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观念功利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创业活动实践性不够等问题。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应以创业文化为基础,以创业教学为框架,以创业资源为支撑,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19031 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念及意义高校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新加坡则认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绝不能单靠跨国企业,必须要实施创业教育以推动本地企业发展。
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
1.1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将成为创业的主体。
然而创业者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却使创业之路曲折艰辛。
对于创业者而言,传统雇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能力培养需要专业的创业教育来弥补,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第7条也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1.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的扩招,政府部门人员大量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改制,使得就业人口逐年大量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随之增加,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68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有效地疏导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的稳定,有必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自我就业能力,并由此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1.3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需要创业活动涉及面广,需要大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多面手”,掌握与创业有关的多种知识和技能。
如果没有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创造学、人才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仅凭本专业知识以及满腔热血去创业是远远不够的。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基础。
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完善将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所需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创业活动中的运行机制、应用方法、调控手段,能够将创业理论运用于创业实践。
此外,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创业活动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创业机会和解决创业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正确的创业理念指导下,学生们既注重对创业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更注重创业经验的积累与更新,推动创业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
1.4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来源。
然而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需要一个大的飞跃。
发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大学生创业活动,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避免了以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比如英特尔、雅虎、微软等许多美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就是由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
我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都催生出一大批高校学生创办的企业,表明了高校大学生群体蕴藏着无穷的创业潜力。
而创业教育能够使这种创业潜力得以充分开发,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当前,“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部近两年都将创业教育列为教育部年度工作重点,并由各相关司、局分头负责创业政策、创业基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工作。
2012年,教育部就“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做好计划实施工作。
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地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
比如团中央引入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kab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10年形成由团中央学校部牵头的全国、省、校三级组织化运作机制,迅速扩大kab项目在高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如今,kab项目覆盖高校已达1000多所,有850多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师资队伍增长到4000余人,150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接受kab课程教育的学生超过30万人。
据统计,2011年全国举办各类创业活动1.4万余场,参加学生达到365万人次,共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01个,总面积达到了1083万平方米,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到了17万人。
这些研究与实践极大丰富了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但从总体来说,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创业教育观念功利化。
大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注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单纯地鼓励大学生去创办一个企业,而忽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也忽略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而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2)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
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美国1800多家高校里开设创业课程超过2200门,有超过100个创业中心,发行了40多种与创业有关的学术期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促使了大学生、研究生创业者阶层的产生。
同时,教育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创业的基础设施齐备,如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设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商业化步伐,带动了社区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
硅谷的许多高科技公司就是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
而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还处在启蒙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呈现出碎片化,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并未形成系统和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也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
(3)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高校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熟悉企业的运营。
比如美国高校商学院有不少专注于创业学的教授学者。
斯坦福大学创业中心跟创业学相关的教授有35位,哈佛大学有39位。
而国内商学院与创业学相关的教授太少。
(4)创业活动实践性不够。
比如,很多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参赛者只是纸上谈兵,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创业基础设施;大学生自身素质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专家给参加kab课程的学生做过体能测试,结果发现很多人的肌肉耐力和肺活量不行,不具备创业者的体质要求。
3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策略创业教育不单是高校的事,需要政府、高校、社区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高校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场所,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应以创业文化为基础,以创业教学为框架,以创业资源为支撑,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3.1 推广高校创业文化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1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特别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构造一个适合创业者成长的文化环境,远比扶持几个创业项目更为重要。
与传统的雇佣教育不同,创业教育需要新的文化土壤。
雇佣教育强调的是“把事情做对”,要求学生遵照标准的做法和思路,能够按要求及时正确地完成任务。
因而习惯用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并用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成绩。
而创业文化则是强调“做对的事”,在变化的环境探寻新的道路。
要求学生具备“试错”思维——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犯错。
教育者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合乎常规的创新思维,并宽容地对待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
比如在校园墙壁涂鸦在很多学校被视为违纪行为,但涂鸦本身也体现出学生自身旺盛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富于表现的愿望,这些内在素质是创业教育所希望见到的。
因而,对涂鸦现象不应简单地禁止,而应正确地引导,为高校创业文化的形成增添活力。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文化深厚。
校方认为,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象牙塔”中,学生应多接触社会和新鲜事物。
为此,斯坦福大学制订了休学政策,学生可在正常四年学业的任何时候休学一年,利用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创业之中,然后再回来上学。
在创业者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失败在所难免。
而失败对于心态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美国学生创业者自小就被培养独立生活能力,适应力较强,且美国高校安排了全职老师在假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分析困难,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和现实困难。
因而美国学生比较能够正视创业艰难,敢于探索和创新。
而中国学生因家庭和教育原因,自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弱,面对问题时容易退缩,对创业艰难不易适应,失败率较高。
这便更需要高校加强创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起对创业者更具有亲和力的创业文化环境,推崇创新、允许失败,重鼓励赞赏,轻批评嘲讽,并安排专职创业导师适时提供帮助,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中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创业中的困难,并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应对挑战。
3.2 完善高校创业教学高校创业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组建创业中心,使之成为高校创业研究和案例课程教学的主要力量和各种创业活动的运作平台。
但应该看到,高校在创业教学方面还显得滞后。
在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培育和开发等诸方面都存在不足,更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难以满足当前创业教育的要求。
因此,创业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具有现实紧迫性。
3.2.1 发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薄弱,需要大力加强。
不少高校积极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如贵州财经大学等国内1000多所高校参与kab创业教育项目并开设相关课程,上海师大引入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的创业教育课程等。
也有不少高校立足于校内,不断完善自身创业教育课程。
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课程把“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并开设相应课程。
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扩大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