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跟踪的控制算法
(一)理论模型
虚线 Y( t )为焊炬的跟踪调节曲线, 可视作系统执行机构的输出量,即 :
()()t
Y t S t dt =⎰
传感器在焊缝坡口 B 点的偏移量e1(t )实际上是 R ( t )曲线上B 点相对于 Y( t )上 A 点的偏差量,即
1()()()()()t e t R t Y t R t S t dt τ
τ-=--=-⎰
设焊接速度V ( mm/ s),则焊接点 A 滞后检测点B 时间为:V
λ
τ= (s )
再设()S τ是焊炬从t τ-时刻到t 时刻的调节量,即: ()()t
t S S t dt τ
τ-=⎰
则焊炬行走 时间后与坡口中心的实际误差应为:
()1()()1()()t
t e t e t S e t S t dt τ
τ-=-=-⎰
理论上 ,只要知道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S τS 便可 知道 ,但实际系统 的传输 函数
往往很难准确得到,因此△S 直接求解比较困难
焊接起始点
实际焊缝的坡口中心曲线
焊枪的跟踪曲线
(二)由模型得出的简易控制算法
实际的焊缝跟踪过程中,视觉系统提供的位置偏差是经过传感器经过一帧一帧的图像采
集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最终得出位置偏差信息提供给控制器。
因此,需做以下设定:
(1) 位置请求指令发送时间间隔和执行机构调整时间间隔同步; (2) 在每次位置请求时,在上一调整周期内焊枪已完成所需的调整量; (3) λ为采样间隔点的整数倍。
设O 点为初始参考点,O 0为焊枪开始纠正起始点,从O 点到O 0点,视觉传感器只做图像采集,焊枪并不进行跟踪,这一段距离属于“盲区”。
i e 为每次识别的坡口中心点与初始参考点之间的差值,i m 为每一步的焊枪实际跟踪量。
系统焊枪实时跟踪量m i 的算法为: 1
()
i i
i a i i a
m e
m ---=-∑ ( i=a ,a+1,
···,n )
焊接方向
(三)根据简易控制算法得出的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焊接过程中,在焊接速度方向上,焊枪相对工件每移动固定的距离,完成一次调整,或者说,每移动固定的距离,控制器向传感系统发出一次位置请求指令。
设固定距离为L ,焊接速度为V ,T 为控制器向传感系统发出一次位置请求指令的间隔时间,则: L T V
=
1
()
i i
i a i i a
m e
m ---=-∑ ( i=a ,a+1,
···,n ) 此种算法优点:在焊接过程中,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焊枪每次纠偏动作均是在X 方
向上固定距离内发生的,所以,对焊缝成形和焊接质量有较好的保证。
缺点:若焊接速度过高,则在单位时间内焊枪纠偏动作次数增大,即焊枪纠偏频率变高,不利于焊接机械设备的稳定甚至会损坏设备。
第二种方案:在焊接过程中,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控制器向传感系统发位置请求指令,设T 间隔时间为,T1为传感器处理每帧图像时间,T2为传感器与处理器之间数据传输时间及控制器处理数据时间之和;T3为伺服电机响应时间。
则满足123T T T T ≥++ 时,焊枪在T 时间内完成一次纠偏动作。
在前视距离λ内,焊枪滞后检测点时间V
λ
τ=(s ),根据请求时间间隔T ,可得请求次
数为:N T
τ
=
,即前视距离下,焊枪调整的次数a=N T
τ
=。
系统焊枪实时跟踪量m i 算法为:
1
()i i i a i i a m e m ---=-∑ ( i=a ,a+1,
···,n ; a=N T
τ
= )
分析:
此种发方案缺点:跟踪精度受焊接速度影响较大,在高速焊接时,会影响焊接质量; 优点:焊枪纠偏动作频率固定,有利于系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