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李松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李松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李松
发表时间:2019-04-02T10:05:43.2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李松
[导读] 对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及温差进行控制。

根据环境温度条件,对混凝土进行保护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等。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总结和积累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 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1 混凝土在浇筑期间需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若混凝土表面产生泌水现象非常严重,需要及时清理表面上的泌水。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泵送的混凝土灰含水量过高的情况进行处理。

因为其水份远远高于人工搅拌混凝土含水量的时候,混凝土的质量就会下降。

需要根据施工及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及温差进行控制。

根据环境温度条件,对混凝土进行保护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等。

1.2 混凝土的养护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于保温养护,保温养护的时间不宜过短,一般要求大于15天。

保温养护的目的在于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度应力破坏混凝土的结构,产生裂缝。

在保温养护期间,要严格执行施工标准。

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降处于规定的范围内,以减缓混凝土的降温速度。

这可以有效的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来提高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3 混凝土的运输
通常情况下,采用搅拌车来运输混凝土,搅拌车多为自卸汽车或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在现场搅拌时,混凝土原料多采用小型翻斗车、双轮手推车。

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泵一般用于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作业,少量的混凝土地面运输一般采用手推车完成。

在建筑行业中,运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大量的原材料都需要经过运输过程到达施工现场。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易出现分层、泌水、砂浆流失和坍落度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为避免发生这类现象,我们对运输过程要做以下几点要求:混凝土在完全凝固后再进行运输作业;当混凝土在从运输工具中倾倒的瞬间,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在倾倒之后发生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混凝土在倾倒时,其倾倒高度不得超过2m。

如果高度超过2m,则串筒、溜槽或震动溜管等工具要与其一起下落,同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出口角度垂直于地面。

2 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2.1 混凝土的配制及浇筑问题
配制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骨料、掺合料以及外加?┑龋?如果选用的原材料质量以及搭配比例不符合标准,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问题。

如选用的水泥碱含量超标,就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从而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骨料含有过多杂质,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色泽不均匀等问题出现。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一定的技术标准,也会造成问题的出现。

如混凝土浇筑不按规定的工序进行,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整体性等;混凝土浇筑时,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大于2m,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厚度过大,无法起到预期的振捣效果,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拆模后又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2.2 模板的设计与安装问题
模板的设计与安装是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如果这部分工作在施工时不能顺利进行,就会导致整个清水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

模板一般要求设计简单合理,能够实现承载稳定,然而国内一些工程人员在设计模板时往往忽视这一设计准则,在对模板的明缝、阴阳角等细节的设计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使得安装后模板的拼缝出现缝隙,拼接严密性较差;另外,在对模板材质选择上,材料刚度较差,吸湿性能不好、涂料涂刷不均匀等也会对模板的安装带来很大问题。

3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工艺
3.1 准备和检查施工材料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会受到厂房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所使用材料的影响,因而在施工现场必须严格的对送达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查,必须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文件的遵循下进行材料的检验核查工作,如:水泥、砂石等混凝土材料的检查工作,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有关于材料的种类、合格情况、等级、生产日期以及性能等进行了解,其中,抽样方式是最常见的材料检验方式之一,其能够使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除了需要对混凝土基本的材料规格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依照设计图纸上的施工要求检验材料的种类、数量等,以便其能够与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有助于将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质量管理力度加强。

在检查了混凝土施工基本使用材料额规格以后,需要采取抽样的方式对水泥、砂石等进行检查,以便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得到保证的。

3.2 分层施工需保持全面
浇筑过程中,工程分层浇筑需保持全面,直至所有的浇筑工作完成。

首次全面浇筑施工过程,应确保工程获得整体性浇筑,再实行下一次浇筑,其一般适用于建筑面积适中及较小的施工中。

施工经短边―长边进行,同时可经两侧―中间,同时进行中间―两侧的浇筑施工。

3.3 分层、分段建筑的要点
因工程量较大,或受到搅拌机和挖掘机等影响,使得施工受到较大阻碍。

为此,应采取分层、分段的方式进行浇筑施工。

其主要经底部实施浇筑,然后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浇筑施工,直至完成浇筑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建筑物体不可过厚、过长。

3.4 余面分层浇筑的要点
余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多应用于厚度>3倍的建筑中。

混凝土施工中,应确保异型性建筑位于顶部位置,此时,混凝土构成了自然的
斜坡,坡度比例为1∶3。

实际施工时,混凝土振捣的操作流程为下―上,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因为切面的面积较大,会导致裂缝现象出现,其原因和收缩、降温均有较大联系。

因此,大体积建筑结构浇筑混凝土时,需做好相关措施,进而控制混凝土施工中发生裂痕的几率。

3.5 妥善深入振捣
设定振捣步骤,是为了创设最适宜的混凝土密度,吻合设计规格。

着手去振捣前,要调控振捣器彼此的间隔,不可超出拟定的40厘米。

不要遗漏振捣,或不均衡振捣。

振捣应当持续,直至混凝土不再会沉陷。

握紧偏软的胶管,快速插进固有的混凝土之内,然后上下抽动。

若混凝土面不再凸显气泡,表层泛出浆液,且形成水平面,即可停住振捣。

插入振捣应能快速插入,然后缓慢拔出。

插点应当均匀,依照次序插入。

插入式振捣棒的作用半径是振捣棒直径的8―9倍,振捣棒纵横间移位间距应为1.5倍振捣棒作用半径,上层振捣时,还要深入下层,以便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粘接。

结束语
综上,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逐步得到提升。

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健康发展,使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工程实际状况、浇筑类型等,制定科学的浇筑方案。

同时,建筑企业要加大节能力度,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使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建筑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健明.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缪海燕,缪德勇,蔡春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3,9,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