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切片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摘要一、报告背景聚酯切片(简称PET)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涤纶长丝和瓶类包装材料,也可作为改性塑料的原材料。
从行业布局来看,国内PET的生产和消费集中于华东地区(江苏和浙江),国内聚酯行业在经过了08年的最低谷和行业洗牌后,当前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很多企业重新开始涉足该领域。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和公开信息收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归纳行业特征,尝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我行授信策略建议。
二、报告结构本报告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行业基础知识介绍,包含PET行业的基本定义,子行业分类标准和行业基本特点,在行业基本特点中着重于产业链分析、以及主流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介绍;并且并针对PET的行业特点,对其成本结构的量化公式做了阐述。
第二部分是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其中一是对全球PET行业供求分析,并罗列了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的产能排名;二是对国内PET行业进行了多维度分析,主要是包含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供求分析、价格分析以及进出口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主要从规模分布、区域分布和生产主体分布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第三部分是上下游分析。
在上游分析中,着重分析两个主要上游行业--PTA 和MEG的行业特征;在下游分析中,主要集中于两大下游行业:聚酯纤维和瓶级聚酯。
第四部分是授信策略建议。
主要逻辑是在行业特征、发展趋势及主要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我行授信策略的总体原则、目标客户、具体建议及风险防范措施。
三、聚酯行业主要特征:1、整体产能过剩,但短期内子行业盈利空间变化受制于多因素,如上游原材料进口依存度的变化,聚酯装置和下游终端设备的投资周期时间差、以及下游替代产品(如棉花)的价格变化等。
2、区域集中趋势明显,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低端产品需求饱和,高端差别化纤维产品占比仍不高。
我国聚酯产品同质化过度发展问题突出,低端产品需求日趋饱和。
2010年底,我国聚酯纤维差别化率仅约46%,2015年总体差别化率力争达到60%。
4、原材料和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大。
上游原材料进口依存度较高,原油价格波动对PET产品价格影响大,转嫁成本能力较差,行业盈利水平波动剧烈。
三、主要结论PET(聚酯切片)为我行审慎介入类行业,该行业属于资源导向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为显著的规模效应。
目标客户: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原则上位于大型石化基地,与大型炼厂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聚酯企业,优先支持差别化和功能化产品较高的企业。
具体授信策略建议分短期融资和项目融资两部分,主要从产能规模、产业链完整性、技术水平、具体财务指标及我行内部评级等多维度提出策略建议,同时提供了全行业的主要经营指标以作参考。
目录第一部分行业知识1一、PET(聚酯切片)行业介绍1(一)定义1(二)子行业分类标准1二、PET(聚酯切片)行业特点2(一)产业链分析2(二)主流技术及生产工艺介绍2(三)单位产能投资及成本结构3第二部分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3一、全球PET行业发展状况3(一)全球PET行业供求情况3(二)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4二、我国PET行业发展状况5(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5(二)供求分析7(三)价格走势分析7(四)进出口分析8第三部分上下游分析9一、上游(PTA和MEG)行业分析9(一)PTA基本概念9(二)PTA行业特征分析9(三)MEG(乙二醇)基本概念11(四)MEG行业特征分析11二、下游行业分析12(一)聚酯纤维主要分类12(二)重点子行业:涤纶工业长丝13(四)瓶级聚酯行业发展现状15第四部分行业特征、风险分析及我行授信策略建议16一、行业特征16二、行业发展趋势17(一)行业景气度总体判断17(二)下游重点子行业发展趋势17三、行业风险18四、我行授信策略建议19(一)总体原则和目标客户19(二)授信策略建议19(三)其他关注要点20第一部分行业知识一、PET(聚酯切片)行业介绍(一)定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Polyester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酯切片);化学式为,),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PET(聚酯切片)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PET在塑料分类中代号为“1”。
(二)子行业分类标准PET(聚酯切片)主要从组成结构、性能和用途三方面分类:1)按组成和结构可分为:共混、共聚、结晶、液晶、环形聚酯切片等;2)按性能可分为:着色、阻燃、抗静电、吸湿、抗起球、抗菌、增白、低熔点、增粘(高粘)聚酯切片等;3)按用途可分为:纤维级聚酯切片、瓶级聚酯切片、膜级聚酯切片(主要是工艺指标不同),其中纤维级聚酯切片按其中消光剂tio2的含量不同又可以分为:超有光(大有光)、有光、半消光、(全)消光聚酯切片。
另外还有阳离子聚酯切片。
从行业规律角度考虑,本报告对PET子行业的分析主要从用途分类入手,即纤维级聚酯切片、瓶级聚酯切片和膜级聚酯切片,且以前两者为主(市场占比95%)二、PET(聚酯切片)行业特点(一)产业链分析PET产业链图示PET(聚酯切片)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上端,上游是石化行业,下游是化纤、包装和薄膜行业,分别对应的PET产品为纤维级PET、瓶级PET和薄膜级PET;这三种PET产品分别占整个PET市场的比例为70%、25%和5%,也就是说以纤维级PET和瓶级PET为主。
(二)主流技术及生产工艺介绍PET(聚酯切片)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接酯化法(PTA法)成为聚酯生产的首选技术路线,该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大规模生产线的为连续生产工艺,半连续及间歇生产工艺则适合中、小型多种生产装置。
在直接酯化法(PTA法)中,PET的直接上游原材料是PTA(对苯二甲酸)和MEG(乙二醇),生产过程如下:(三)单位产能投资及成本结构1、单位产能投资:PET产品吨产能投资:1000元/吨-2000元/吨左右。
据行业内人士介绍:今后的吨产能投资应控制在1000元/吨以下,才较为经济。
2、成本结构:每生产1吨PET(聚酯切片)大致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
PET(聚酯切片)的成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0.86×PTA价格+0.34×MEG价格)+加工费用。
第二部分全球及中国PET行业发展状况一、全球PET行业发展状况(一)全球PET行业供求情况世界聚酯产能及预测表(单位:万吨)地区2007 2008 2009 2010北美792.6 813.1 820.6 820.6南美108.3 112.3 112.3 127.3西欧482.8 482.8 482.8 514.8东欧233.9 234.0 234.3 256.7非洲/中东266.0 266.0 273.5 273.5亚洲/远东4414.8 4582.6 4741.5 4832.5世界合计6298.4 6490.8 6665.0 6825.4PET产能利用率分地区产能过剩情况根据SRI咨询公司预测,尽管存在经济危机和不确定的商业因素,PET的产能在2013年前仍将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
西欧的聚酯产能将有所下降。
产能增长较快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亚洲(主要是中国)和非洲。
2010年全球聚酯需求增加了100万吨,较09年多增长6%,其中45%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欧美温和增长以及瓶重减轻和再生PET的使用减轻了全球增长。
未来,尤其是2012年将迎来新产能投资的浪潮,PET产能利用率在09年达到高点后将逐步下滑。
如果以90%的产能代表实际供应能力,则2011年亚洲地区供应将超过需求300万吨,欧洲是唯一净进口地区,未来出口分配将比较困难。
(二)全球主要PET生产企业目前全球PET生产商有数百家,而主要生产商(包括合资企业)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印度信任实业,台塑集团,Gruppo Mossi & Ghisolfi,远东纺织、三房巷和阿尔法集团等。
二、我国PET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我国PET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特征:行业发展呈现“三集中”的特点,即向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集中。
1、规模分布产能分布向大规模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截止2009年,全国PET生产厂家约121家,180套装置,其中装置规模4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数量25家,占比20.66%;同时装置规模4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产能合计约1600万吨,占总产能约58%。
2005、2009年聚酯企业生产能力规模对比(单位:万吨)2、区域分布我国PET的产能与消费均集中在华东地区,主要是浙江和江苏两省,两者总产能占全国七成以上,其中浙江37%、江苏34%、福建7%、广东4%、上海6%,其他地区近占12%。
2010年聚酯产量区域分布地区企业数产量(单位:吨)(个)2010 2009 同比±%浙江42 4677646 4688909 -0.2 江苏14 3714850 3594279 3.4 上海 6 1295886 1243716 4.2 广东16 534669 479349 11.5 天津 2 287581 226501 27 河北 1 21366 14289 49.5 辽宁 4 303264 319978 -5.2 黑龙江 1 1972 60784 -96.8 安徽 3 35255 25156 40.1 福建 2 241168 217845 10.7 山东 1 1175 793 48.2 河南 2 218275 203518 7.3 湖南 2 36904 31468 17.3 海南 2 277231 255532 8.5四川 1 133205 123960 7.5新疆 2 111186 92495 20.2从新增产能来看,同样也体现出地区集中度的趋势,其中浙江省2010年新增聚酯项目占到国内新投聚酯产能的63%,另外江苏29%、福建3%、上海5%。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市场新增的聚酯项目将继续向江、浙两省聚集,两地规划新增聚酯产能占全国总规划新增聚酯产能的近八成。
2011年以后,规划新增聚酯产能比例:浙江48%、江苏31%、福建10%、广东3%、上海5%,其他地区近占3%。
3、生产主体分布:截止2010年,国内聚酯生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大半江山,产能占比72%,其余两个生产主体为国有企业,占比18.67%;外资企业,占比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