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

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原始农业的产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分析半坡尖底瓶的结构及制作程序,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黄泥制作半坡尖底瓶,说明设计构思及原理;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困;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2.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一、设情激趣——猜谜语导入新课:(一)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种植物)(二)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种植物)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二、讲授新课:(一)半坡遗址。

我们了解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谋生方式的变化,那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到的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简单的、粗糙的石器称作是打制石器又叫做旧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旧石器)而言,磨制石器是什么样子的呢?归纳:1.两者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把天然石块简单加工成型就使用了,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型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能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难用,效率低下;磨制石器精制好用,效率高。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南方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多年前,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我们把河姆渡原始居民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庄稼是什么呢?河姆渡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有哪些不同呢?饲养的家畜、家禽有哪些呢?请结合课本进行回答。

在让各小组进行发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思考: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单个提问学生之后教师指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人类开始向适宜畜牧的山前、低地迁移,搭建房屋,形成了聚落。

师: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什么?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回答。

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距今有四五千年前。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的原始农耕文化,其中包括了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农耕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涉及了两种农耕文化的种植作物、生产工具、房屋的建筑样式、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具体内容,我们通过比较,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原始聚落,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

通过本课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了我们对原始农耕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重要的知识点和不解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示出来。

四、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补充,梳理,形成共性问题展示如下:(一)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二)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三)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有什么不同?(四)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五)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五、合作解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小组代表宣布本组答案。

如有不同再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书关键词到适当位置。

六、感悟收获。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知识、能力、情感任一方面均可)教师总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神话与历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炎黄联盟,涿鹿之野等黄帝与炎帝的传说故事;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以及禅让。

理解炎帝与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自学归纳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

2.难点:了解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代表的地区和特点等。

二、导入新课:我们中国人平常以什么子孙自称?(生:炎黄子孙)为什么我们会称为炎黄子孙?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板书:神话与历史。

三、新授:(一)炎黄的传说。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炎黄联盟: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和两个部落最为强大,世代互通婚姻,关系密切,后来,一同由西北发展到中原,结为。

2.涿鹿之战:(1)爆发:炎黄部落联盟与一个以为首领的东方大部落大战于。

(2)结果:蚩尤被擒杀,部分部落成员退到了南方。

此后,中原的部落推举黄帝为的首领。

让学生讲述涿鹿之战的经过。

3.人文初祖:提问:(1)你知道黄帝时代有哪些发明吗?学生看课本找出。

让学生看图说史,掌握皇帝时代的发明。

生:传说黄帝发明了船和车;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时代还发明了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

(2)我们为何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明确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拓展:学生朗读毛泽东《祭黄帝陵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升:通过议一议,讨论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包括联系与区别)学生能依据课本答出:神话传说或多或少能帮助我们复原那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别。

(二)神话中的历史1.出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尧舜禹以及禅让。

(1)你知道现在我国国家主席是谁吗?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国家主席的?(2)你知道我国古代推荐首领的方式吗?(3)你知道尧舜禹的故事吗?能否讲述一个他们的故事?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自学,并阅读小字内容,说出尧和舜的故事,禹的故事讲出治水即可。

2.挑战自我: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本《史记•五帝本纪》,进一步理解禅让的本质和天下为公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中华初祖是炎黄,炎帝曾把百草尝。

黄帝曾经造宫室,车船兵器和衣裳。

炎黄涿鹿败蚩尤,华夏主体渐兴旺。

五、课堂训练:(一)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

A.黄帝;B.尧;C.舜;D.禹(二)相传创造文字的是()。

A.尧;B.仓颉;C.黄帝;D.炎帝(三)你认为黄帝时代的发明的哪些内容是可信的?哪些具有神话色彩?请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神话与历史一、炎黄的传说:(一)炎黄联盟: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

(二)涿鹿之战:炎黄联盟→蚩尤。

(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二、神话中的远古历史:(一)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联系和区别)(二)尧、舜、禹的传说。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教学目标】1.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经过及结果。

2.知道启建立夏朝的史实。

3.掌握国家产生的过程及标志。

4.通过夏朝建立的史实,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启建立夏朝。

(3)“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难点:(1)禹治水过程。

(2)禹治水成功原因。

(3)国家产生的标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老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的著名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