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单元我的气垫船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
2.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3.通过学习积累经验,更加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制造气垫船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陆上行,水里开,它的速度实在快,不是飞机和火箭,却能腾空飞起来。
(打一交通工具)生思考,回答谜底:气垫船2.同学们,你们了解气垫船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的气垫船模型》感受气垫船在地面和水面上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气垫船1.什么是气垫船2.我对气垫船的感受。
(二)阅读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想一想,气垫船为什么能离开水面阅读教材1页,然后回答。
气垫船将空气想下吹,使船体离开水面,并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三)设计制作气垫船模型制造气垫船的材料:纸杯、塑料饭盒、安全剪刀说一说,制作气垫船的过程学生思考,阅读材料,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四)活动比一比,看谁的气垫船模型跑的更快。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在进行比赛,然后评出最佳制造者。
(五)经验交流会把你交流制作和使用气垫船模型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六)反思通过其他同学们的述说,你有怎样的感受,其他同学的检验以及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些对我们是有用的把它们记录下来。
三、课堂练习说一说,气垫船的特点四、作业布置想一想,用其他材料做一下气垫船模型。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气垫船,掌握了气垫船的制作过程,并积累了经验,为我们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荒岛生存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2.懂得我们的生活所需是动植物提供。
3.在野外生活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为人类自身的生存服务,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理能力,将来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进行生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诉故事:三百年多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滨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滨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巡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生存利用自然资源生存了28年,加入我们在荒岛上,应如何生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岛生存》,感受荒岛上生存的方法。
2.学生倾听故事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一)阅读:野外生存夏令营开始招生了!思考:1.岛上的情况怎样2.可以在岛上怎样的生活3.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利用荒岛上的哪些资源来生活教师小结:同学们,开动了脑筋,相处了很多利用岛上的资源来生活的事例,现在,把你们的记录和发现展示给同学们吧!(二)事实证据我们在家时生活离不开动植物,那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哪来馒头麦子棉衣棉花牛奶奶牛书本纸张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从哪里来学生分小组进行表达交流,分享观点。
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三)设计制作给校园里的植物做个爱心标志牌吧!三、课堂练习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从哪里来大米糖课桌四、作业布置写出一则保护植物的广告语。
五、课堂小结在荒岛上,我们可以利用岛上的资源,为我们的生存服务。
教学反思:我们的小船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
2.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在实践中,找出制造的优缺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够利用荒岛上的资源制造生活用品,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从这岸到达对岸,我们应该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船)2.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那么,我们怎样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制造它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小船》。
二、讲授新课(一)阅读思考:荒岛上的生活新奇有趣,他们幻想着做什么他们幻想乡原始人一样,利用岛上的资源造一只船。
教师:荒岛上有哪些资源,怎样来造船呢(二)提出问题他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的开动了脑筋,进行了思考,相处了很多很多可行方法,想到很多课利用的资源。
那么,他们是怎用进行制作的(三)设计制作为了证明我们的想法的可行性,看看他们设计了怎样的方案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
(四)表达交流展示制造的模型,并把制造的过程说给大家听。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制作过程。
三、课堂练习1.想一想,我们可以利用荒岛上什么资源来造船2.怎样作用气球做羊皮筏模型四、作业布置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来制作船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只要我们善于思维,善于动脑,就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制造生活中所需的物品。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1 我们来造纸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的材料,会手工造纸。
2.体验造纸的过程,了解信息的记录和传递。
教学重难点:1.了解造纸的材料,会手工造纸。
2.体验造纸的过程,了解信息的记录和传递。
教学准备:课件废纸网纱造纸工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能造纸的材料有很多,我们废纸来体验一造纸过程吧二、设计制作(手工造纸):1.浸泡捣碎。
将废纸撕碎,浸泡5分钟,然捣碎。
2.搅拌。
搅拌成纸浆。
3.抄纸。
用纱网抄起一层纸浆,再用干毛巾吸去纸浆里的水分。
4.晾干。
轻轻揭下成形的纸,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三、表达交流向同伴说一说手工造纸的体会。
(小组交流)学生:就是是有些麻烦。
学生:手工造纸也很有趣!学生:速度也很慢四、了解阅读信息的记录和传递1.信息记录媒介龟甲竹简纸电子设备2.信息记录方式刻字书写语音输入打字3.信息传递方式网络通信电报驿马传递电话五、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教学反思:装订我的小书教育目标:1、了解装订、固定纸张的工具,探索使用方法,并尝试学习使用。
2、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进行装订。
3、体验将纸张装订成册的喜悦。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了解过装订、固定纸张的工具。
2、物质准备:共同收集电钻、订书机、打孔机、回形针、钻子等装订工具;双面胶、香糊、针、线等固定工具;大小、质地不同的纸张等材料。
电脑、幻灯片、木板、剪刀、湿毛巾。
活动过程:一、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散乱的纸张有序地整理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其固定成册二、第一次装订。
1、提要求:装订的册子要牢固、整齐又便于使用。
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2、分组操作: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并尝试使用工具将散乱的纸张装订成册。
3、围绕是否牢固、整齐、便于使用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验。
三、观看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特殊的装订方法,按“整理---固定---钻洞---缝线”的程序进行装订。
四、第二次装订。
1、提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尝试不同的装订方法进行装订。
与同伴一起合作装订成册。
2、分组操作: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装订方法,自由选择同伴合作装订。
3、交流:请学生将装订好的作品与客人老师和同伴交流,并介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装订的。
活动延伸:1、区角活动中继续将纸张装订成册。
2、将装订好的册子投放到语言角、科学角、自然角中使用。
教学反思:科技产品体验会教学目标1. 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
2.通过活动,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激发自己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初步认识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未来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或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科技新名词及生活中的科技事例;收集三次科技革命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的科技知识和遇到的科技方面的困惑;制作课件教学活动: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教师播放视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多媒体出示课题:现代科技在身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在探月工程和深海探测方面的科技成就,感受我国的科技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知识的热情。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话题一感受科技的新变化教师:说说生活中的现代科技产品。
(衣、食、住、行、用多个方面)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大视野”:如:手机、数码相机、纳米洗衣机、克隆技术、液晶电脑、掌上电脑、电子化服饰、转基因蔬菜、MP3、网络、微波炉、磁悬浮列车、水陆两用汽车、电动自行车、变身自行车等。
教师:展示资料。
活动一:感受现在科技想一想:这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结论: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结合与生活相关的这些科技产品,说一说现代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学生:看完上述材料,谈感受。
教师: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学生:归纳总结。
①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
③新科技产品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离开了现代科技,这些生活新变化难以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和2014最新前沿技术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改变生活,从而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领略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和推测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未来生活会是怎样的……活动二:畅想未来教师:想象和推测一下,随着科技的发展, 3000年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描述未来,展示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家庭生活自动化,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看电视等;人身体器官损坏后可以随意更换;人类已经能够在月球上长期定居;已经攻克了癌症难题,人类再也不受“癌魔”的困扰(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畅想未来”和播放“未来科技生活的一天”,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技、热爱社会的情感。
通过信息收集与交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活动三:你说我说课件展示网络学习——相伴一生的充电器和漫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师:科技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重大影响,假如离开了科技,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会怎样学生: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中,人们利用网络了解时事、查找料、学习文化知识、娱乐等,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使人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小组代表发言:……归纳总结: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载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