10:20;凹透35. 近视;凹透36. 乙;强;丙;大于;发散37. 视网膜;凸透镜;丙;D38.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的顺序有错误;蜡烛放置在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近;凹39. 解:由图可知,左侧平行光经过方框内的透镜后,变得发散了一些,说明方框内的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为凹透镜,即该图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如图所示.40. 发散;凹;前方【解析】1.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故选B.解答本题需掌握:(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2.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是远视眼,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所以丁是远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D.(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3.解:A、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制成的,故B正确;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应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D、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照相机、显微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近视眼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光线作用,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原理.本题主要考查了各种光学元件的作用及原理,关键掌握各种面镜、透镜的特点.4.解:A、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A正确;B、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B错误;C、光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故C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和空气中最快,在其它透明介质中变慢;(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以及光的漫反射、镜面反射的特点,可顺利解答.5.解:A、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近视眼矫正前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B、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远视眼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C、图中佩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符合题意;D、图中佩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不合题意.故选C.(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解:A、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5的实像,这个倒立缩5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综上分析,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答本题需掌握:A、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7.解: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A错误;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会聚了,故B错误;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点,故C正确;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D错误.故选C.(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8.解: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符合题意.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B.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此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9.解:A、光能在水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该选项说法正确;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光速以及近视眼的矫正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这是近视眼的特征,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故选A.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11.解: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选项说法错误.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不符合题意;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故选D.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筷子变折、透镜成像等.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2.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C.(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13.解:AC、A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A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C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BD、B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B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