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落刺激因子
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它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为20000。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 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人和小鼠G-CSF在氨基酸水 平上有73%同源性,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生物学活性。
G-CSF主要作用
G -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 化和活化。在体外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前体,使 之分化增殖为成熟的粒细胞集落,也能作用于完全成熟的终 末粒细胞,延长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提高中性粒细 胞的吞噬能力,促进超氧化物的产生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
安全性评价
用药时注意事项
1、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 敏者以 及对大 肠杆菌 表达的 其他制剂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 心、肾、 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妇 女、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建立。 3、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能同时用药 4、应尽可能不要静脉用药
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Neupogen(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 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
(二)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1977年Burgess等从小鼠肺条件培养液中发现一种 能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集落的因子,命名为粒细 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学作用
1、促进造血,嗜酸细胞增多 2、降低血清胆固醇 3、治疗髓样细胞增殖综合症
(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又称CSF-1,最初发现其存 在于血清、尿或其它体液中,能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的形成。
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 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 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
Neulasta在2002年获得FDA的上市批准,并于2002年第二季 度上市。Neulasta一上市就十分抢眼,2003年全年的销售额为 13亿美元,其霸气直逼EPO。
(一)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1981年Ihle等发现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培养上清 中含有一种因子,能提高裸鼠脾脏淋巴细胞成熟,命名 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又称为多重集 落刺激因子。
IL-3的生物学活性
IL-3可刺激皮肤上皮细胞、CD4-CD8-TCRαβ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阻止肥大细胞发生程 序性细胞死亡。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1、动员骨髓中性粒细胞移行至外周血中。 2、促进集落刺激因子分类
按作用靶细胞不同分类:
1、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2、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 3、巨噬细胞CSF(M-CSF) 4、干细胞因子(SCF) 5、红细胞生成素(EPO) 6、粒细胞CSF(G-CSF)
G-CSF临床作用
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 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 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进入新阶段
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各种 G-CSF 已经进入临床 ,
重组的产品 并且在临床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 刺激造血及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 介导固有免疫 • 介导适应性免疫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
细胞因子分类
按功能分: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
这些药物虽然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 , 但对肿瘤化疗后 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可以减轻化疗后 白细胞下降的程度 , 缩短白细胞低下维持的时间 ,促使白 细胞尽快恢复 ,使化疗或放疗顺利按计划进行 ,提高疗效。
产 品 多 多!
【 不良反应 】 1.肌肉骨骼系统:又是 会有肌肉酸痛、骨痛、 胸痛现象。 2.消化系统:有时出现 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 脏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细胞因子 ————
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概念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 多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称为细胞因 子(Cytokines) 。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 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
研究意义
研究细胞因子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制, 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细胞因子治 疗肿瘤、感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病等,这已受 到初步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SCF的生物学作用
(1) (2) (3)
促进IL-3依赖的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促进肥大细胞增殖。 促进黑素母细胞(melanoblasts)的增殖。
(五)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EPO的生物学作用
EPO特异地作用于红细胞样前体,对其它细胞系几乎没有 作用。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细胞样集落形 成单位和红细胞样爆发形成单位。
M-CSF的生物学作用
M-CSF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包括破 骨细胞在内的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活化。 M-CSF是炎症反 应中的介质,并可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微生物的 能力。
(四)干细胞因子
干细胞因子又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最初是从 Buffalo大鼠肝细胞系中cDNA克隆成功,在小鼠 MGF基因 位于第10号染色体SL基因,是C-kit的配体,因此也称之 造血生长因子KL。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 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 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 子(CSF)。广义上,凡是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 都可统称为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