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

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研究领域一、研究领域简介先进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本领域主要从事激光应用技术、材料电磁场制备技术、表面防护技术、焊接与热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迄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40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百篇次,出版专著及教材4部;获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本研究领域现有材料表面技术、热处理及焊接技术、和特殊外场处理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二、学术带头人简介刘常升,1963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材料工程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

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2000年获第二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二等奖奖励。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5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出版《激光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制备》专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

赵骧,1956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7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金属材料系留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部材料晶界设计讲座任教;回国后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研究所任教。

1999年至今多次以客座教授身份赴法国Metz大学进行科研合作。

1994年和2002年分别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长期从事电磁场热处理以及材料的织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在《Acta Mater.》、《Scripta Materialia》、《Adv. Eng. Mater》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7篇;参编教材一本,合著专著1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李友,1946年4月生,教授。

1970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相专业,毕业至今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

1997年9月10日承荣获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沈阳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社会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及沈阳市热处理学会理事长、沈阳市热处理协会副理事长、《金属热处理》杂志編委、沈阳市职工技术革新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

曾获部、省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三、主要研究成员孙荣耀,1944年10月生,副教授。

1970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铸造专业,1984年获得工学硕士。

毕业至今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

先后对稀土易切削钢、模具钢和钢铁表面强化等进行了研究,曾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永涛,1945年6月生,副教授。

1967年8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现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

曾任沈阳黄金学院金相实验室主任,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标兵,曾获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两项、发表论文十三篇。

李好平,1953年7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

1982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现在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申报专利一项、参与编写教材一部。

单玉桥,,1954年1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在Physica C, Rare Metals, 低温物理学报、东北大学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国际、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第二作者7篇。

其中第一作者1篇第二作者3篇,被SCI 和ISTP收录;第一作者3篇、第二作者3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收录。

发表在Physica C 的论文4篇被国外同行论文引用。

李国喜,1961年8月出生,工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东北大学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材料保护、金属热处理、国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第二作者4篇。

陈岁元,1964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

2001年获得了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

张滨,1965年11月出生,硕士,副教授。

2001年获得了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其中,SCI收录2篇,EI检索8篇。

何长树,1970年10月生,工学博士,讲师。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

1996年9月考取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同年考取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于200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硕士和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电场、强磁场热处理对金属板材宏、微观织构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0篇四、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热喷涂、热浸镀、低温电镀与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固体润滑涂层、涂料与涂装、激光硬化与合金化、激光重熔与涂敷、激光切割与焊接、气体保护氩弧焊、电阻焊与扩散焊、新金属材料连接技术;大型压力容器焊后整体热处理、化学与真空热处理、焊接与热处理装备的自动化以及电场、磁场和电磁耦合场对固态相变与再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显微组织结构的调控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课题有:1. 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材料失效逆过程的基础研究和损伤控制方法2. XXX用新一代高性能结构屏蔽一体化材料研究3. 激光反应加成新技术基础研究4. 激光晶化法制备非晶纳米软磁材料研究1982年获东北工学院材料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学位。

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SCI收录7篇,被引用22次。

参与编写《材料科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属学原理》(东北大学出版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项目奖5项。

美国TMS会员、英国IOM会员、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工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三、主要研究人员孙振岩,教授,1969.7东北工学院金相专业本科毕业,1980.12东北工学院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多年来一直承担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生的必修课—“扩散与相变”,长期从事低合金钢与合金钢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单独及合著出版学术专著4部;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刘沿东,博士,副教授。

1988年东北工学院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东北大学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法国Metz大学博士学位。

执行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完成多项国家973、863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3篇。

李洪晓,工学博士,副教授。

1989年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3月于同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3月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在法国Montpellier第二大学的凝聚态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刚,博士,副教授。

1993年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毕业,2001年3月在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1-2002年在法国Metz大学与Esling教授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织构多晶材料的晶间断裂和显微组织演变模拟,复合材料制备。

已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EI收录7篇,SCI引文检索收入3篇。

张芳,1973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

1995年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毕业,并于1998、2001年获硕士、博士学位。

2001 -2002年在法国Metz大学国家研究中心LETAM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材料组织和性能模拟、有限元温度场、应力场分析,陶瓷及织构材料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3篇。

四、目前研究内容目前该研究领域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杰出人才基金1项、国家跨世纪人才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其它合作项目17项,其主要研究内容为:1) 金属材料强磁场热处理理论及技术的研究2) 铝合金微取向流变学与强应变位错组态演变规律3) 先进冷加工金属板材性能及表面质量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4) 金属材料宏微观织构的形成机理5) 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研制6) 基于微结构设计的金属材料高性能化研究7) Al-Zn-Cu合金相图中低Cu侧溶解度间隙的研究8) 失稳分解组织的不连续粗化与超细组织控制9) Mg基多元合金相图的热力学计算与实验测定10) 强化粒子对于双相体塑性的最佳尺寸和形状的研究11) 铝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12) 铁基、铝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直加热动态热压制备研究东北大学材料学科介绍-先进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研究领域一、研究领域简介主要研究先进陶瓷和粉末冶金材料的成分、制备工艺过程、组织和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领域先后承担过三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获十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近10项,国外发明专利2项。

本研究领域现有新型陶瓷材料和粉末冶金技术两个研究方向,研究人员正力争取得一批在冶金、先进装备制造、电子、空间、计算机等领域可工业化的实用技术。

二、学术带头人简介孙旭东:1961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在英国Surrey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粉体学会理事。

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先后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相关主题