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高频隔离型AC-DC 电源系统仿真
高频隔离型AC-DC 电源系统的技术指标如下: (1) 输入电源:三相AC380V ,50Hz (2) 输出电压:DC 100~300V (3) 输出电流:DC 10~100A (4) 输出电压纹波:≤0.5%
(5) 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HD ):≤20% (6) 输入级:12脉波二极管不控整流
(7) DC-DC 变换级:隔离型全桥DC-DC 变换器 (8) 开关频率:15kHz
一、题目:完成主电路参数设计与模型搭建
根据电源系统的技术指标,按下图所示拓扑,完成主电路参数设计并在Simulink 中搭建仿真模型,其中:T1为工频隔离变压器,DB1、DB2为三相二极管整流桥,RL 为负载电阻,L1=L2=1mH ,C1=3300uF ,T2的变比为1:1:1。
全桥电路采用硬开关PWM 控制方式,S1和S4共用一路脉冲,S2和S3共用一路脉冲。
请计算T1、L3、C2的参数,并说明设计依据和设计过程。
拓扑图如下图:
L1
RL
答:在Simulink 中搭建仿真模型搭建图如下图:
参数的计算:
T1的计算:一次侧电压为220V,若选取输出电压为100-300V之间,则二次侧电压为85.47-256.41V。
C2的计算:C2的作用是用来滤除输出电压U0的高次谐波。
若C2越小,输出电压U0的THD就越大;若C2越大,输出电压U0的THD就越小,但DC/AC逆变器无功电流分量增大,从而增大了变流器的体积和成本,不经济适用。
所以一般选取IC2<=0.5I0MAX,因此滤波电容C2值应满足C2<=。
L3的计算:对L3的要求是应尽可能滤除调制波的高次谐波分量,提高输出电压波形质量,滤波的电感的高频阻抗和滤波电容的高频阻抗相比不能过低,即滤波电感的感值不能太小。
为满足输出电压波形质量,要求一个采样周期中,电感电流的最大变化量小于允许的电感电流纹波△Ilfmax。
在U0=0是,电流纹波最大,此时有
L3>。
电感电流ilf必须能跟踪上给定电流ig的变化,即|diif/dt|>|dig/dt|。
否则输出电压的失真度就
会变大,严重时甚至导致系统异常工作。
因此L3不能过大,应该满足
其中Um为输出电压峰值,计算后便可得到L3。
经计算,选取L3=1mH,C2=200pF
二、题目:主电路开环仿真
分别仿真电源系统在以下工作状态时的情况:
(1)最高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2)最高输出电压、最小输出电流
(3)最低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4)最低输出电压、最小输出电流
记录直流电压波形,根据仿真结果计算输出电压纹波,并与要求的指标进行比较。
计算交流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与要求的指标进行比较。
答:分别仿真电源系统在以下工作状态时的情况:
(1)最高输出电压300V、最大输出电流100A
(2)最高输出电压300V、最小输出电流100A
参数同上,已经是最接近的了,难以将输出直流电压和脉冲再优化。
(3)最低输出电压100V、最大输出电流100A
(4)最低输出电压100V、最小输出电流10A
记录直流电压波形,根据仿真结果计算输出电压纹波,并与要求的指标进行比较。
计算交流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与要求的指标进行比较。
总畸变率为百分之11,小于百分之20,与指标相符合。
分析:造成电压与指标不符合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负载改变后的分流分压作用改变,电路中滤波LC的数值的选择,变压器的变比设置等等。
三、题目:设计控制电路
以L3电流、C2电压为反馈量,构建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电路,控制器均采用PI调节器。
在电源系统工作在稳态情况下,输出电流为最大值时,使输出电压指令由300V阶跃为100V,对电源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
说明PI调节器设计依据,给出过渡过程仿真波形,并计算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报告中应给出各个参数的设计过程、所用Simulink模块的参数设置、仿真模型、仿真波形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等内容。
设计思路:设置电流调节器与电压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如下图
进行判断,当电流为100A,电压为300V时,进行控制,将整流器转为二极管整流桥运行,此时则可控制电压的变化。
由图可得:超调量:3.3% 过渡过程时间:0.025s
四、实验建议:
(1)由于上机实验时,参加实验的人很多,而机房中又有许多不参加实验的同学不
愿意离开,所以导致了实验的同学找不到上机的机位,无法正常地进行实验。
希望老
师能够提前把不参加实验的同学请出机房,以便实验的顺利进行。
(2)希望老师能够多增添一些助教来帮助同学的答疑,因为有的同学问题比较多,总是和助教交谈很长时间,其他的同学无法向助教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望老师和助教能够在实验室中多走走。
五、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和本次的考试,不仅使我对计算机仿真技术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
解,同时也熟练掌握了simulink软件,并会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
识与实践相集合,更加强化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了simulink软件在计算机仿真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数值计算应用最
广泛的电气信息类学科中,熟练掌握simulink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研究的效率,是
理工科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