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三节基督教2001/12/5 9:35:11一、沿革20世纪20年代,中华基督教会成立,上海一些新成立的教堂加入该教派。
民国26年(1937年)5月,有闽南人创设闽南堂,借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550号协进中学(今静安公安分局处),后至胶州路260号自设教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美籍英人乐灵生受美国南浸信会之派来上海虹口设第二浸信会堂,后命名为怀恩堂。
抗日战争时被迫撤离虹口,由戚庆才牧师在境内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觅得空地,于民国31年建成现时的怀恩堂。
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创立的中国内地会,于民国28年12月在境内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25号设立自由教堂,即今新恩堂。
40年代,基督教徒在自立、自养的浪潮中,纷纷建立独立性的教会,境内主要有倪柝声创立的基督徒聚会所,赵世光创立的灵粮堂和竺规身的中华基督教堂等。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一些大教堂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占用,被迫来境内设堂。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些独立性小教堂失去依托。
边仲生、竺规身、盛永保等中国籍牧师联合这些小堂成一体,用泰兴路耶稣堂的灵工社之名,组成灵工团,境内有凯乐堂等11所教堂参与联合。
解放后,基督教界开展“三自”爱国运动,怀忠堂牧师戚庆才是全国“三自”爱国运动40位发起人之一。
1956年,破获占据在基督教徒聚会处的倪柝声反革命集团后,广大基督教徒受了一次爱国教育。
1958年,为改变教派隔阂,全市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境内所有教堂合并于怀恩堂、锡安堂、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和灵粮堂4处,怀恩堂为联合礼拜筹备会驻地。
“文化大革命”时,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1980年,怀恩堂恢复为区的联合礼拜堂,对外开放,不分宗派。
1982年11月,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成立,选举张芹国为主任。
1987年12月15~16日召开区第二届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代表会议,选举唐守临为名誉主任,张芹国为主任。
1989年9月24日,新恩堂成为怀恩堂分堂。
新恩堂曾被称为“万国教堂”,是全市唯一可用粤语做礼拜的教堂。
境内曾有39所基督教宗教场所,其中外国人创设或外国教堂驻沪分堂有10所。
教会宗派林立,内中属中华基督教灵工团的最多,共有11所。
境内基督教徒最多时有6000余人,1987年有近5000人。
二、宗教场所1.怀恩堂位于陕西北路375号,系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
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清宣统二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入王家厍(今北京西路605弄32号)。
因场所小无法容众,民国29年,遂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买地建房。
民国31年竣工,民国32年加建2层,翌年春落成,堂内可容纳千人以上。
1958年,上海基督教实行联合礼拜,该堂成为新成区联合礼拜堂。
1960年为静安区联合礼拜堂。
“文化大革命”时停止宗教活动。
1980年复堂,1982年,在该堂召开区第一次基督教徒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怀恩堂堂务委员会,选举戚庆才为堂务主任。
1987年12月15~16日召开区基督教徒第二届代表会议,选举戚庆才为第二届怀恩堂堂务委员会主任。
在该堂登记和受洗礼的信徒共4300人,是一个人数较多的教堂,经济完全实现自养。
1986年11月起,信徒中有35位医师及护理人员举办医学咨询服务,每年有数千人次就诊。
该堂经整修焕然一新,大堂由1幢中3层旁2层的楼房组成,东南角有一高耸的钟楼,另设小教堂。
大堂的礼拜实况用闭路电视传播到各小礼堂。
礼拜时可容纳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2.新恩堂坐落在乌鲁木齐北路25号,是怀恩堂的分堂,占地2.71亩,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955平方米。
该堂建于民国28年,系内地会英国传教士所建。
当时教会事务、传教活动全由外国传教士控制,该堂是外国教徒聚会之所,俗称“万国教会”,正式名称为“上海公共礼拜堂”。
1951年外国教徒离沪前,物色与其宗教礼仪较接近的中国教会和教牧人员接管该堂,遂由新闸路国语礼拜堂、凤阳路家庭聚会、基督教团契3个较小的教会联合接办该堂,名为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由杨绍唐牧师等主持。
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该所属长宁区。
1960年区划变动后,属静安区。
1962年命名为新恩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宗教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1989年3月,房屋全部归还,作为怀恩堂分堂,着手整修,保持该堂原有格调,1989年9月24日正式复堂开放。
该堂每个礼拜天下午特设粤语礼拜,深受广东籍信徒欢迎。
3.锡安堂前身是中华基督教会。
希腊人裴雅各来沪,在今康定路588号创设荣耀会,后因经济不支回希腊。
民国26年,竺规身继承裴的衣钵成立教会,定名中华基督教堂。
民国37年,康定路房屋被盛家收回,只得由信徒出资,向外募捐建堂。
1950年,买下延安中路1125号1.13亩地(原周家花园)建堂,经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协助,1952年新堂竣工,是年4月5日举行落成典礼。
它是解放后上海首建的大教堂,竺规身任该堂主任牧师,根据圣经注释“锡心平安”,题名为“锡安堂”。
竺又是灵工团执委会主席,团址即移到锡安堂。
该堂能容纳600人以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徒参加怀恩堂联合礼拜。
4.灵粮堂全称为中国基督教灵粮世界布道会上海灵粮堂。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接受西差会津贴的教会多陷入困境。
赵世光牧师发起组织国人自立、自养、自传的教会,创设灵粮堂。
民国31年,借静安寺路协进中学聚会。
在“三自”宗旨的影响下,参加的信徒骤增。
有人捐献乌鲁木齐北路严家宅土地一块,民国34年,即建简陋教堂迁入聚会。
民国36年,信徒增至1085人,严家宅教堂不敷使用。
由信徒捐款后购得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187号,先建一砖墙结构的临时聚会所,1956年4月始动工兴建,全部费用由信徒历年来奉献积累。
是年8月1日晚,举行新堂落成暨建堂14周年感恩礼拜。
5.南阳教堂系由上海基督教徒聚会所演变而成。
建于民国37年,坐落于南阳路123—145号,占地4.71亩,建筑面积2207平方米。
20世纪30年代初,基督教聚会所几名教友,在今铜仁路240弄(文德里)设立福音书屋,并设堂礼拜,名为文德里教堂。
后因信徒日众,由主持人倪柝声集资,在南阳路123号建成可容纳数千人的大礼堂,因路得名“南阳教堂”。
1958年改为新成会堂。
1973年改建为静安体育馆。
三、医疗及出版事业1.同仁医院清同治四年(1866年),美国圣公会一教徒向该会在沪传教士汤霭礼赠款,汤与该会中国牧师吴虹玉用此款在虹口开设诊所,中文名“同仁医局”。
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至境内海格路(今华山路)425号英童女校,后移至九江路英童公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院址为日军所占,遂迁至境内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361弄,与本属圣公会系统的广仁医院合并。
民国29年,有医师7人,护士66人,床位131张。
到民国30年,医师已增至25人。
民国36年,在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开辟新址,与同仁第二医院合并。
1949年5月,该院又于延安中路分设中医门诊部。
1952年10月,该院由市卫生局接办,改作公立同仁医院。
2.《女铎杂志》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学会在美以美会传教士亮乐月主持下出版《女铎报》,编辑部在境内开纳路(今武定西路),是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妇女杂志,内容多宣传戒烟、酒、嫖等,得到基督教妇女会等国际机构的支持。
民国10年,亮乐月回国后,由中国人李冠芳和刘美丽等任编辑,编辑部并入广学会总部。
3.福音书房民国10年,倪柝声在福州创办,民国16年迁至上海。
民国31~36年转往内地。
民国37年,倪返沪后重新整理并加以扩展。
该书房历年来所出书刊大部分为倪柝声的著作或讲稿。
1956年1月,倪柝声反革命集团被破获后,福音书房停业清理。
经初步清理后于1956年12月1日恢复业务。
1958年7月31日歇业。
境内基督教堂简表名称地址创建年月创始人说明联合礼拜教堂怀恩堂陕西北路375号1910,1942年建现址新所美国南浸会乐灵生1930年起由戚庆才负责新恩堂乌鲁木齐北路25号1939.12内地会西人所建1951年起由杨绍唐负责团体灵工团康定路528号1941陆思诚、汪兆翔、边仲生1958年结束中华基督教灵工团锡安堂延安中路1125号1952.4.5竺规身1960年并入新恩堂泰兴路耶稣堂泰兴路233号1935加拿大麦凯夫妇、谢小姐原名使徒信心会耶稣堂,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凯乐堂常德路442-446号1907加拿大麦凯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神召使徒信道会常德路681号1941.10与神召会合并而成瑞典人安特生、后由盛永保负责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曹家渡耶稣堂万航渡路917弄73号1943胡德康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守真西堂北京西路605弄42号1900美国伍约翰夫妇1937.6.13迁入。
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广乐使徒信心会凤阳路539号1925黄月棠、胡黄氏等1937年迁入。
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中华基督教灵工团昌平路使徒信心会耶稣堂昌平路125号1934美国白美林,1939年后由陈大卫负责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康定路神召会耶稣堂1938.l瑞典卡而生惠拉惠,1945年后由项秉贤负责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上海以马内利福音堂新大沽路472―474号1911.l美国陆慕德及其女陆以平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沪西福音堂金道荣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堂胶州路260号1937.5.30陈之毅、陈清凤1958年联合在怀忠堂沪西福音堂余姚路387号1952.7王摩西、王天耀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岭南堂(西堂)长乐路1062号1915.11.28简称富吉堂,1944年迁人张竹君、邝富灼、张英云1958年联合在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闸北堂沪西聚会所陕西北路227弄9号甲1888许道武、张佩英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浸礼会上海第一浸礼会分堂期恩堂延安中路700号1946彭善彰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自立会西区永志分堂华山路351弄8号1943年闸北承志总堂分此谢永钦、梁天锡1958年联合在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天恩堂分堂余姚路387号1943、1953年由长路光裕里5号迁此朱顺才、许鸿年等5人1958年联合在怀恩堂福音证恩堂余姚路517弄197号1950董有根死后由其妻潘凤宝主持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中华圣公会圣保罗西区分堂怀安堂昌平路684弄5号1909姚贤杨属江苏教区堂口。
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圣彼得堂康家桥布道所康家桥14文弄9号1949.l洪德应1891年成立首堂。
1958年联合在灵粮堂团体及机构圣公会主教院万航渡路676弄50号1937陈思真、王克忠等各主教住宅(属江苏教区)真耶稣教会江苏支会上海分会万航渡路308号1918年总会成立于北京,1937年迁入沈以撤父子1958年联合在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江苏支会康定路忻康里14号1918年总会成立于北京,1937年迁人沈以撒父子1958年联合在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中国布道会中国布道会上海基督教会堂愚园路54号19471956.3迁此许志文1958年联合在锡安堂灵粮堂新闸路1970号1942.1956年新辑成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