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能力较低,地震作用下变形大,但它具有 平面灵活、有较大空间、立面处理易于变
化等优点。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抗侧力
刚度、强度大,但限制了使用空间。把两 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在框架结构中的
适当部位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
墙,形成的框架和剪力墙结合在一起共同 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体系叫做框架-剪力墙
5
广泛应用于多层工业厂房及多高层办公楼、医院、旅馆、教学楼、住宅等。 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为6~15层,非地震区也可建到15~20层。
6.异形柱框架的概念 柱截面为L形、T形、Z型或十字形(图5.1.2)的框架结 构称为异形柱框架。其柱截面厚度与墙厚相同,一般为 180~300mm。
5
异形柱框架的优点:柱截面宽度等于墙厚,室内墙面平
(2)工业建筑
其典型的柱网布置形式有内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等。
5
采用内廊式布置时,常用跨(房间进深)为6m、6.6m、
6.9m,走廊宽度常用2.4m、 2.7m、 3m,开间方向柱距为
3.6~8m。等跨式柱网的跨度常用6m、7.5m、9m、12m,柱距 一般为6m。对称不等跨柱网一般用于建筑平面宽度较大的厂 房,常用柱网尺寸有(5.8m+6.2m+6.2m+5.8m)×6.0m、 (8.0m+12.0m+8.0m)×6.0m、 (7.5m+7.5m+12.0m+7.5m+7.5m)×6.0m等。
5
框架结构
2.特点 将承重结构和围护、分隔构件完全分开,墙只起围护、分隔作用。 3.优点: (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划分方便,易于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 (2)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整体性。 4.缺点: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的特点,属于柔性 结构。
5.应用
加倍重视。
§ 5.1 常用结构体系
结构构件受力与传力的结构组成方式称为结构体系。目前,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体系、剪力墙
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和筒体体系等。
5.1.1 框架结构体系
1.概念 主要由楼板、梁、柱及基础等承重构件通过结点连接组成, 一般由框架梁、柱与基础形成多个平面框架(一个框架平面称为 榀)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若干榀框架再由联系梁联系起来,形 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
层。
当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底部要求有较大空间时,可将底
部一层或几层部份剪力墙设计为框支剪力墙,形成部份框 支剪力墙体系。
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属竖向不规则结构,上、下层不 同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通过转换层传递,抗震性能较差,烈 度为9度的地区不应采用。
5.1.3 框架-剪力墙体系
1.概念
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差,抵抗水平荷载
当建筑平面过长、高度或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 条件有较大差异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考虑设置防震缝。
(2)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
●当高度不超过 15m 时可采用 70mm ;超过 15m 时,6 度每增加 5m , 7度每增加4m,8度每增加3m,9度每增加2m宜加宽2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
框架主梁
5.2.2
(3)纵横向布置方案
1)概念: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
2)特点:
采用这种布置方案,可使两个方向都获得较大的刚度,有 利于满足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风和抗震要求。因此,柱网尺寸为正方 形或接近正方形、地震区多层框架房屋,以及由于工艺要求需双向承重 的厂房常用这种方案。
建筑结构
任课教师:胡长威 机械工业出版社 邮箱:hu_changwei@
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本章主要内容
1.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的概念、特点、
适用范围;
2. 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及受力特点;
3. 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4. 5. 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一般构造要求。
5.2.2 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
1.承重框架布置方案 在框架体系中,主要承受楼面和屋面荷载的梁称为框架梁, 另一方向的梁称为连系梁。框架梁和柱组成主要承重框架,连系
梁和柱组成非主要承重框架。若采用双向板,则双向框架都是承
重框架。承重框架有以下三种布置方案:
(1)横向布置方案
1) 概念:框架主梁(或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连 系梁和楼(屋)面板沿纵向布置。
5
§ 5.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2.1 框架结构的类型
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全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四种形式。 1.全现浇框架:全部构件均在现场浇筑。
(1)特点
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预埋铁件少,较其它形式的框架节省 钢材,建筑平面布置较灵活等;但是模板消耗量大,现场湿作业 多,施工周期长,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困难等。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见表8.2.1。
表8.2.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m) 结构类别 装配式框架 室内或土中 75 55 露天 50 35
装配整体式 现浇式框架
(1) 变形缝设置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沉降缝一般设置在地基土层压
缩性有显著差异,或房屋高度或荷载有较大变化等处。
4.半现浇框架 (1) 概念 半现浇框架是将房屋结构中的梁、板和柱部份现浇,部份 预制装配而形成的框架。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梁、柱现浇, 板预制;另一种是柱现浇,梁、板预制。 (2) 特点 施工方法比全现浇简单,而整体受力性能比全装配优越。 梁、柱现浇,节点构造简单,整体性好;而楼板预制,又比全现 浇框架节约模板,省去了现场支模的麻烦。半现浇框架是目前采 用较多的框架型式之一,特别是在地震区应用较多。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人们生活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是商品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但是当建筑物高度增加时, 水平力(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对结构起的作用将愈来愈大。除 了结构内力将明显加大外,结构侧向位移增加更快。 高层建筑中,结构要使用更多的材料来抵抗水平力,抗 侧力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地震区,地 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威胁也比低层建筑要大,抗震设计应受到
空腹筒又称框筒,由布置在房屋四周
的密排立柱和截面高度很大的横梁组成。 这些横梁称为窗裙梁,梁高一般 0.6~1.22m。筒体体系就是由核心筒、框 筒等基本单元组成的。
5.1.6
2.类型
根据房屋高度及其所受水平力的不同,筒体体系可以 布置成核心筒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 结构、成束筒结构和多重筒结构等形式。筒中筒结构通常 用框筒作外筒,实腹筒作内筒。
5
2.优点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横墙多,侧向刚度大,整体性好, 对承受水平力有利; (2)无凸出墙面的梁柱,整齐美观,特别适合居住建筑,并可 使用大模板、隧道模、滑升模板等先进施工方法,利于缩短工期,节省 人力。 3.缺点 剪力墙间距太小,房间划分受到较大限制,结构自重较大。 4.应用 一般用于住宅、旅馆等开间要求较小的建筑,适用高度为15~50
教学目标:
1.了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 结构的概念及组成 ; 上述四种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2.理解全现浇框架、半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及装配整体
式框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3.掌握框架体系中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柱网布置及常 用层高、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关于多层与高层建筑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我国不同标准也
工业建筑底层往往有较大设备和产品,甚至有起重运输设 备,故底层层高一般较大。底层常用层高为 4.2m 、 4.5m 、
4.8m 、 5.4m 、 6.0m 、 7.2m 、 8.4m , 楼 层 常 用 层 高 为
3.9m、4.2m、4.5m、4.8m、5.6m、6.0m、7.2m等。 3.变形缝
体系简称框-剪体系。
2.特点
框架 - 剪力墙体系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墙承担,而竖向荷载
主要由框架承受,因而用于高层房屋比框架结构更为经济合理; 同时由于它只在部份位置上有剪力墙,因而,框架 - 剪力墙体系 有易于分割空间(平面布置灵活)、立面易于变化、抗震性能好、 侧向刚度较大等优点。 3.应用 框-剪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办公楼、旅馆等建筑中。 适用高度为15~25层,一般不宜超过30层。
整,便于布置。 缺点:但其抗震性能较差。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非抗震设计或按6、7度抗震设计
的12层以下的建筑。
5.1.2 剪力墙体系
1.概念
由纵向和横向钢筋混凝土墙体互相连接作为竖向承重和抵 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实质上是固结于基础的钢 筋混凝土墙片,具有很高的抗侧移能力。因其既承担竖向荷载, 又承担水平荷载—剪力,故名剪力墙。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结构 楼盖内不设梁,楼板直接支承在墙上,墙体既是承重构件,又起 围护、分隔作用。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 构 筒体结构 筒中筒结构 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 部份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70 140 150 130 160 200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 部突出屋顶部份) 。
除上述四种常用结构体系外,高层建筑中尚有悬挂结构、
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桁架结构、悬挑结构等新的竖向承重结构体 系(图5.1.8),但目前应用较少。
2. 全装配式框架:将梁、板、柱全部预制,然后在现场进来自行装配、焊接而成的框架。
(1)特点 装配式框架的构件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工厂进行大批 量的生产,在现场以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机械化装配,但其 结构整体性差,节点预埋件多,总用钢量较全现浇框架多,施工 需要大型运输和吊装机械,在地震区不宜采用。
5
筒体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